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好設計OKAPI Good Design Awards

【好設計的理由02|加工】從視覺到觸感、如何透過設計詮釋抽象的文本?

  • 字級


當我們討論裝幀設計裡的「加工」,範圍時常會與其他工法重疊,例如特殊燙印手法,有時也會被納入加工討論的範疇。若從負責各項業務操作的加工廠端來思考,只要不是在同一台機器或廠房可以一次處理的工序,都可以視為個別的加工手法,這也是在設計中加工手法愈繁複,商品成品會愈高的原因——不同加工程序、工廠皆個別分項計價。由於已經在【好設計的理由01】和【好設計的理由03】對裝訂和印刷的加工進行說明和比較,本篇就針對除去裝訂和印刷加工之外的手法列舉說明。

//
編輯整理=何曼瑄.審訂=煒揚印刷
*本文中提到各項加工名稱,在工作現場可能會有慣用說法上的出入,實際溝通時需事前與加工廠以實品或打樣確認所需效果。
 * 點圖看詳細設計概念。



01:上光與上油



上光是常用於封面加工的一種紙面處理手法的統稱,種類繁多、呈現效果也不同。在出版社與設計師之間時常發生的拉鋸之一就是「書封要不要上P」,這裡指的是在紙面上覆蓋裱貼一層膠質薄膜,簡單分為霧面和亮面的「霧P」與「亮P」。上P的手法流行於1990年後的出版品,例如簡單利用「霧P加上局部亮P」呈現書封設計上的變化,上P是低成本、有效保護書籍不受潮濕、特價貼紙、髒汙損害,且方便物流運送的加工手法。而在2000年前後,陸續開始有設計師選擇以不上光的方式製作書封,例如霧室就以希望呈現紙張原本的理路樣貌,並將外在環境對紙張的影響納入計算中的設計手法著稱,此舉顛覆了書籍做為「大量印刷商品」的工業化設定,也讓台灣的書籍裝幀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裝幀設計/霧室(攝影/李盈霞)《九歌1O4年小說選、散文選》使用彩萱紙書衣,無上光上油處理搭配打凹和燙黑,展現紙張刻痕觸感。裝幀設計/霧室(攝影/李盈霞)


不過,即便是統稱為「上P」,也有「PVC」、「OPP」、「PP」等不同材質選擇,例如行人文化實驗室《透明的記憶》和寫樂文化出版的《VR來了》都是使用PP亮膜,前者用以呈現玻璃質感,後者在整面上亮膜之外,以局部亮膜將VR眼鏡立體化以呼應主題。另外有需要高溫加工的「多麗膜PVC」可以呈現更精緻的膠膜(何佳興設計的《日曜日式散步者》封面就是採用多麗膜亮P)。

(攝影/李盈霞)《透明的記憶》封面上PP亮膜,使照片裡塑形中的玻璃閃閃發光。裝幀設計/林秦華(攝影/李盈霞)

(攝影/李盈霞)VR眼鏡上了局部PP亮膜微微凸起,如同VR將畫面立體化。裝禎設計/巫麗雪(攝影/李盈霞)


相對於完整覆蓋紙張毛細孔的上光,另外有讓印刷品增色和受保護的「上油」,依照不同呈色需求分為「水性消光油」、「油性消光油」和「UV上光油」,有些書籍內頁也會在運用五色機印刷四色作品時,利用最後一個色槽快速完成上油的步驟,為印刷品提供一層保護膜(防止墨沾黏、背印)。

羅生門》的設計許晉維即是為了讓封面的黑色更加黑亮,除了置換黑墨為特別色外,再多上一層亮油。另外在【好設計的理由03】中提到的《經典文庫:四大名著套書》,書封和書盒都採取上耐磨油的方式替代上P來保護紙材,同時保留了原本紙張的理路觸感。

(攝影/李盈霞)書衣選用細砂紙,印色以特黑油墨再上一層亮油讓整體更加明亮鮮豔(攝影/李盈霞)



02:貼紙、裱褙



紙上行旅的《回家》採精裝硬殼的裝訂方式,但外皮以常用於典藏書籍的裱布,取代一般的裱紙,再用打凹手法壓印出四方型圖框,最後將印了書封圖的小卡貼在打凹的圖框內。透過素材轉換和複合媒材的組合,讓整體包裝符合作者想像中既是畫冊又是收藏品的設定。

裝幀設計/紙上行旅(攝影/李盈霞)裝幀設計/紙上行旅(攝影/李盈霞)



03:刀模、孔洞



在紙張上打出孔洞的設計,除了可以直接刺激觀者的視覺和觸覺,也常用來表現不同圖層效果(封面與內封、或封面與摺口)。早期在書封設計上多使用單一孔洞刀模展現,現在則都是依照整體畫面中不同需求開刀模進行加工。《不然你搬去火星啊》設計師高偉哲利用打洞加工,在書封上呈現彈孔的痕跡和觸感,看起來是單一小孔,實際上應為整片刀模一次壓印完成。

彈孔經過實際加工,讀者在書封摸到一道道危險痕跡的觸感(攝影/李盈霞)彈孔經過打洞加工,增加彈痕的觸感(攝影/李盈霞)

刀模除了以完整輪廓呈現外,也用在局部裁切。《LIVE WILD山知道》的設計師R-ONE為了展現山岳層層相疊綿延的感覺,製作了不規則斜切的書腰,在畫面上看起來是由單一道不規則刀模切線完成,但實際製作上,是以一整塊書腰的寬高來計算的大型刀模。

封面設計/聶永真 內頁設計/PEI-YU WANG 插圖繪製/JUDE 封面攝影/呆呆(攝影/李盈霞)封面設計/R-ONE、內頁設計/PEI-YU WANG插圖繪製/JUDE封面攝影/呆呆(攝影/李盈霞)

 



04:打凸與打凹



打凸與打凹是以鋅版製作局部凹下或凸起紋路,以手工操作機具加壓於紙張上,壓印出凹痕或凸痕的加工方式。常用於需要局部凸顯畫面重點,或要強調觸感的印刷品上。

由於是透過在紙材上加壓進行加工,紙張的厚度和密度都有一定限制,並非所有紙材都適用此工法。此外,一般設計師在製作凸版或凹版檔案時,2D設計圖中無法呈現的3D效果,通常需要額外和印務或加工廠確認壓印痕跡的深淺、模具角度(下凹或凸起處的弧度),並以實際紙材進行印樣,以確認成果的視覺和觸感。打凸與打凹雖然有機具輔助,但通常是一次少量的方式進行純手工操作進行,因此除了製作成品較高之外,每一項成品上保有人工操作的細微差異也是這種加工方式的特色。

打凸或打凹的手法常使用在要展現紙材手感的作品中,林銀玲設計的《真切的構築》為了展現建築質感,將清水混凝土模板以打凹方式壓印在封底上。

(攝影/李盈霞)《真切的構築》裝幀設計/林銀玲(攝影/李盈霞)

廖韡設計的陳柏伶詩集《冰能》,以論文集的外貌包裝書本,將書名以打凸手法壓印在白底書封一角,需要透過角度、光影轉變才會現身。利用無印刷、純加工創造讓人乍看摸不著頭緒的隱身手法,是此種加工方式的樂趣之一。

以書腰將詩集包裝成論文,書名反而以低調的方式出現。裝幀設計/廖韡(攝影/李盈霞)

熟悉印刷素材和工法的設計師,有時會綜合多種加工方式於同一個畫面,在實際操作中享受各種工序交錯時產生的意外驚喜。例如,楊渡詩集《下一個世紀的星辰》的設計師何佳興,在書內的開門頁上先燙一層銀箔,再加上打凹並燙黑的工序,受熱使得銀箔從紙背透出,並在正面形成斑駁的星空效果。 

開門頁以線條與圓點營造鐵門形象,靈感來自設計師的家鄉回憶(攝影/李盈霞)開門頁以線條與圓點營造鐵門形象,靈感來自設計師的家鄉回憶(攝影/李盈霞)



05:電繡、車線



此手法並非既有書籍加工廠提供的服務,若欲將原本用在其他商品的加工手法挪用於紙製品上,需考量不同材質對加工強度的耐受力,在紙張上使用服裝電繡工法時,選紙須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韌性。例如,空白地區 Fi(彭星凱)在宋尚緯詩集《鎮痛》封面上使用了多色繡線、直線車縫的手法,直接以畫面和觸感讓觀者體驗「痛感」。另外,車線手法的進階使用,可參考聶永真在馬世芳《歌物件》封面上電繡的和平標誌

書衣以螢光綠、特別色(灰)、燙金箔與車線多種層次,組合出「鎮痛」二字。書衣以螢光綠、特別色(灰)、燙金箔與車線多種層次,組合出「鎮痛」二字。裝幀設計、攝影/彭星凱



進階版加工設計:從材質思考開始表現文本



通常使用在書籍上的加工手法不會太過繁複,在有限度的(書籍)外型框架下,透過設計畫龍點睛的加工呈現內容,正是書籍設計的魅力之一,不過有時候,當文本自身就具有適合跨媒材創作的特性時,設計師也有機會透過「打破書籍框架」的思考,運用各種加工手法來呈現故事的魅力。

廖韡設計的《私密信件博物館》即是以書籍內容發想包裝,直接將書設計成一個「信件包裹」,並將原本收錄在書中的「手寫字」、「信件」都當成設計素材,實際重製收錄在包裹內。設計與「再現」的區隔,在於呈現手法的轉化,雖然以包裹為概念,但透過在燙金、刀模貼紙設計中塞入不同訊息,昭示各種工法塑造的外在形式,目的都是要傳達內在的意涵——也就是作品的內容。

(攝影/李盈霞)《私密信件博物館》書盒中收錄空白信封信紙,以及精選的歷史信件。裝幀設計/廖韡(攝影/李盈霞)


 延伸閱讀  同樣採用複合媒材、工法改變書籍外在形式的書籍設計還有:
拉開一罐小說來讀,限量罐裝《他.她.他:個人意見小說ZINE》
將書的結構完全拆解——《漫遊,在設計館的路上》



看其他好設計的理由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詩集、繪本、料理書和旅遊書,這些書籍是怎麼做出來的?OKAPI帶你直擊設計現場

讀詩、讀散文、讀小說、讀繪本、讀漫畫、讀科普新知、讀財經商管.......我們在閱讀不同書種時的心境、感受和需求都不相同,「書籍好設計」的定義也會隨之改變。那麼對於不同書種、文類的創作者和讀者來說,什麼樣的書籍設計會令人愛不釋手呢?

34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