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特輯

【世界閱讀日特企】他們這麼讀,他們這麼DO──朱宥勳

  • 字級

Q1『魔幻時刻』是攝影用語,指每天黎明和黃昏,日光的餘暉使物體顯得分外美麗,是夢幻般的時刻。在您的一天中,哪段時間是您私人的魔幻時刻,最喜歡拿來做什麼事?

朱宥勳: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有規律作息的人,所以也很難說一天之中有什麼最偏愛的時光。比起哪個時段,我覺得我很幸運地擁有隨時隨地「離線登出」的能力──只要我開始專注於做某件喜歡的事,不管是閱讀、寫作、看球賽……,我全副的心神和感官,就會完全鎖定在它上面。一天會有好幾次,我會像是潛水一樣從所處的空間「離線登出」,即連有人當面對著我說話,我都不見得能夠聽到,或者聽到了,但像是從一個深深的夢裡面被挖醒一樣,延遲十多秒才想到要回答。時間感完全喪失,腦袋急速奔馳卻清明,整個世界被純化到只剩下眼前的目標:下一行字要用什麼詞開頭?這個句型的節奏對不對?這個物件和其他物件組成了什麼樣的意象迴路?因此,對我而言,不必特別有什麼魔幻時刻,只要能從日常生活「離線登出」,即便是在最吵雜的麥當勞裡面,也可以是心思澄明的幻美時刻。

Q2 對您來說,最適合的寫作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寫作時有什麼小習慣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朱宥勳:在火車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火車幾乎就像是我的精神時光屋。住花蓮的時候,到台北單程就要三個小時,人還在月台上的時候分明毫無靈感可言,但只要坐下來,打開筆電,下一次站起來的時候,三千字、五千字就排在螢幕上了。也許是因為火車上不但不會有人打擾我,連網路、其他的書籍都不在手邊,連自己都不會打擾自己。高中的時候,往來桃園、台北之間通勤,讀小說讀到過兩三站都是有的,或許早已開始習慣那種搖晃拖沓的節奏感。有座位時,當然可以全速敲擊鍵盤,就是沒有座位,找個可以靠住的地方,稍微扭動螢幕角度,寫起來也不太費難。不但平時報刊的邀稿可以這樣寫,更加需要專注的小說也有車程中寫成的,例如〈堊觀〉寫於某一次塞車,整個系列的次篇、三篇都是在不同時段的自強號孵出來。幸好新一代的筆電越來越輕,總算還沒有因為單手捧電腦走出車站、走入地下道、走回另外一種車上,而有什麼「筆電肘」之類的病。

Q3寫作之餘,您個人喜好的閱讀類型是那一方面?最近讀到的最想要與人分享的一本書是什麼,為什麼?

朱宥勳:由於近幾年都埋首於寫論文、服役等工作,並沒有太多時間有系統地讀某一類型的書,多半隨緣。比較持續追隨的主題,反而來自網路討論區塊的閱讀。比如棒球、電競的技術分析文章,以及自高中以後好一陣子沒有接觸的戰史。PTT的戰史版(warfare)就是一個很值得推薦的區塊,在社群網站風行的今日,那裡存藏的大量長篇敘述、分析或讀書摘要仍是非常珍貴的,且在某幾個用功之深不輸歷史學者的網友努力下,也保有很高品質的討論水準。喜歡戰史的人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並不是一群整天討論「哪種的武器比較強」的軍武愛好者而已(雖然也有這樣的人),有不少文章甚至牽涉到複雜的社會制度與文化分析。舉例來說,羅馬發展出的「公民」概念和他們著名的方陣步兵有什麼關係?發揚「民族主義」的國家為何會在近代世界成為主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長達數萬字的一個系列文,由網友kau76901所寫的〈海之民的千年共和國:威尼斯戰史〉敘述了這個神奇的共和國如何以彈丸之地的基礎,維繫了千年強盛的國勢。雖然沒有出版成書,但文字品質絕對可以與每年最好的歷史書籍比肩而立。也因為這些文章的引導,我閱讀了戰史分析的經典著作,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這本書在歸結實際情況為抽象概念的方法討論上,細密程度不下於一流的社會科學著作,但也時時閃現出現代學術體系尚未建立起來、論述寫作還沒規範化之前的著作當中,特有的幽默感。

Q4除了作家的身份外,身為一個高中歷史老師,工作最大的樂趣是什麼?請為也有志成為歷史老師的讀者推薦幾本一窺這個行業的入門書。

朱宥勳:身為一個高中歷史老師,我喜歡帶著學生在細節裡面發現意義的瞬間。很多人說歷史課要上得有趣,就是要講故事,這說法我不反對,但還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在史書、文獻簡略的敘述當中,都藏有仿佛小說中的象徵物一般的重要細節——在那一個時空下,為什麼那個人講了那句話?在某一個場景上,為什麼書寫歷史的人特別強調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物件?歷史並不是一門灌輸「真實材料」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練習拿著極少數僅存的真實材料,去想像一整個陌生世界的努力。這樣的過程讓故事變得比表面上的事件進展更加曲折,當學生的眼神亮起來的瞬間,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們對於「人」這樣的存在又多瞭解了一些。依照這個標準,我推薦英國籍史學家史景遷的著作,比如《改變中國》這樣兼具歷史敏銳與文學敘事的作品。

Q5最後,請和我們分享,新的這一年裡準備完成或是學會的事,是什麼?為此做了什麼準備,想給和有一樣計畫的讀者什麼建議嗎?

朱宥勳:或許過去就是累積了太多計劃沒有完成,所以我的書架上堆滿了我早已看不出當初是在什麼脈絡下整批帶回家的書,於是現在唯一合理的計劃就是,無差別地把它們從書架上轉印到腦袋裡。什麼時候哪段文字會引起什麼東西,是誰也說不準的,持續(重)讀,緩慢而確實地前進就好了,有的時候我還是相信在隨機之中,會產生出一些特有的神秘的東西。

作者簡介

1988年生,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長為現代小說、文學批評。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已出版個人小說集《誤遞》、《堊觀》《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評論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1 技術篇》《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長篇小說《暗影》。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並與朱家安合著《作文超進化》。目前擔任奇異果版高中國文課本執行主編,並於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10 位不同領域的作家 x 4 種不同的生活場景,在閱讀裡尋找好生活的解答

閱讀,能不能是尋找生活解答的路徑? 10 位不同領域的作家 x 4 種不同的生活場景,在月老廟、動物原、廚房與菜市場中,用書本回答你對生活的提問。

29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