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不會只有一種觀點。
這次,OKAPI「作家讀書筆記」嘗試一個加強版,邀請兩位作家閱讀同一本書,一書各表各自解讀,與讀者分享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讀書人❶ 朱家安
1987年生的宜蘭人,在哲學系所打滾了九年,深深感覺在台灣大家都認為哲學沒什麼用,把這個現象歸咎於總是講一些沒人聽得懂的話的哲學家,並立志用最直白的語言講哲學。著有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
2013年,在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上,大學教授柯志明主張同性戀傾向不自然,引起爭論。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顏聖紘在部落格回擊,說明自然界的其他動物也會在演化上合理地出現同性戀傾向,並進一步指出:部分人類的恐同傾向,才是「超自然」(註1)。在我看來,這個「超自然」一語雙關,不但意指反同人士的主張與自然科學事實相悖,也暗諷對方就是出於「超自然」的信仰,才會犯下這些錯誤。
從書名你可能已經猜到,《信仰的終結》的作者哈里斯(Sam Harris)會同意顏聖紘的說法。顏聖紘主張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符合自然科學,而《信仰的終結》則強調:「超自然」的想法應該被逐出討論和決策機制。
哈里斯是神經科學家,也是當代最有名的四位無神論者之一(註2),他用一個誇張但真實的故事開始《信仰的終結》的討論:
行駛的公車上,一對年輕夫婦爭論家裡該買哪種尺寸的冰箱,他們沒有注意到這完全是無謂的討論,因為幾秒鐘後,另一位乘客就引爆了自殺炸彈。這位男性炸彈客的年紀恐怕沒有比支持買大台冰箱的丈夫大多少,他的父母得到消息後悲喜兼具:他們知道兒子藉由引爆炸彈,已成功將其他乘客推下地獄,因此使得一整家人連帶獲得上天堂的資格。炸彈客的鄰居們知道了這件事,送來禮物向老夫婦道賀。
關於這名炸彈客,上面這則敘述並沒有告訴你太多訊息,例如你大概不會因此知道他家境如何、求學時是否受到同學歡迎等等。但奇怪的是,哈里斯指出:光是這則短短的故事,就足以讓你了解他持有哪種宗教信仰。
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哈里斯主張,歷史上許多衝突,源自於宗教讓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面貌產生不同看法、做出不同行動。時過境遷,跟西元十世紀衝往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比起來,現代的炸彈客殺傷力更強,對哈里斯來說,這代表科學進展提升了宗教對人類續存的威脅。在《信仰的終結》裡,哈里斯的論證很簡單:宗教為人們帶來無法調和的想法,因而引起無法避免的衝突,衝突的結果有多糟,則仰賴科學進展讓人變得多厲害。
哈里斯呼籲,人們不該把沒有辦法客觀討論和驗證的想法和信念當作自己辯論和行動的理由,這個想法在理性上聽起來很順,在感性上則可能令人感到不安──如果我們真的排除所有無法客觀討論和驗證的想法,那麼,會不會連我們自己安身立命所需的基本價值和「靈性」上的需求,都丟掉了?
即便身為無神論者,哈里斯並沒有忽視這些需求。相對地,他主張人類對於靈性的需求是自然的傾向,藉由神經科學的觀察,他認為即便拋棄所有超自然的信念,這些需求也可以藉由符合科學的活動(例如某些冥想)來滿足。在這裡你可以看出他認為信仰應該如何終結:被更符合科學、更沒有激烈後果的活動取代。你可能不是冥想的粉絲,但這個提案讓整本書形成更完整的架構:現象、問題、分析、解決方案。
當然,這本書並非毫無缺點。基於哈里斯一貫對於宗教毫無敬意的筆法,《信仰的終結》惹怒你虔誠親戚的效果大概多於說服他的機會。把火力集中在伊斯蘭教(而非基督教或天主教),也讓這本書受到評論者批評(註3)。
最後,承襲他的另一本書《道德風景》(The Moral Landscape)裡的想法,哈里斯認為科學可以很大部分解答道德問題,則有很大機會引起道德哲學家不爽。然而如果你在意宗教當代社會的影響,並想了解可能有哪些架構可以用來分析這些現象、有哪些論證可望在評估之後使用,這本書可以幫上你的忙。畢竟在台灣,某些宗教即便不會讓人帶著炸彈搭上捷運,也已經讓人把震災的發生怪罪於同性戀(註4)。
(註1)顏聖紘 2013 〈同性戀為自然現象,但恐同症則是超自然現象(=跨丟鬼)〉
(註2)另外三個則是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台灣以《自私的基因》聞名)、哲學家丹尼特(Daniel Dennett,著有《萬種心靈》)和左派學者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著有《上帝沒什麼了不起》)
(註3)Angier 2004 “'The End of Faith': Against Toleration”
(註4)張童恩 2016 〈強震怪罪同性戀、瑪丹娜汙穢 基督教團體遭唾棄〉
【一書各表】❷ 黃麗如:群魔亂舞的年代 信仰怎麼可能終結?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