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者介紹
陳佩芸
訂閱接案維生。拍照也拍片,做和影像相關的事情。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碩士。
額外的興趣是打電玩 ♪
༼ ∗ ି ﹏ ି ∗ ༽
網站 https://peiyunchen.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peiyunchenn/
IG @peiyunchenn
文章列表ARTICLE LIST
-
新手上路旁觀著自己筆下的主角受苦,讓寫作像是種自虐──專訪李琴峰《獨舞》
採訪: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 2019-03-06 瀏覽次數(157550)
2017年四月,日本《群像》雜誌舉辦的「群像新人文學獎」揭曉,當屆應徵數2016篇,首獎從缺,只選兩篇優選小說,其一的〈獨舞〉,讓作者瞬間受到注目:誰是李琴峰?何以初試啼聲便摘下大獎?...
-
\ 本月大人物 /「我的漫畫是要往超乎想像的地方前進。」──專訪漫畫家古屋兔丸
作者:唐澄暐 攝影:陳佩芸 日文口譯:謝至平 / 2019-03-05 瀏覽次數(16562)
繞著胸部觸發無數笑料的《π圓周率》。在溫柔幻想中發現世界真相的《瑪莉的音樂盒》。為震災地獄帶來生存希望的《守護她的51種方法》。讓天真殘酷少年為機械巨偶揮灑血肉的《荔枝☆光俱樂部》…...
-
\ 本月大人物 /歷劫淬出澄澈之眼──專訪張惠菁《比霧更深的地方》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 2019-01-30 瀏覽次數(26303)
我們圍坐一桌等張惠菁。仔細想想這場景頗寫實──不只我們,整個文壇與讀者們等她好久了。 但在張惠菁的時間感中,可能並不存在什麼片段是停滯的,只是旁人不知曉罷了。採訪那天是個季節錯置般...
-
\ 本月大人物 /「把被遺忘的歷史撿回來,就是台灣另一個亮光的起點。」──專訪鄧慧恩《亮光的起點》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 2019-01-23 瀏覽次數(16812)
鄧慧恩小說《亮光的起點》以日本時代台灣博物學家王雨卿的故事,帶出殖民地台灣的文化風景。 亮光的起點 王雨卿,台南人,生於1907年,在他短暫的31年生命中,憑著一己努力,步步求知向...
-
\ 本月大人物 /我時常覺得,我現在需要一個洞──專訪洪茲盈《墟行者》
作者:李屏瑤 攝影:李屏瑤 / 2019-01-18 瀏覽次數(10965)
洪茲盈在花蓮有一個信箱,一年會去收一次信,那是某支MV劇情的前身。作為一個創意人,她的生活與工作常常互相滲透,或者,不一定以小說的面貌,洪茲盈的意識碎片曾以各種形式在我們的身邊出...
-
譯界人生「翻譯就像偵探在刑案現場解謎。」──專訪文學/科普譯者穆卓芸(賴盈滿)
採訪:劉佳旻 攝影:陳佩芸 / 2019-01-10 瀏覽次數(28559)
他既是文學書譯者穆卓芸,也是科普書譯者賴盈滿,但這些都是潘信宇的筆名。有著電機系理工背景,而後轉讀哲學,現專職翻譯的他,將理科/文科雙軌思考的特質在翻譯工作上結合得淋漓盡致,這...
-
新手上路《我會學著讓恐懼報數》王姿雯:希望我的詩像一根細針,穿進心底的恐懼之處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 2019-01-09 瀏覽次數(13591)
對王姿雯而言,寫詩,或許是她撫慰這副敏感心靈的方式。 她大學念文學,研究所負笈英國,研究普拉絲的詩作。回國後,她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未曾認真動筆創作的她,決定去報名寫作班。從散文...
-
\ 本月大人物 /「我不管大眾,我關心的是孤單的人。」──專訪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
作者:馬欣 攝影:陳佩芸 / 2019-01-07 瀏覽次數(12083)
這篇稿子截稿的當下,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正在中國被宣傳為「約會電影」而大賣兩億人民幣票房,成為近年最賣座的華語藝術片,但也因此引來網友批評跟預期的浪漫愛情片有太大落差。這荒...
-
\ 本月大人物 /繪本就是一種「不需要急著找答案」的過程──走進荒井良二的繪本觀
採訪:馬尼尼為 日文口譯:林家羽 攝影:陳佩芸 / 2018-12-06 瀏覽次數(31474)
今年62歲的繪本藝術家荒井良二,首度來到台灣舉辦個展「想像的旅行」。 現在大家都喜歡把繪本分成「看得懂的繪本」、「看不懂的繪本」,這其實讓人有點感傷。或是把繪本分成「有答案的繪本...
-
\ 本月大人物 /「『沒有』並不是指空空如也、一無所有,更像是一種辯證題。」──專訪言叔夏《沒有的生活》
作者:楊隸亞 攝影:陳佩芸 / 2018-11-22 瀏覽次數(14472)
白馬走過天亮 沒有的生活 睽違五年,言叔夏端出第二本散文作品《沒有的生活》。承接《白馬走過天亮》,言叔夏的文字氣質依舊憂鬱靈動,不只是文字而已,皮膚白皙的她,談話節奏不疾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