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怪胎同萌會】性別,這俄羅斯娃娃的謎中謎──《丹麥女孩》的莉莉•艾勒柏

  • 字級

wierd

有一天,主角打開了櫃子勇敢走出去,發現前方有個大鎖,好不容易打掉了鎖,卻發現外面又是個密室,裡裡外外都充滿了回音,才發現人生其實是俄羅斯娃娃來著啊。性別如今在商業催眠下,已成為彩色包裝紙,一層層添加了跟本質無關的裝飾。

那紗裙、花邊、蕾絲、綢緞,像自我身體的延伸發芽,好像可以藉由裙襬長出些什麼,那蕾絲花邊的袖子,是否能幫我旋轉出花一樣的綻放,結果都穿上了,為何卻像身體上的違建?脫下來後,那光溜溜的身體要怎麼回應這世界兩極拉扯的要求?性別是自我辯證而來,還是自覺的發展?或是接受一路強烈暗示的成形?我的身體在回望我,它跟我對看著,世俗美感像糾察隊擋在中間,好似無法妥協的兩個陌生人。

何時開始,兩性像強迫症地走向了各自都沒有盡頭的終極形象?

一般人對性別的認識,有點像是青春期參加初次集體的化妝舞會,內心懷有幾分忐忑,然後看到男女兩邊群舞,有人帶領你加入了某一群,你看著又轉著也就學會了幾分姿態,也領略了這舞會入門的秘訣,接著下幾場化妝舞會,你抓到訣竅,人們也暗示你做得好,你開始選用略有不同,又不至顯眼的面具與禮服來嘗試,也逐漸感受到游刃有餘的滋味。

當然,有些人也開始如魚得水,但之後,你或許開始迷惑,這男女兩邊愈發的極致發展,有的更花俏絢爛、有的則往邊緣移走,有的開始模仿舞會中最受歡迎的裝扮。然而這一切來得及思考嗎?這個像沒有停止的一天的舞會,男女兩邊的楚河漢界愈來愈深廣,但各自的思考約束就愈來愈繃緊,到底要多像女人才是女人?要多像男人才是個男人?自古誰也沒有針對問題做回答,只有一連串的經驗分享與恐怖傳說在兒童的床榻邊流轉

哪知,那初次舞會的面具一戴就拔不下來似的面目全非,久而久之,我們是在群體的角色扮演?還是真有時間思考過,自己的性別去除那些商業思考,又該是如何樣貌呢?

丹麥女孩(電影書衣版)

丹麥女孩(電影書衣版)

《丹麥女孩》中莉莉‧艾勒柏原名埃恩納,他試圖抽絲剝繭出自己的性別原貌,這在這世界並不容易,這世界基於商業考量,對待每個人的制約都像俄羅斯娃娃一樣,我們都被包覆了一層又一層的設定,不只是性別,還有身分、階級、地位、族群的不同包裹,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一層套一層,讓別人方便一眼就看清楚你、能被識別,至於在層層包裝下的本相,那或要自己去消化、或被匆忙中棄置一旁,但那內心對純粹的美的追求要怎麼辦呢?就像托馬斯曼《魂斷威尼斯》中對少年達秋的美,是超越性別的心蕩神馳,有時我們甚至得跨越或踩碎那些性別的高牆,正因為它們已是資本主義的俘虜,兩性的美與醜都已脫離不了它的生殺權,且推向更極致化的追求,一步步成為純粹美的大敵。

身為藝術家的埃恩納,因一襲芭蕾舞衣,喚醒了內心沉睡已久的「莉莉」,他為自己的性別認同,不惜犧牲生命,甚至以單薄的身體迎向社會的眼光,如同壯烈成仁般,一生想為其做辯證,身為聲譽日隆的風景派畫家,他前半生執著地不斷畫出故鄉的風景,細細描出故鄉天空不斷沉了下來,樹總也抵不過風,那風景畫中沒有人與草木能出得來。他把那帶有疑慮的自己封存在那些風景畫中,留下已社會化的自己漂漂蕩蕩地遊走於社交場域。

他把那帶有疑慮的自己封存在那些風景畫中,留下已社會化的自己漂漂蕩蕩地遊走於社交場域。他把那帶有疑慮的自己封存在那些風景畫中。


然而埃恩納想追求的真的只有性向的部分嗎?從那些畫中,雖是天空,但畫布上都是被囚禁的自然景物,想突圍的似乎不只是「莉莉」,而是整個人被經年壓抑的人格錯置,借了一個「埃恩納」的形象,東拼西湊地未完成,而那穿上綢緞裙子、套上絲襪的當下,他人生初次感受到能自我定義的自由滋味,像糖果香溢在腦海裡,揮之不去,之後倒不是因為糖果多好吃,而是你想重溫那記憶裡讓人發顫的甜味。其實電影中那畫裡三棵歪脖子樹是埃恩納,生於無法茁壯樹根的沼澤,總被牽制著的膠著混沌,四面八方、一景一物都是全方位的渴望重生。有人覺得,被禁錮已久的他,好不容易從性別箝制中爬出來,追求的卻是個非常極致的女性形象,豈非是另一種囚限?但糖果滋味不斷在腦中發酵,於是他短時間就想要達到如夢境一般的女性形象,在身體還非常虛弱的時候,不顧妻子的勸告,實行了第二次的手術,他追求的女性形象是什麼?海市蜃樓?還是他更企欲達到的是人類不可能達到的真正自由?那藉由雙足滑過絲緞的一再回味與重溫片刻的解放。

糖果滋味不斷在腦中發酵,於是他短時間就想要達到如夢境一般的女性形象糖果滋味不斷在腦中發酵,於是他短時間就想要達到如夢境一般的女性形象


我們眼看著他好不容易出了櫃,卻發現前方還有鎖,打開了鎖,面對的仍是一個密室,裡裡外外都充滿回音,才發現人生是個俄羅斯娃娃,每個人的人生都在開鎖,從這間到另一個長廊,再轉進另一個無解的空間。兩性看似是世間霸權,但它在長年的商業定義下,表面開放,實質管制嚴格,密不透風。

兩性除了在成長期初步分類了自己,其他的部分都少不了模仿秀,合乎性別的樣貌不論是精工還是粗模,都有統一的共識,在那個前提下才能發展有限的自我,到底是當人在前,還是性別優先?這跟莉莉追求的本質解放並不相同,於是當他可以開始當一個「女人」時,沒有前半生的準備,就跌進入了到處都是有形無形鏡子的女人處境,還有這性別累積大量永遠都不夠好的蚌殼回音,於是你看他從這個櫃子,跌跌撞撞進入了另一個綑綁自我的性別真相裡,他無法接受人生是個「俄羅斯娃娃」的真相。於是一把手術刀劃破,寧可求一場短如好夢的自由。

兩性究竟是什麼?其實早就離開了神的手,伊甸園的設定,成為可輕易操作的社會模式,因攸關個人生存壓力,假性別之名讓人窮其一生繞了遠路。不同年代有強大的風向,也有各種從古到今更新的命令,兩性其實也在接受霸權式的管理,成為密室中的密室。

從小到大,除了大量教條與反教條外,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的性別該像什麼?埃恩納的人生現實不只性別,而是他跌進了不存在的領域中,表面上是跌進一個女人的世界裡,但卻也成了世俗美的囚徒,於是才發現了這一切是牆中牆,俄羅斯娃娃中的娃娃。如何才算是男生?女生又該是怎樣才夠女人?娃娃拿掉一層又加上一層,為了這個百年假議題,我們究極地避開了人生的本質,或許該問的是誰讓性別如今成為一種強迫症的追求?從埃恩納‧維金納到莉莉‧艾勒柏,人們接著撞牆而出,卻發現這四方兩頭都已無真實可言


《丹麥女孩》的莉莉•艾勒柏《丹麥女孩》的莉莉•艾勒柏


《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為2015年英國傳記劇情電影,由湯姆‧霍伯執導,改編自大衛‧埃伯肖2000年的同名小說。奧斯卡影帝艾迪‧瑞德曼在片中飾演已知最早的變性人之一莉莉‧艾勒柏。本片被選定於2015年威尼斯影展的正式競賽片,描述20世紀20年代的哥本哈根,插畫師兼藝術家葛蕾塔讓她的丈夫埃恩納充當女模特。之後埃恩納開始變得女性化,開始以莉莉之名過著女性的生活。最終艾勒柏成為首位接受女性變性手術的男性。


作者簡介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與《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兒童節萬歲!如果可以再當一次兒童,你想要有怎樣的童年?

兒童就該乖巧聽話?其實兒童能做到的事比你想得多!看馬克吐溫、長襪皮皮、小荳荳為你示範怎麼當小孩

31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