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褚士瑩:行動就是最大的仁慈──讀《這世界,就該是太陽黃》|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文/褚士瑩(作家)

面臨生老病死之事,並不會因為年齡愈長,就自然而然變成專家,但是到了成年後某個階段開始,不可避免地就會經常必須面對了。

經常面對,無論多少次,也不會變成比較容易。但是既然不能避免,生死這件事,能夠想清楚總是比較好的。

這世界,就該是太陽黃

這世界,就該是太陽黃

讀亞伯特的《這世界,就該是太陽黃》,讓我想起有一個讀友,我們都叫她賴小玉。毫無預警的,她只因為拔了顆牙齒,開始流血不止,幾天之後,住進了加護病房,診斷為血癌,不到兩、三個月就離開人世,當時剛滿29歲,就算這個過程在眼前發生,大家還是覺得不可置信。

賴小玉從在念書時就跟我保持在網路上聯絡,所以我知道她如何為了考慮家庭的經濟因素,決定放棄念一般高中而選擇了技職教育,一路半工半讀,後來在高雄餐旅畢業,雖然在飯店工作勝任愉快,但是從小愛讀書的她,對於書還一直有著美麗的夢想,所以出人意外的考進書店工作。我之所以知道這些事,是因為當時筆試要寫一位最喜歡的作家,她寫的就是我,雖然可能跟被錄取沒多大關係,但是我一直覺得能夠讓一個年輕人走在自己歡喜的路上,與有榮焉。

她喜歡讀我在世界上行走、觀察、體驗,除了會在臉書上跟我聯繫,不時會寄卡片給我,也會報名參加我許多活動和演講,看到特別喜歡的書,雖然自己薪水微薄,也會特別省吃儉用買送給我(這本書,說不定也是她在天上讀到,堅持要出版社傳送給我吧?)。在28歲生日的時候,她終於下定決心,鼓起勇氣訂了一張去澳洲的機票,出發日是隔年29歲的生日,這中間的一年,她都在做準備,除了讓自己羽翼更豐滿,也努力跟擔心她的家人溝通,生日的前一個月,跟在書店的店長打好招呼,「我要辭職去澳洲打工度假,就做到月底了喔!」

29歲,她要趁還來得及的時候出發去外頭的世界尋夢了,結果沒想到生日到來那天,她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已經因為強力密集的化療而剩下稀疏幾支,也因為免疫系統全毀,避免感染不能離開病床,書店的同事買了蛋糕來幫她慶生,感動之餘也難掩落寞,「我怎麼會在這裡?我現在應該是在前往澳洲的飛機上的啊!」那天晚上,朋友都離開病房以後,賴小玉跟辭掉清潔工工作、專心一意在病床旁邊陪伴她的母親說。

一個沒有任何遺傳病史,身體向來健康,開朗強健,處處為人著想,也已經踏出尋夢第一步的年輕人,就這樣說走就走了。

小玉去世後的49天,我和小玉的母親在她家人安排下特別見面,飯後我們一起去搭捷運的時候,母親的殘障人士悠遊卡失效了,站務人員一查,原來過期了要到戶政機關去辦理新證。小玉的母親當場眼睛就紅了,「一直以來,都是小玉每年主動到期以前幫我去辦的,從來沒有讓我的悠遊卡過期,我根本沒有自己去辦過……」賴小玉母親的無助,讓我有所錯覺,一下子仿佛這兩個母女的角色對調了。

賴小玉的告別式,因為我當時人在國外工作沒能去,是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慎終廳舉行的,聽說認識和不認識賴小玉的朋友,都帶著向日葵去參加了,還有原先根本不認識賴小玉的臉書朋友。

她的姐姐在妹妹臨終前非常自責,覺得如果不要一直用自己的想法,阻擋着賴小玉去澳洲打工度假,說不定遺憾會少一些,但是我只能跟她的姐姐說:「不要自責了。就用力想念她吧!想哭的時候就用力哭,想笑的時候就大聲笑。去做她喜歡的事,去她喜歡的地方,看她喜歡的書,跟她喜歡的朋友成為朋友。這樣,妳就會繼續變成她生命的延伸,她就會一直活在你的心裡,幫她那份也一起好好過,從此過兩個人份的精彩人生。」

不只是我這麼說,她的朋友也如此提醒她:「我們要為愛我們的人好好活著,我們的命不只是自己的,更屬於那些愛我們的人的。」

聽說,小玉的姐姐聽完後就流淚了。就像作者亞伯特在書裡說的:「不要把死亡和痛苦扯上關係,別把死亡和失去聯想在一起。你要把死亡和生命聯繫在一起,並將它視為一個有尊嚴的結束。不要去想自己將會消失,也不要害怕消失。這是你遲早要做的事情。

確實是這樣的啊!生命可以短,但是不可以沒有笑容。因為沒有笑容的生命,就算很長又如何?這樣的生命並不見得真的很長,搞不好只是顯得很漫長罷了。

小玉突然的離去,提醒我們生命脆弱的本質,如果有夢想,請出發吧!請想一想,如果到國外打工度假是長久的夢想,又知道生命將逝,你還會因為去澳洲打工度假語言可能會有障礙,可能會遇到苛刻的僱主,回來後可能找不到原本的好工作種種理由,而阻止自己去完成這個夢想嗎?這時,你考慮的角度,應該就會完全不同了吧?

幸運也罷,不幸運也罷,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看自己?

所以,請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放自己自由,從鳥籠裡安穩的禁錮生活中放生,用謙卑的角度重新學習跟這個充滿野性的世界和好,開始放手去做一件沒有做過的事情,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旅行。在我眼中,「行動」毋寧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能夠做的,最大的仁慈。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著有《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在天涯的盡頭,歸零》《給自己十樣人生禮物》《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1年計畫10年對話》等。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57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5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