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2008/07月推理藏書閣嚴選《活屍之死》: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作者:余小芳 / 2013-04-09 瀏覽次數(2163)
以武俠小說為例,大俠、山洞、兵器、魔女等為其程序系統,「腳印至山洞門口便失去蹤影,究竟人往何方去」、「誰殺害我幫弟兄」之疑問著實融入推理性質,通過打打殺殺間未嘗不能激發曖昧情愫與生產動人之情愛。文學類型透過時間聚散離合,動態性地通過瓦解與重組走入再生,因此即便武俠小說的敘事手法讓推理與愛情的元素進駐,但由於其主導成分依然屬於武俠,因而造就它何以成為此類型小說之因。
那麼《活屍之死》又是如何?
擴展了推理小說的界線,它將該類型小說推向新的進程,另一方面跨越自然科學所能解釋之現象,從現實社會一腳踏入近乎於幻想性的「死而復生」,並且自始至終不斷談論著生與死問題,而之中世界觀與價值觀亦由此建立與延伸。當死亡已經無法承載死亡本身擁抱之意義,在「雖生猶死,雖死猶生」的弔詭現象之下,背後的殺人動機蒙上朦朧面紗,死者之生與內心矛盾亦由此展現。
山口雅也身為日本人,然而就其文學表現和呈現而言,卻是將小說背景設定於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徹底疏離日本固有文化,而改採異鄉記載時代精神與設計題材之形式,並模仿西方語言特色,玩起英美文化下的諧音、雙關語玩笑,用以結合他們的黑色幽默。各國語言與文化透過文字符號形塑出底下的原意與引申,文化異同經由長時間累積、約定俗成,然則不同民族語言由於系統不同無法相互交換,因此透過翻譯過程仍不免導致失真現象。幸虧文字翻譯造福讀者的功效,足以取代這些本質流失的可能,使得基本的意義能被理解。
本書鎖定殯葬業者與微笑墓園,以一家族為敘述對象的方式,不禁令人聯想至橫溝正史的推理小說,但是經由作者的巧筆安排,角色人物的心靈不至於扭曲得太嚴重,也非表現出黏膩稠密、哀戚莫名的悲劇感。當死者必須放入嫌疑犯與目擊證人的可能人選,而無法使用刪去法找出兇手,「從一個都不剩」轉而成為「全部都要留」,似乎更能為內容發展與解謎增添更大的版圖與困難度。若能容忍本書之厚度,歡迎進入被西方文化與奇想價值包裹的《活屍之死》異想世界,一同探究作者設定的程序內容。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