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設計/空白地區 Fi(彭星凱)(攝影/高啟舜)
......................................................................................................
入選書籍:《吃書的馬:空白地區 workshop 2009-2016 作品選》│啟明 │空白地區Fi彭星凱設計
☑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
好設計的理由:從選紙、開本到編排無一不透露設計師的用心。為重現作品質地,穿插加入的特殊紙材、特色印刷等加工,讓翻頁間有了驚喜。
.....................................................................................................
文 / 彭星凱
《吃書的馬》內容架構分成兩個部分,影像篇是我七年來的作品自選,透過素材的重組提供設計工作者平面設計、字體設計、印刷應用等參考案例;文字部分則探訪六位平面設計師、三位編輯、三位作家各自平行但必會交集、磨合、最後共存的設計觀點,建構出「理想書設計」的雛形,透過交錯的編輯架構,讓讀者從淺(具娛樂性的角力對話)到深(產業現狀之成因與反思),一起經歷書寫時的辯證脈絡。
封面可層層拆解,讓讀者試著「將設計拿掉」,甚至自行重製,感受封面乘載不同訊息量的個別狀態。(攝影/高啟舜)
在作品單元,約有九成作品全部重新拍攝,為了避免太像封面型錄,將作品打散後以影像敘事的方式進行落版,並穿插六篇設計故事,降低大量圖素易造成的視覺疲乏,也採用明度、彩度對比較低的影像來呈現,嘗試透過頁面的連動做出「如散文的設計」。
以「如散文的設計」為理念,進行影像落版,營造浮動的視覺節奏(攝影/高啟舜)
書衣以 18T 亮面 PVC 製作。封面的「:P :M」是表情符號。:P(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M(來咬一口)(阿福的嘴巴)。(攝影/彭星凱)
一般書籍印製過程約十天,《吃書的馬》由於製程繁複,從交付檔案到成書共是三十五天,設計時零碎的考量就整理在本文圖說裡。其中想特別提到的是,書衣使用了軟質亮面 PVC,委製的「漾格印刷」說,軟材質必須以手工一張張刮板絹印,沒有機器取代,承接的廠商也日漸稀少。由於成本高、製作工期長,無法在一般的出版專案上應用,在自己的書上嘗試新的形式,抱著一點點擔心與很多的開心。
全書採用十種紙材,每張紙都有適合的印刷方法,不安定數也跟著倍增。為了營造「沒有距離感的閱讀」,《吃書的馬》開本設定為 13×19 cm,這個大小本應使用四六版對開的紙張印製,又為讓紙張絲向與翻閱方向平行,需採橫絲流紙(請參考峻揚紙業撰寫的紙張特性介紹),但台灣適合印彩色內文的四六版橫絲紙選擇少得離奇,在來回評估四、五種紙張以後,我們決定以較大張的菊版紙裁切成四六版,以求翻閱體驗的流暢。
以不同紙材區隔單元,推薦序採用竹尾綺美紙,作品使用微塗佈的「琦玉紙」(皆由永豐紙業代理),文字則使用米色北歐清塗紙(源圓紙業代理)。(攝影/高啟舜)
13 x 19 公分大小的書籍,一般會以 32 頁為一台裝訂,但為了避免留白邊的設計在裁切時過度偏移,本書以 16 頁為一台製作。(攝影/高啟舜)
在「平面日常」海報上,特別在洋紅色 Magenta 中調入 806U 螢光粉紅,模擬海報實體的螢光油墨效果。(攝影/高啟舜)
作品《等待》以實際的書衣紙張「薪傳瑪芬紙」(佳域紙業代理)印製成拉頁,並做燙金處理,重現真實書封的感受。(攝影/高啟舜)
《吃書的馬》由我企劃、設計、採訪、撰稿與編輯,它介於「作品集」與「書」之間,像是揉合《鯨魚在噴水》《可士和式》的議題性和《Re:沒有代表作》純粹的設計性,甚或一種變形 Mook,但在企劃與完成企畫的過程中,我並未特別意識到這樣的實驗價值,只是出現問題(內容的缺口)我就得找一個辦法去解決它(補足觀點的完整性),在編輯工作的進行中,反倒像是在完成設計師的工作。
即使一直擔心從事設計工作的讀者是否願意讀文字,但「如果願意看,我希望你真的有所收穫」這個目的,在一年的製作過程中從未偏離,對文字的編輯處理亦十分執著。全書採中英文對照,是受前輩聶永真與自轉星球出版社所企劃的數本自製書精神所影響:用國際的製作規格來面對自己手上的書。書末附錄〈吃書的馬印刷工單〉公開了紙材磅數、供應廠商、加工與印刷條件,相信設計師能從中得到極大的工具性。
文字單元以降低 10% 的黑色油墨印刷,讓閱讀時保持溫和的視覺狀態。(攝影/高啟舜)
書末公開《吃書的馬》落落長的印刷規格,是在「保持藝術性」、「避免過度工具傾向」與「期許讓讀者有最大收穫」之間所做的權衡與決定。(攝影/高啟舜)
《不想工作》
「在《不想工作》之後,努力工作。」我在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中,是全然抽離工作形象的內剖,《吃書的馬》則是終於對所處時空的定位做確認,了解自己在什麼位置、過去做了什麼、現在在做什麼、以及未來可以做什麼。
就一本核心族群為設計師的書來說,與編輯的訪談占去一半文字量,有著對設計組成成分的明確隱喻。這不是設計師的自我限縮,而是自省在形式主義橫行的意識形態下,我們觀看設計師的作品時常常忽略了編輯角色的重要性(在其他商業案中則是行銷企劃角色),任性的設計師需要支持他任性的溝通窗口,與公司體系協調與聯絡,讓一件含納業主商業考量、消費者期待與設計師藝術實現等目的集結的產品,可以用不同於已知的樣貌面世。
最初設定為兩倍大的開本,曾請印刷廠以實際用紙裝訂、打樣。(攝影/高啟舜)
圖為穿線後,未粘合封面、修邊書口的階段。作品單元為全彩印刷並且上亮油保護,降低油墨過濃而背印的機率,但在書冊台與台中間則鏤空不上亮油,避免上膠處無法黏牢而分離(此工序由「煒揚印刷」建議)。(攝影/高啟舜)
類自序的末篇〈表演者沒說的事〉,以逾五千字表達我對「理想設計」的觀點、設計業現況的簡析、與對專業環境和對自己前進方向的期許,幾乎沒有任何猶疑地完成,只擔心這是在以和為貴的業界氛圍下過度尖銳、惹人反感的激進言論,但在這本全然代表了「我」的書中,若因膽怯而迴避真實感受的洩漏,就如同我給自己套上虛偽,成為我一直以來不想成為的大人:為利己理由蒙蔽真實世界的樣貌、規則,創造美好假象而廣納崇拜目光的大人。
因為這樣的出發點,這本書有了預料以外的生長。閱讀同時佐伴作者人格,也必然會混入許多對人不對事的「心態」「言行」「經歷」等部分與「牢騷」「努力」「憂鬱」等面向的塑造。「從這本書得到繼續在設計工作上努力的動力。」幾位讀者給了我這樣的反饋。我從來是個靠負面情緒在前進的人,厚著臉皮發表的成長過程卻能給人正面力量,非常榮幸與感激。
選擇收錄作品時以「對個人是否具有成長意義」與「現在看也沒有太矮油」為考量。為了保持流暢的閱讀節奏,許多作品摘去書腰,或重新以素材重組成新的畫面,刪減商業訊息。(攝影/高啟舜)
〈信〉是獨立於書之外的私密對話,以竹尾環保佳樂紙(采憶紙業代理)單黑油墨印刷。(攝影/高啟舜)
想說又不想說的是,在書以外,所收納的一封信。說是信,因為它是私密的、不向誰傳達的,是我忘在書裡而你無意間發現的。沒有裝訂,以電腦預設的儷宋體編排,抽離所有裝飾企圖,以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把我想放又不想放的悶騷矜持表現出來。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常常會被問到最困難的工作經驗,雖然我在書裡自以為帥氣地寫,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困難,所以也就沒有特別的困難(而且當下的痛苦在工作完成後都會變成更高的成就感,對困難的定義也就更模糊了),但如果現在再問我一次,我會說,要我再重複一遍《吃書的馬》的製作過程,我會逃得比誰都快。(沒有在開玩笑)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