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獨白
不穿牛仔褲的革命分子
作者:林巧玲 / 2012-11-27 瀏覽次數(2558)
一個人如何在有強烈政治信仰,和講求客觀、關照整體的歷史學家之間角色切換?除了冷靜清晰的思維、誠實以對的內省力,還有一份追求普世價值的熱切。
霍布斯邦出生於1917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1989年英國共產黨解散之前,他終身是共產黨員。二十世紀前半,共產思想裡面的History仍是大寫的時代,那時擁抱共產主義的人們無不認為,歷史有個進程,為了終將達到的共產社會,不論死傷幾百、幾千萬人都是值得,加入共產黨者抱持這樣的信念,願意赴湯蹈火、自我焠鍊成優秀的黨員,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他於一九三三年的柏林,奠定了一輩子的赤色屬性。
不過當四○、五○年代史達林駭人聽聞的所作所為公諸於世時,法國的沙特選擇繼續為共產黨說話;合情合理地,許多人變成右派反共者,彷彿「把一個落敗的神明貶為撒旦,才有辦法不再繼續侍奉祂」。
霍布斯邦則公開向蘇聯提出抗議,干預黨務,要求提出就事論事的共產黨史;同時基於年輕時的情感因素,持續是共產黨員,但「從英國共產黨的活躍黨員,變成了義大利共產黨的精神黨員」,這回應了霍布斯邦相當推崇的另一位歷史學家東尼?賈德對義大利共產黨的評價。義大利共黨有主見、有膽識批評蘇聯共黨,不走蘇共的套路,而且崇尚民主,黨員才華洋溢,飽讀詩書。因此可以說,他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超越了庸俗的那種政治,是種對全人類的關懷。
如果說中年人主導著當下,年輕人掌握了未來,那霍布斯邦也誠實面對了世代之間的差異。雖然「革命分子」?發了無數的年輕人,但面對1968年席捲全世界的青年革命、學生運動,他說「那段鬧哄哄的春季和夏季,那些政治化年輕人的基調看起來固然革命味十足,卻是我這一代老左派所無法理解的」,當牛仔褲和搖滾樂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記,「我是個局外人,永遠不要穿上這種褲子。」
霍布斯邦常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頌,不過在那裡面,他轉了許多彎,很合理,不顯愚忠。他是一個真切的人,也沒有意願成為年輕人的精神導師,但他所活過的那個年代,教了我們許多事。
*****************
當我躺在病床上,身邊圍繞著各種聲音和紙張的時候,我所得出的結論是:2002年時的世界比從前更需要歷史學家,尤其是具有懷疑精神的歷史學家。或許閱讀該行業一名老邁成員畢生的報導,能夠幫助年輕人面對21世紀的晦暗前景。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千萬別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社會的不公不義能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變得更好。──摘自《趣味橫生的時光- 我的二十世紀人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