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作家精選集

【週二|時尚蛋骨頭】高翊峰:莎呦娜啦,男女糾察隊與空洞世代

  • 字級

高翊峰專欄
男女糾察隊,是真的吸引我的綜藝節目。原因簡單描述,主持人小淳先生的風格顯著,節目企劃,不管是整蠱花心男諧星、尋找各地年輕女孩、醜男剩女大變裝,或是主題式談話調查分析種種,其實都製作巨大也嚴謹。經常受邀上節目的諧星,比起諸多台灣上電視節目的通告藝人,都更懂裝傻與扮豬吃老虎的說話藝術。

最近,我特別被男女糾察隊的一個諧星穿衣單元,深深感動也刺痛。企劃是找一些腳短肚胖的壓克力男(Ugly Man),設定穿著情境主題,再以兩兩對賽的穿著比較,由另一群女模女星與穿搭女達人進行評審。評斷進級到下一輪的標準是:誰穿搭得越差越不對題,就有機會留到下一輪。當然,這並不意味穿得醜,而是穿錯了。其中重要的訊息是:不懂穿著、時裝認知錯誤。在日本這個國度、在它這樣的年代下,這樣的訊息,其實比醜更糟糕,也是更高度的輕篾批判。

只不過,讓人揪心的是:如果這些壓克力男想在銀幕上停留更久、曝光更久,其實是需要讓自己表現出比醜更嚴重的「認知錯誤」。或許是節目安排,或許是效果需要,但要在電視機上,為了增加鏡頭時間而接受自己的壞形象糟品味,也是需要勇氣的吧……能想像嗎……金城武穿著短褲馬丁靴加燕尾服西裝,陪三十歲的妳,去迪士尼吃米奇老鼠餐廳的本曰主廚特餐,一邊梳理可能打結的腳毛,建議你吃德國豬腳配酸菜?

錯,比不懂更需要被責難?或許吧,在這樣的世代。那些男女諧星,因為需要被認識被曝光,以「逆向共鳴」被明星化,以建立自我價值。這樣的被認同感,誰不需要呢?

思索這件事的同時,我在一則網路新聞上,看見一個國外的訊息:牛津大學的教授學者分別發布了兩個訊息,而依舊有其讀者群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也做了類似的報導:臉書將造成一個新的「空洞世代」──特徵是,自我著迷、注意力短暫,且像小孩一樣,渴望生活中大小事都不斷得到他人的回應──這群空洞世代的人,透過臉書發表文章、上傳照片與影片,不論是公眾話題或是祕密個人隱私,最終是希望獲得另一群空洞年代者的認同:按,讚。這確實如同小孩做了一件事,希望獲得父母回應:你真棒!是一樣的青澀與幼弱需求。當然,這是一種可被延展的論調:你努力上班工作,不也希望老闆對你說:Good Job!然後加薪追加年終……這一樣是自我成就的問題,只是施力的人際關係載具,從家庭學校公司,擴張成縱深零度的網路社群。

另外,牛津大學專家也指出女性在臉書上將自己「商品化」,這會產生巨大的自我認同危機。我想,與其説認同危機,不如聊備是自我定位的姿態問題。回到前述男女糾察隊的女諧星與男諧星,不也將自己的外貌醜與假裝笨,變成一種商品?變成真的吸引我(們)一直反覆追蹤下一集的引誘力?我無意批評牛津大學教授提出的論述;也不覺得隨著《每日郵報》起舞的其他媒體,有什麼錯誤;當然,也不一定否認空洞世代的危機可能,我想,一種現象的形成,總還會有很多面向節點需要靜待時間的洗滌吧。我自我省思,時尚蛋骨頭,不也是一處我自身的定位平台?讓從陌地北京返台之後的我,重新面對這座鄉愁島嶼的虛幻過渡?我不禁會問自己:那麼,接下來呢?……所有答案總會拉出新的問題與接下來的思考。這樣的廻路論述很合適我這類的人,並以此向大家說一聲:莎呦娜啦,總會再見。

莎呦娜啦
(攝影/高翊峰)
 
幻艙
幻艙
高翊峰
做過調酒師、廣告文案、編劇,也做了十多年雜誌編輯。得過一些文學獎和編劇獎。目前在《GQ》擔任副總編輯,並繼續維持寫小說的日子。出版了《一公克的憂傷》《奔馳在美麗的光裡》《肉身蛾》及最新長篇小說《幻艙》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入圍當季排行榜TOP 10的4本暢銷書籍,你讀過了嗎?

2021年中入圍當季暢銷排行榜TOP 10的4本書籍

178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