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對所有熱愛創作以及閱讀的人而言,是重要的時節,因為4月23日這一天,正是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而訂定的「世界閱讀日」。
為此,博客來企畫了以「通勤閱讀」為概念的書展,延伸出「我的思考迴路」的主軸,並以台北、高雄兩大都會區大眾捷運路線為基礎,規畫出幾條不同類型的閱讀型態,每條路線各會邀請一位引言人,向讀者推薦通勤時的閱讀書單,期許透過這個活動告訴讀者,閱讀的氛圍在於每個當下,而非只是書桌前的獨樂樂。
黃琬評
受訪人│黃琬評
就讀中山女高二年級,通勤路線為公車轉新蘆線(新莊到松江南京站)。
Q1:原則上,您每天平均通勤時間有多久?
黃琬評:公車、捷運加起來的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左右。
Q2:您曾因為在車上讀書到忘我的境界,因而坐過站嗎?是哪一本書?
黃琬評:因為我喜歡在捷運上邊看小說邊聽音樂,所以很容易因為沉浸書中內容而坐過站。無論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李碧華的《霸王別姬》,還是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都相當感動人,雖然寫作的筆法和氛圍皆有所不同,但描寫人物的方法令人喜愛。
只要考試前晚有所準備,我往往會在上學途中邊聽音樂邊讀小說。中島美嘉和德永英明滄桑的歌聲,配合著小說的節奏,便能夠塑造出故事中的場景。音樂和書籍將我和身旁的人分隔開來,幾乎忘了這是一段前往學校的路。
Q3:您曾因為在車上讀書讀到睡著,因而坐過站嗎?是哪一本?
黃琬評:晚自習回家,往往快十一點了。捷運上的人稀稀疏疏,一整天的忙碌仍在耳邊吵嚷著,那段時間,日子十分忙碌,就算放學回家也不敢鬆懈。
仍記得那晚,邊聽著英文雜誌,邊在雜誌上寫上筆記,朦朦朧朧之間便睡著了。直到坐到末站,車子往回開時才猛然驚醒。經過那一次的經驗,倘若真的很疲倦,我不會選擇坐在椅子上,而是倚在車廂牆邊,免得自己睡得不省人事。
Q4:有時我們讀過就算了,有時則會獲得許多啟發。曾經有哪一本書,在您閱讀過後,不禁陷入長長的思考?而您又是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
黃琬評:有那麼一本書,為徬徨的自己,訴說人生的境遇。
蔣勳的《孤獨六講》以淺白的文字,觸動人心。在上高中以前,鮮少和同學愉快地聊天,彼此就像有一層難以戳破的泡泡,但那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便是「孤獨」───從小沒什麼朋友,自然無法體會──當我踏進中山校門後,遇上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體會到各種細緻的情感。會為了好友的一顰一笑而牽動心神,也會為了聚會後的空虛而感到寂寞。如此纖細的情感不但更能體會書中的意境,更讓筆下的文字飽含色彩。當我向朋友道別,往昔歡樂的回憶和當下的孤身一人形成對比,孤獨便由此誕生。這種酸澀的情感,就像情人果一樣讓人迷戀。
Q5:請再推薦五本適合通勤時閱讀的書。
黃琬評:
1. 向陽《寫字年代》
我們或許都曾被某些作家的文字所感動,或許是散文、小說或是新詩。這本書是向陽和當代作家的書信所凝聚而成。一九八零年代,台灣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都經歷相當的變動,透過閱讀不同作家的書信,彷彿看見當年的風華。以往,想認識一位作家,通常是藉由他的作品或傳記,而今,可以透過閱讀作家間的魚雁往返,更貼近文學家的生活。
2.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台灣的大眾生活》
現今有越來越多關於台灣歷史的書,有些晦澀,有些沉重。這本書用一個又一個事物,勾勒出日治時期的台灣。從博覽會、修學旅行到新公園,各式各樣的景物讓讀者更能體會過去的樣貌。此書深入淺出,安排則有些像是單元劇,相當適合在通勤時閱讀。
3.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深深為村上春樹的想像力和敘事技巧所折服。看似毫無交集的兩人,在冥冥之中串起整個故事,自知無法逃過預言,便勇敢地撞上!少年卡夫卡藉由一趟奇妙的旅行,認清自身的意義。初讀此書,較不易摸清出作家想傳達的理念,但也就是這樣的小說,更值得讀者玩味。(讀完此書,閱讀卡夫卡的書籍,或是村上的半自傳,或許能幫助讀者了解《海邊的卡夫卡》)
4.曹雪芹《紅樓夢》
《紅樓夢》是相當精緻的一本小說,在通勤時閱讀他的隨身本,好似置身古代,觀覽賈家的盛衰。隨著年紀的增長,《紅樓夢》給人的感受也會不同。你會為了寶黛而嘆息,也會為了劉姥姥的圓融而敬佩,大觀園中的每個人都有其特殊之處,或許,你能找到一位和心靈貼近的角色。(搭配蔣勳的《微塵眾》和《夢紅樓》,對於幫助體會《紅樓夢》滿有幫助的)
5.太宰治《斜陽》
歷史和文學難以分離,《斜陽》代表了日本戰後的消亡和重生。閱讀此書,會為了直治的頹喪所惋惜,也會為了和子的堅忍所折服。剖析人心的私小說,隱隱透漏太宰治在大時代下的掙扎。泰戈爾的一句詩如此寫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相當適合這本小說。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