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先澄清,這絕對不是一個歧視胖子的問題!《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
作者:DL / 2011-01-27 瀏覽次數(6831)
所謂「胖子的脂肪稅」,並不是直接針對胖子的脂肪課稅,而是針對一些高脂肪食品課稅:我們先讓它變的比較貴,這樣你可能就會買的比較少、吃的比較少;然後,你就不會那麼胖了。這種類似懲罰性,或說是警告性的課稅邏輯,常見的例子還有菸和酒,學者發現這類稅制長期來看效果會更明顯,因為當你「持續的」必須多花很多錢在這上面時,會更容易讓人開始思考做這件事的必要性。
原本單純的個人減肥問題被提升到「政策制定」的層次考慮,有這麼嚴重嗎?或者,愛吃的人要說的是:胖不胖是我家的事,政府會不會管太多?不過專家說這可不是管太多,因為由於肥胖而衍生的疾病,會大大增加公共醫療費用支出,簡單的說,為什麼瘦子得替胖子的高血壓、心血管堵塞付醫藥費呢?所以乾脆就讓你吃東西的時候多付點錢,要嘛就是嚇嚇你讓你少吃一點,不然也算是補貼之後的醫療支出。
這樣聽起來有合理一點了嗎?
當然沒有。首先,這個前提就不成立,誰跟你說胖子都愛吃高油脂食物、愛吃高油脂食物的人都會變成胖子、血管都會有問題?另一份學者研究就指出,高油脂食物的主要消費群──青少年,發胖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網路發展,大家都坐在電腦前上網打遊戲,所以電信公司的連線費用、遊戲公司的遊戲點數也應該要課脂肪稅嗎?另外還有一個研究發現,蔬果攝取不足,也是影響變胖與否,甚至更是胖子健不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既然要課高油脂食物的稅,是否也該補助蔬果的價格,才能達到最初減少醫療支出的目的?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吃,讓我們很快樂。不可否認,吃是會帶來歡愉感的,如果很多人因為課稅而必須減少吃的快樂,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所引發社會問題,是否反而造成另一筆公共支出呢?
「不過是吃份薯條嘛!」真是不好意思,原本看起來單純的「個人」行為,莫名其妙的被我們拉到「公共」的等級考慮,一下子嚴肅起來,不過兩位老先生的文字其實是非常有趣的:蓋瑞.貝克,他是芝加哥大學教授,也是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年81歲;理查.波斯納,美國聯邦法院法官,今年72歲,兩位老人家2004年開了個部落格「貝克─波斯納部落格」,內容基本上都與當代經濟議題及政策制定相關,配合時事一週一篇,先由一人po一篇文章,另一個再針對這篇文章回應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就是幾年下來的文章集結,49個題目,涵括八個當前我們關心的議題:性議題、財產權、大學問題、誘因、就業、環境與災難、刑罰與恐怖主義,以及全球化。
你贊成透過人工流產或其他方式篩選胎兒的性別嗎?姑且不論做或不做,基於道德立場好像沒人敢高喊「我贊成」。反對的人認為,如果讓父母基於「個人偏好」選擇生男生女,長期下來等於某個程度助長了性別歧視的現象。不過兩位老先生指出,根據實際上的數據,在美國偏好男寶寶跟偏好女寶寶的父母數量其實是差不多的;至於在重男輕女的國家,就算沒做事前篩選,這些父母還是很有可能在小孩出生後把女嬰送到孤兒院或乾脆溺死。再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事前「選」了一個你喜歡性別的寶寶,你可能會更願意給孩子更多的資源,這樣的寶寶是不是反而比較幸福呢?而長期選擇男(或女)的地區在一段時間後由於男女比例失衡,比較少的那一方反而變得搶手而擁有較高價值,有何不妥?
過去,經濟學研究對象是一個明確的市場,以及其中發生的種種經濟現象。不過較新而且定義較廣的經濟學,開始將研究方向轉移到研究誘因、人的反應,以及所謂的理性選擇。仔細想想,「聽起來」很難的經濟學,實際上也就是人的行為,與社會學、心理學本就差異不大,用成本結構分析一夫多妻、同性結婚以及死刑存廢問題,搞不好,靈光一現真能出現比較睿智的答案。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