(攝影/蕭如君)
與其說Leslie是動物溝通師,更像是人與動物的關係顧問。
她最常被問的問題通常是,什麼是「動物溝通」?那像是第二外語,但不只是語言,動物會傳達直接的感受,看到的畫面,過往的經歷;動物溝通師則像是翻譯,為雙方建立橋樑。Leslie舉朋友家的狗為例,沒拿出牽繩,沒有任何明確的提示,幾乎在朋友決定要出門遛狗的瞬間,念頭一出現,狗就開始興奮躁動。「狗有這種感知能力,其實人也有,只是人已經習慣有語言、文字、圖片等具體的溝通方式。再定義一次動物溝通,是直覺的感知本能,不是通靈,也不是怪力亂神,我從來不是靈異體質的人。」Leslie說,「每個人都可以學,就跟學英文、學畫畫一樣,有人學得特別快、特別好,有人需要多花一點力氣跟時間。」
在這樣的前提下,新書《來~跟毛小孩聊天:透過溝通,我們都被療癒了!》不只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人與動物互相瞭解的紀錄,有照護人與動物的動人感情,當然也包括談判,甚至吵架。Leslie說,自己不是動物行為專家,只因為知道許多動機,暸解更多動物的訊息,能跟照護人溝通出實際的做法,經過實驗,回報有用的方式,再藉由說故事的形式分享出來。
從2013年11月開始至今,Leslie的溝通生涯已接觸過240個人,每個人有三到五隻毛孩子,有貓有狗有兔子有倉鼠,有從台南高雄專程坐高鐵上來的,最遠來自金門。Leslie試圖把毛孩子傳送給她的畫面,描述給照護人聽,其中有八九成跟現實相符,除了毛孩子願意溝通外,也需要照護人的配合。「溝通是三方共同想一個方法讓日子好過,也遇過貓咪直接說想換貓砂,但是照護人不願意。動物多半願意給出方案,最怕遇到不肯妥協的。」她坦言,能幫上忙的不多,只能試圖找出多一點原因,為人與動物找到可能的生活方式。
例如,Leslie遇過很愛咬人的法鬥,原因竟然是從小被前主人痛打,法鬥發現只要咬人,對方就會怕,從此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選擇發狠。「就像問題少年不是去一次輔導室就能改善,我盡量問出為什麼這樣做,運氣好的話,動物會給妥協方案。動物在某種程度上能理解你想傳遞的訊息,可是就像人一樣,聽得懂,做不到。」Leslie解釋,「我家的狗還是有人按電鈴就叫,有人經過就叫,但這就是人生,像我媽念我很多事,我還是做不到啊。」
不僅是人與動物的相處,Leslie也遇過因為貓或狗生病,被找去溝通動物最後的心聲,或是直接捧著骨灰來溝通的。對此Leslie建議,「動物跟主人的感情一定比我深厚,其實你自己講是有用的,真心地慢慢講,動物是可以理解的,否則不會有那麼多貓狗等到主人來才離開的故事。我也遇過很思念往生動物的主人,溝通完還希望下個月再繼續,但我會勸對方放下,已經畢業了,就好好祝福牠。就像結束一段關係,要學會新的生活節奏。」
(攝影/蕭如君)
學動物溝通以來,Leslie還沒去過動物園。有人問她可不可以跟家裡的觀賞魚溝通?因為她現在還是會吃魚,就先拒絕了。「很多動物溝通師會吃素,但我還在努力中。當你知道牠會說話、有喜怒哀樂,你還有辦法吃牠嗎?」即使是在路邊餵流浪貓,她總是把罐頭放了就跑,晚點再回來收拾,就怕聽見什麼讓自己傷心。最慘烈的例子,是有次經過大型寵物店,喜歡貓的Leslie,踏進店家時沒有開啟溝通,但空間裡的氣場沉重得令她難以呼吸,最後她在夜市外崩潰痛哭,決定再也不踏進那裡。
如果要給照護人一些建議,Leslie認為,溝通可以先從寫信開始。照護人平心靜氣地寫一封信給毛孩子,可以念出來,然後隔一段時間,角色對調,再寫一封由毛孩子給自己的信,過程中也許就會找到一些解決方法。「有些溝通師難預約,有些你未必信任,如果你有話想對毛孩子說,就好好跟牠講,只要多一點同理心,不一定要去找溝通師。」動物的心思很單純,牠們不會說謊,愛就是死心塌地;若是要對人類溝通一點什麼的話,Leslie說,「請以領養代替購買。」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