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 Island》是2003年出版的書,作者是Dennis Lehane(丹尼斯勒翰,美國人),電影則是2010上片,相信很多人都至少看過電影了,大概只有我還沒。
老實說,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是在看電影,書中描述的狀況一直相當有畫面感,整個劇情模式也非常符合(或適合)拍成電影,連只看過書的我,幾乎都要有錯覺連電影都看了。猶記去年電影出來後,曾造成網民對那不明確的結局熱烈討論,我當時也完全沒關心,我家的這本書甚至不是我買的,它不知躺在家中一角多久了,直到上星期,我才突然覺得該看一下了。
時空是1954年的美國,聯邦執行法官泰迪丹尼爾斯(真正的名字是Edward Daniels,但Edward在美國可以等於Teddy,就像Robert可以等於Bob一樣。所以讀者不要以為「愛德華」是後來才跳出的名字,泰迪一直等於愛德華,書上也一早就提及愛德華這個名字)和搭檔恰克,兩人因為隔離島上有罪犯失蹤而前來調查。隔離島上有座專門收容有神經問題的罪犯的監獄兼醫院,顧名思義它就是個被海包圍的隔離小島,犯人如果越獄,頂多也只是逃出醫院而已,並無法靠人力游出此島。而這次失蹤的是一個親手殺死自己三名年幼子女的女犯,瑞秋。
但泰迪來此真正的目的並非尋找瑞秋,他對自己死去的妻子充滿愧疚也念念不忘,他很早就打聽到消息,當初放了一把火導致太太葬身火窟的兇手:雷德斯,也被關在隔離島上,所以他逮到機會也要來隔離島上暗查雷德斯。
可是隔離島上有個詭異的氣氛,彷彿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能被揭發的陰謀,泰迪遇到或訪問過的囚犯病人,多多少少都暗示泰迪要他逃亡、要他別挖,泰迪自己打從來到島上之後,也開始做一些怪夢,夢中他死去的妻子甚至暗示他,醫院裡有刻意被隱藏起來的病人,要他數床數。
失蹤的女犯瑞秋也在紙上留下一個待解的謎題:
4的法則 我是47 他們曾是80 +你是3 我們是4 但 誰是67?
聽說電影版簡化到只剩一句「誰是67?」,但其實沒差,重點確實是在誰是67。解開謎題的泰迪開始懷疑,醫院中有個被隱藏起來的67號病人,他就是雷德斯。他甚至懷疑,這個與世隔絕的醫院,利用這些病人在進行不法的手術和人腦控制實驗,就像戰爭時納粹對人做的實驗。再加上醫院對調查的配合度冷淡且多有保留,一切種種都逐漸加深他的懷疑,他甚至還警告了夥伴,小心被下藥。就在他和恰克從院區外探索回院後,他詢問考利醫生關於67號病人,考利告知他們沒有67號病人,而失蹤的瑞秋已經找到了,似乎急切地要他們結案回家。
早在泰迪和拍檔恰克抵達格離島之前,他們就知道暴風雨即將來襲,果然暴風雨來了又走了,院區不但停電還多處受損,這給了泰迪和恰克一個趁亂混入C病棟的機會(C病棟專門收留高危險暴力病患),泰迪、恰克兵分兩路,一個去找雷德斯,一個去偷看看是否有雷德斯的資料。泰迪在某囚室驚訝地遇到過去認識的罪犯,該人透露了燈塔是醫院進行腦部手術之處,還暗示了泰迪,他究竟對其拍檔恰克了解多少?而恰克也在C病棟順利偷到雷德斯的資料,兩人會合後離開C病棟前往燈塔。
不過他們在島上迷了路,走到一處懸崖斷壁上雖能遠望到燈塔,卻沒路可通往。泰迪還看到底下岩石似乎又排出某種密碼,他堅持下去看看,但恰克累了,他們起了點口角,泰迪又想起自己是否能信任恰克的問題,兩人陷入尷尬氣氛,他於是丟下抽菸歇息的恰克,一個人攀岩下去看岩石密碼。再回來時,恰克已經失蹤。
泰迪東張西望地尋找恰克的身影,驀然看到懸崖底下躺著一個身影(或說屍體),起初他懷疑恰克可能被院方謀殺,後來他再次攀岩下崖想去看恰克的屍體時,撿到了恰克為他偷的雷德斯的文件,他於是覺得恰克是因為要撿拾被風吹走的文件才不慎落崖身亡,內心很後悔自己稍早對恰克的懷疑。不過當他攀下崖底之後,很高興地發現那不是恰克的屍體,那只是岩石和海草形成的一個類似人的形象而已。天色已晚,他再次往上攀時,發現某個岩壁山洞透出橘色火光,他想,那一定就是恰克了。
山洞中確實有個人,但不是恰克,是個女人。泰迪馬上猜出她是真正失蹤的瑞秋!而瑞秋也告訴泰迪,她沒有殺死她的小孩,她從來沒結婚生子過,她甚至原本是這家醫院的醫生!只因她無法苟同醫院的非法不人道的作為,所以被安了個罪名從此成為病患,被隔絕在隔離島。她也認為泰迪不可能離開隔離島了,院方接下來也會宣稱他喪失心智,把他永遠留在隔離島。那拍檔恰克呢?不,警官,你從來沒有拍檔。就算你有,恰克不是發生意外就是因公殉職,他的死也將是你崩潰發瘋的導火線之一。從你來到島上後,你吃過他們給的食物或飲料,抽過他們的菸嗎?什麼?你甚至吃過他們給你的阿斯匹林?你無疑已被下藥了!你常做奇怪且真實感十足的夢,你甚至產生幻覺,現實和幻境經常交疊,你已經是他們的囊中物了……
隔日一早瑞秋就把泰迪趕走了,她不希望院方因為開始搜尋泰迪而順便找到她。泰迪於是回到了醫院,當他問起考利醫生是否有看到他的搭檔恰克時,考利醫生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說:「警官,什麼搭檔?你是獨自一人來到島上的……」
搭檔恰克下落不明,仇人雷德斯也沒找到,秘密手術進行地之燈塔也還未踏足,最重要的,醫院的陰謀已經啟動了,到底泰迪能否安然逃出隔離島呢?
(圖/張妙如)
Staff eats at six sharp in the mess hall in the basement of the orderlies' dormitory.
員工在地下室的勤務員區食堂準六點吃飯。
The doctor pointed at the tall windows. They'd been crisscrossed with heavy tape...
那醫生指著那些高窗。它們已經被十字交叉地上了厚膠帶了。
"Hey, no hard feelings, right, buddy?"
「嘿,別記恨,對吧,夥伴?」(無反感,無惡意。)
I know you to your core.
我對你瞭如指掌。(了解到入了你的核心。)
〔以下是雷區,有興趣讀此故事的人最好別往下看了,會大大大地減少你的閱讀樂趣〕
這本書看到結尾時,我和大家一樣嚇一跳又不甘心。
是的,承認吧,泰迪就是原本就瘋了,在經過醫生允許他演出這一齣聯邦執行法官辦案的大戲後,他終於記起了他太太殺了他們的三個小孩,然後他又殺了他太太的真實過去,他就是67號病人雷德斯,他醒了。這並不是什麼開放式的結局,也不是我們想的陰謀論,因為我為了證實結局,本文寫到一半之後,決定去看電影版(Amazon的即時影音),也看完了。很多人都說電影比原著更有開放式結局的設計,可是在我看來完全相反,書的結尾是:
泰迪說,「我不了,恰克。你覺得他們看穿我們了嗎?」
「不會啦。」恰克仰起他的頭,在陽光下瞇起了眼睛,然後對泰迪微笑。「這方面我們太聰明啦。」
「對。」泰迪說,「我們是太聰明了,不是嗎?」
(這樣就全書完了。)
作者在謎底完全揭曉之後,居然又回去使用泰迪和恰克這兩個雷德斯虛構出來的人名,於是讓大家以為,他是在暗示泰迪和恰克的世界又回來了,而那才是真實的世界,他們還是在計劃如何將計就計地離開隔離島,尤其書中的最後這一幕的一開始還寫到渡輪靠近的鳴笛聲呢,這在電影裡是沒有的,可是電影版卻在最後面多加了泰迪說了:「是當個活著的怪物好呢?還是死去的好人?」然後自己走向迎面而來的醫護人員,留下錯愕的「恰克」。這很明顯地是在說,雷德斯並沒有又退回泰迪的世界,他知道,也做出了選擇,他無法遺忘他那痛苦的過去,也無法再退回去當泰迪,所以他寧願接受腦部手術,當一個活著的怪物。
反而書的結局才更模糊不清。不過,也沒真的那麼模糊不清。如果你翻回書的最起始,你會發現很重要的一段,在書的一開始有一段電影版完全沒有演出的內容,那就是年老退休後的錫恩醫師(也就是「恰克」)在1993年五月的一篇日記,他講述著如何無法忘記隔離島,無法忘記曾看到島上的老鼠試圖游往一個潮漲後就會完全淹沒的小小島,而那唯一一隻曾抵達彼岸的老鼠,因為漲潮而隨著小小島一起被淹沒了,就在他以為牠淹死了之時,卻又看到牠回到岸上。他說,如果泰迪也坐在他身旁、且看到這個情景,他一定會為牠鼓掌。
我自己的解讀是,這本書真正謎底是:情誼。
落幕前,不管是書或電影都突然回到泰迪和恰克的世界,那並不是因為雷德斯又退回到泰迪的身分了,而是最後一次的友情之回溫與告別。如果「恰克」當時不知道,他後來知道了。(在他多年的行醫生涯中,他經手過的五花八門的病例絕對不少,為何事隔三、四十年之後,他還獨獨對泰迪難忘呢?──是的,在日記中他也依然稱呼他為泰迪,這個他和考利醫生,花了巨大的心力要雷德斯丟棄的名字。)
如果我的解讀是對的,比起多數作家拼命拿真心誠意去服務好萊塢的殿堂,本書作者Dennis Lehane卻反用好萊塢來服務一抹平凡卻可貴的友情,而且微弱到你幾乎看不到的程度(一般人早忍不住大灑狗血了)。那麼《隔離島》,真的是不簡單!
張妙如
從服裝設計跳到漫畫家,再轉而興起圖文創作的潮流,近年更嘗試寫偵探小說。知名作品有《交換日記》、《西雅圖妙記》等,作品風格走輕鬆休閒路線,耐看又帶著時髦感。現今旅居西雅圖。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