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當我們聚在一起,只不過是一群平庸且愚蠢的烏合之眾罷了。

  • 字級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人云亦云」。

我們都相信自己有理性思考判斷的能力,一個人或許如此,但是一群人呢?群眾力量的可怕我們聽聞不少:《路西法效應》裡那群參加「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學生、沙林事件在電車上放毒氣的真理教教徒、文革的紅衛兵、納粹,等等。但近如每天政論節目的callin、選舉前為什麼總愛來場造勢大會?國光石化、五股金紙店爆炸為什麼這麼容易變成大家吃飯聊天話題?如果還是離你太遠,百貨公司讓人買紅了眼的週年慶、辦公室瘋網路團購……這些日常生活經驗,你是否想過其實,自己就是那團體裡被影響的一份子?

當然,我們掏錢之前不可能真的完全不用大腦,不過,「人云亦云」影響你下掏錢決定的成分究竟有多大?

我們總是願意相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可是我想許多人也都可以理解:開會討論,有時候不一定會「討論」出比較好的結果。
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們並不比一群傻瓜所做出的決定更高明。…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是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如果群體中的個體僅把他們共有的一般品質集中在一起,那麼只會產生明顯的平庸,而非我們實際上想像的──會創造新的特點。?《烏合之眾》,「群體一般特徵:受人擺布的玩偶」

群體對人的影響有多大?是好、是壞?重大事件發生後我們往往極度仰賴「目擊者證言」,可是你知道嗎,群體觀察的結果極有可能出錯。所謂「我親眼看見」許多時候只是個人幻覺,而群體的力量會讓這種幻覺在傳播過程中影響同伴的記憶。最受懷疑的事件一定是那些目擊者最多的事件。

大多數人都認為陪審團制度是相對公平正義的審判制度,可是你知道嗎,即使對陪審員資格嚴格把關、努力做到差異化,可是其實不同組合陪審團做出來的判決並不會有太大差異。另一個方面,陪審團是群體決定,責任承受方式不同,所以其實很有可能做出原本一個人時不會做的決定。

《烏合之眾》法國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寫於1895年的作品,論述群眾心理特質,以及人在群體中受到的影響。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不可諱言有部分內容今日讀來略顯過時;該書寫於法國大革命之後,有些案例也不是那麼熟悉親切,不過這些都無礙於此書的經典地位。勒龐論及個人在加入群體後,是如何產生出迥異於個人的群體行為模式;歷史、教育、神話、政治,如何在群體中對個人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們為什麼喪失理性和責任感、為什麼會變得衝動、偏執、狂熱?

這樣的思考其實無關時空,而在於這樣滲透日常的行為影響,我們意識到了嗎?

為什麼一到百貨公司週年慶,你就像失心瘋一般地大肆搶購?
當某個公眾人物爆發醜聞時,為什麼你會毫不遲疑地相信記者?
看到鼎泰豐的人潮,即便沒吃過你也認定它們的小籠包最好吃?
當7-11推出集點活動時,就算你不愛Hello Kitty也會跟著蒐集?
原本自己覺得好看的造型,因為大家的批評就讓你失去自信?

一如網頁介紹上的文案,我們身處「群氓時代」。當我們聚在一起,只不過是一群平庸且愚蠢的烏合之眾罷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3春節特企│給過年吃太多的你,制定減重計畫請多多參考

連續大吃大喝好幾天,擔心體重破表嗎?假期快要結束,要收的不只心,還有腰間的溢出的肉,你可以參考這些運動和飲食靈感,或者就愛上這個過年後全新的自己吧

13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