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專欄】推理電影在奧斯卡:一條顛簸難行的坎坷路
作者:翁裕庭 / 2017-03-23 瀏覽次數(6607)
也許有人注意到了,2017年的入圍名單好像沒有推理電影吧?嚴格來說不是沒有,如果各位看過《異星入境》(Arrival),就知道這片子玩的是推理梗,但整體而言,把它歸類於科幻片是更好的選擇。話說《異星入境》入圍八項奧斯卡,公布提名時可說是來勢洶洶,頗有橫掃千軍之氣勢。但結果是槓龜七項,僅拿了一座技術獎,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綜觀奧斯卡的歷史,最不受影藝學院青睞的片種其實是推理片。理由是什麼,這是可以寫篇博士論文的大哉問,筆者就不浪費脣舌跟大家辯論了,咱們直接攤開2011年以來的得獎名單,便知推理片入圍者最少,得獎者更少:(時光開始回溯……)
2016年,最佳影片入圍者有一部《間諜橋》(Bridge of Spies),廣義來講是推理片,其實比較接近帶有驚悚氣氛的間諜片。本片提名六項奧斯卡,最後只拿了最佳男配角獎,也算是風光進場,最終只能當壁花座上觀。另外是《因為愛你》(Carol)雙雙入圍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結果也是花落她家。本片其實並非純種推理電影,只不過原著是推理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實質上故事是關於兩名女姓的苦戀,跟謀殺案完全無關。
2015年,這是「捲福」班尼迪克在美國揚名立萬的一年,他主演的《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喔,抱歉口誤了……應該是他主演的《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入圍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不過還是一樣獎落別家。說到底,本片背景放在二戰期間,但實際上只是有驚悚色彩的劇情片。倒是另一部《控制》(Gone Girl)評價超好,票房大賣,算是玩敘述性詭計的正宗推理片,結果只入圍一項最佳女主角。筆者覺得本片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不知是得罪了哪位大佬,還是跟眾家影藝學院的會員八字不合,明明用鏡頭講故事的技巧十分卓越,卻總是與奧斯卡擦身而過。這位老兄拍了許多推理片,像是《索命黃道帶》(Zodiac, 2007)、《顫慄空間》(Panic Room, 2002)、《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致命遊戲》(The Game, 1997)、《火線追緝令》(Se7en, 1995),可惜通通與奧斯卡獎無緣。
2014年,這一年可以和推理扯上邊的片子只有《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故事描述美國聯邦調查局與幾名騙徒聯手,共同偵查一樁國會議員腐敗案的經過,基本上算是帶有黑色電影風格的犯罪片,輿論與票房都得到正面回應,提名十項奧斯卡獎,結果居然全軍覆沒,送本片「好慘」二字。
2013年,入圍最佳影片的《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叫好叫座,這是敘述美軍擊斃賓拉登的故事,用戰爭驚悚片的手法陳述一宗歷史事件。不用再多說,大家已經知道本片按照前例沒拿大獎,只贏得音效剪輯的技術獎。
2012年,這算是推理片揚眉吐氣的一年。《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改編自大師勒卡雷的小說,雖然沒入圍最佳影片,不過被提名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儘管還是沒拿獎,但至少讓推理迷感到心寬(提名最佳改編劇本耶)。另一部《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被提名五項,其中包括最佳女主角獎,最終只拿了剪輯獎。本片導演就是之前提過的大衛.芬奇,有這樣的下場也就不足為奇。小說賣翻全球,電影的開場拍得令人瞠目結舌,真是搞不懂為何最佳導演獎會忘了提名他。
2011年,這一年的《黑天鵝》(Black Swan)是心理懸疑驚悚片,和當今歐美推理的主流路線一致。劇本雖是原創,其實借用了日本動畫片《藍色恐懼》的點子,成功將娜塔莉.波曼送上影后寶座,算是爆了小小的冷門。
看到這裡,如果各位諸君和筆者一樣不禁感嘆:難道推理電影真的在奧斯卡難有一席之地?且讓咱們回到1975年的奧斯卡,當年有一部入圍五項的推理片,那就是鼎鼎大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叫人扼腕的是沒有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最後只拿了最佳女配角獎。喂,這可是「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經典名著耶!莫非影藝學院諸公的眼睛都有業障啊,為何看不出推理片的精采所在?好吧,《東方快車謀殺案》今年將有新版推出,執導的是有「莎士比亞才子」之稱的肯尼斯.布萊納,就看他有沒有辦法打破魔咒,替古人一雪前恥!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