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黃哲斌:「後紙媒時代」的資訊壟斷是否可能?──讀《誰控制了總開關》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誰控制了總開關?
2013年4月選書///
誰控制了總開關?》
作者|吳修銘(Tim Wu)
譯者|顧佳、陳正芬、周佳欣
出版社|行人



過去一兩年,「反壟斷」與「數位匯流」是台灣媒體的重要關鍵字,問題是,何為壟斷?誰在壟斷?為何要反壟斷?如何防止壟斷?從媒體大亨、主管機關、立法機構到運動團體,往往各說各話,難以交集。

伴隨網際網路而來的「數位匯流」概念,一如「社群」、「雲端」等等名詞,充滿刺激的流行感,但是,如何數位?如何匯流?誰來匯流?匯流之後又如何?從官方到民間,想像貧乏宛如嚼爛無味的口香糖。

《誰控制了總開關》一書,提供一個視野絕佳的座位,讓你重新觀看這些名詞,而且,就坐在歷史劇場第一排。

作者吳修銘,是台灣裔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他的專長是著作權法與傳播通訊法規,但他對電腦及網路的熱愛,讓他提出「網路中立性」一詞,他也是重要媒體改革團體「自由報業(Free Press)」的靈魂人物。

別被嚇到,也不必急著皺眉,吳修銘的專業背景,並未讓此書變成一本厚重、艱澀、難以消化的冷硬讀物,雖說中譯本確實厚達450頁,但他紮實的資料爬梳與高超的敘事技巧,讓此書讀來像是一本刺激的商戰小說,一本明晰的傳播簡史,一本精彩的企管教案,或者說,同時巧妙融合前三者。

曾在《紐約客》等媒體寫稿的吳修銘,以科技史與政治經濟學為基礎,引領我們回顧電話、廣播、電影、電視等傳播科技發明之初,如何從一種奔放雜亂、自由冒險的競爭生態,最終被產業巨頭以貪心而殘忍的方式,納為私人印鈔機,甚至以種種無情手段,排除可能的競爭對手或新創發明。

從這裡,作者再回到他的關注核心,回到我們這個網路時代,促使我們思考,網際網路最終會不會落入同樣下場?

吳修銘以充滿說服力的論據告訴我們,不管是電話、電視或網路,「資訊產業的特性與其他產業不同」,禁止某些壟斷或聯合行為,固然可能帶來混亂、低效率,但長遠而言,卻能確保思想表達的多樣性與文化產業的創新性。

書中一例是,美國曾規定好萊塢片商不得經營連鎖戲院,切斷產業垂直整合的壟斷行為,表面上,此舉不利於好萊塢大片廠,最終卻讓電影產業脫離《海斯法典》惡名昭彰的道德箝制,促成《午夜牛郎》、《逍遙騎士》、《我倆沒有明天》等名作問世。

身處這個網路時代,我們有著具備壟斷性格的搜尋天王Google、封閉排外的硬體製造巨擘Apple,以及粗野專斷的社群帝國Facebook,再加上日頭偏西、但仍盤踞一方的微軟與雅虎,我們如何看待「後紙媒時代」的資訊流通、言論管控與聯合壟斷?《誰控制了總開關》給我們一個尋找答案的起點。


黃哲斌

曾是舞台劇演員;雜誌及報紙編輯、記者;新聞網站副總編輯;目前為兩個男孩的爹、天下雜誌特約作者。著有《我的小革命》(合著)、《父親這回事:我們的迷惘與驚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當身心性別不一致的兒童(與其家庭)意外失足,我們能不能伸手接住他們?

為什麼推動性平教育很重要?當認為自己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裡掙扎長大的孩子,正被他人以和自己認同性別完全相反的方式對待,歧視成為日常,他們該如何求生?

36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