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人物專訪

  • 【編輯說書】臺灣為什麼需要一部嶄新的二戰全球史?──《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作者:洪仕翰 內容提供:衛城出版 / 2024-08-27

    一部嶄新的二戰全球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能有什麼新鮮事,我們為什麼會需要一本新書?而且還是厚達1500頁的歷史巨著?這正是衛城今日推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時,最常被讀者問起、也最常在編輯心中迴盪的問題。答案在於,二戰不只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更是距離臺灣最近、我們所知最多卻也最不熟悉的一場戰爭。聽起來很矛盾,為什麼是所知最多卻又最不熟悉?表面上來看,我們知道二戰中的許多事情。諸如「希...

    More
  • 孫介珩/婆羅洲迷路記──《聽海湧》拍攝後記

    作者:孫介珩 內容提供:印刻 / 2024-09-02

    在飛機降落婆羅洲之前,對這裡的印象多來自於書中,無論是張貴興的《野豬渡河》,還是華萊士的《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都給我一種關於赤道上最濕最熱的想像。 這一趟,是來田野調查的,為了劇集《聽海湧》的製作,我和美術指導、攝影師,三人來到了北婆羅洲的古晉,以此處為中心,探尋二戰時期被日本政府派來擔任戰俘監視員的臺籍青年,是否有留下任何足跡?他們當時身處的那個深山林內的戰俘營,又是什麼樣子呢?

    More
  • 詹偉雄/浪遊者們、天使們、魔鬼們,後會有期!──寫在山岳文學Meters系列終曲之前

    作者:詹偉雄 內容提供:臉譜出版 / 2024-08-07

    為什麼現代社會需要山岳文學?臉譜 Meters 系列這十本書,既是一場探問,也是一種回答。 在世界最高的兩座山峰聖母峰、K2還沒有被英國印度半島大三角測量隊發現之前,十九世紀黎明的歐洲社會裡,山岳與人的關係已發生了一場微妙的質變。 中世紀以降,山,一直是歐洲社群裡神祕與恐怖的象徵,民間傳說認為:山區內裡深藏各類從天氣、地形、魔怪到噬人動物的驚駭物事,人們應該敬而遠之,更別說進入山裡,冒險地去攀登它。但到...

    More
  • 王昀燕/你如何衡量成功?如何找回生活的意義?──讀《微壓力》

    作者:王昀燕 內容提供:平安文化 / 2024-08-15

    不讓自己完全由工作來定義,嘗試以更寬廣、更多元的方式來定義自己的成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與他人建立真實而有意義的連結,是《微壓力》一書提出的解方。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一個有靈性的人,組織裡的思維領袖,一個關心社會的公民,一個家庭成員和一個朋友。每一個角色都代表不同的人生向度,也反映了個人所看重的價值。這份藍圖有助他如何決定使用時間的優先順序。

    More
  • 畢柳鶯/練習守寡的人生──讀《在愛之中告別:一段愛與失去的旅程》

    作者:畢柳鶯 內容提供:大塊文化 / 2024-08-06

    美國有許多州也提供安樂死,為什麼要辛苦折騰跑去瑞士?主要的原因是:在美國,除非病人半年內可能死亡,否則沒有申請安樂死的資格。「你必須逼近死亡門前,醫師才會很肯定地說你只剩下六個月可以活。」這句話,一針見血說明了美國安樂死法案的嚴苛、不合理。台灣對於末期病人的認定,也陷在同樣的泥沼裡。 為什麼才剛確定診斷,就開始申請?確診半年、身體還健壯的時候,就要去安樂死?因為具有「判斷力」是一個重要條件,沒...

    More

文章類別

博客來選書SELECTED BOOKS

More

最新文章NEW STORIES

  1. 210
  2. 211
  3. 212
  4. 213
  5. 214
  6. 215
  7. 216
  8. 217
  9. 218
  10. 219
  11. 最後一頁
  12. 最新文章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