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2011年十二月外文館商業趨勢選書:好策略vs.壞策略:金融時報年度決選書揭開企業致勝關鍵
作者:博客來編輯 / 2011-12-05 瀏覽次數(3957)
無論在私人、非營利機構或公部門,「策略」都是組織成功的核心要素。但究竟好策略包含哪些元素?甚麼策略註定失敗?曾獲《經濟學人雜誌》選為當今策略管理界最具影響力之人Richard Rumelt著作的《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提供全面完整的解答,讓讀者快速歸納好壞策略的特點,逐步建立因組織而異的最佳策略!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分三大篇章。第一部分清楚劃分好壞策略,Rumelt提到許多公司失敗的主因,並非擁有「壞」策略,而是根本「沒」策略。真正的好策略不是華麗空洞的口號、業績目標或高不可攀的理念,而是立基於一兩個關鍵問題、簡單清楚且環環相扣的解決途徑,比方賈伯斯1996年讓Apple起死回生的案例。當時賈伯斯發現Apple電腦雖然有好幾款,但消費者常不知該如何選擇,導致Apple生產成本高,卻無法帶進對等利潤。賈伯斯發現這些問題後,針對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式,包括鎖定更窄客群 (市佔率4%)、建立Apple獨立作業系統、徹底簡化桌面架構、裁撤軟體研發部、開拓網路商店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等實際可行的策略,化解Apple的危機。
反觀曾是美國第四大企業的International Harvester,1979年提出的「年度決策計畫」是「增加市佔率、減少成本進而獲利」。然而當時International Harvester決策者在規畫這些所謂的「策略」時,沒察覺法律的限制及敵對的勞資關係,其實是導致孱弱生產力的原因,不單靠添購新機種就能解決問題。最終因為International Harvester未即時正視企業問題,只想著年度「目標」,不得不走上崩解一途。International Harvester一例說明壞策略顯著特色:總是迴避問題、具多重目標、 難以執行。
Rumelt在第二篇章同樣以實例,歸納好策略十大要素,包括明確的目標、運用組織優勢等。看完了前兩章紮實的策略基本功,最終篇章引領讀者實際規畫好策略、評估策略優劣。例如擬定策略時,要在不疑處有疑,根據各種可能的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同時要接受及思考不同的批評。並要有獨立的判斷,不要一味因循其他企業的成功模式,因為那不一定適合自身企業。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以紮實豐富的內容,獲選為美國《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決選書。Rumelt四十年的觀察與深度分析建立了清晰的「策略」架構,而華爾街到伊拉克戰爭的精彩個案分析,更是本書最珍貴特出之處,讓讀者從有趣的實例中,掌握不同情境的致勝策略!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