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利
1998 年,詹姆斯.柯麥隆的《鐵達尼號》獲頒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該片的劇情或許只算老梗,但在當年以懾人的特效及流暢敘事技巧拍攝的本片,的確是誇張的賣座奇蹟;不過,有趣的是,除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及數個技術獎項之外,關於演員及劇本,《鐵達尼號》沒有獲得任何一個獎項,反倒是同年被提名最佳影片的其他四部作品,將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原創劇本及改編劇本等等獎項,一掃而空。
其中,獲頒最佳改編劇本的電影,是《鐵面特警隊》──這部片子同時也獲得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的提名,沒能得獎,在影迷之間有些爭議,但它拿下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倒是完全不意外。
因為,《鐵面特警隊》的精采原著,曾被認為是「不可能改編成電影」的故事之一。
這種感覺在我們剛開始閱讀《鐵面特警隊》原著的時候,其實並不明顯──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950年代的加州,以一個逃亡中的黑幫份子、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汽車旅館與追兵發生激烈槍戰做為開場橋段,瘋狂、刺激,子彈亂飛,分明就是好萊塢動作片最擅長表現的場面嘛!
但,這個乒乒乓乓的槍戰場面,其實只是故事的開胃小菜。黑幫勢力的洗牌,意謂著社會暗面秩序的重整;故事裡的時間向後跳躍,開始敘述在黑道老大入獄服刑之後,洛城警隊當中發生的數樁事件,包括聖誕夜裡警員與遭拘留的囚犯集體鬥毆、廿四小時營業小吃店從顧客到職員無一倖免的血腥屠殺、來路不明刊載著誇張照片的色情雜誌,以及一宗尚未偵破的連續殺人案件。在諸多繁雜的事件當中,有三名背景及個性截然不同、彼此互看不順眼(甚至會利用權位或暴力相互攻擊)的刑警,因著自己對仕途的盤算、對聲名的渴望、對某些線索的偏執以及對愛情與慾望的糾葛,從不同的方向開始偵辦不同的案件;在過程當中,他們有的發現真相似乎遠比自己想像得要黑暗,有的發現正義和警察被賦予的權力似乎不完全是同一種東西,而愈接近結局,他們愈是駭然地發覺:他們手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不同案件,似乎都與相同的巨大勢力有關……
《鐵面特警隊》的原著作者詹姆斯‧艾洛伊,擅長以簡潔、幾乎不帶任何情感的文字,及精準、如側拍鏡頭般的觀察角度,描寫龐大複雜、相互糾結的故事;也就是說,在艾洛伊「電報體文字」加「開麥拉之眼」的敘述下,《鐵面特警隊》呈現的不僅僅是幾樁罪案,而是五○年代洛城半是光鮮華麗、半是污濁骯髒的社會現實。政界商界的利益勾結、警方黑幫的權力交換,正義與真相只是冠冕堂皇的虛偽辭令,明哲保身成了第一要務,而堅持理念(或者,還有什麼理念值得堅持?)則成了某種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
電影版身兼編導二職的 Curtis Hanson 巧妙地刪去旁枝案件及部份設定(甚至刪去了開場的槍戰),將焦點集中在三個刑警主角彼此纏繞的故事線上,加上多位硬裡子演員的精湛演出,使《鐵面特警隊》成為一部順暢好看又具層次內涵的佳片;而原著艾洛伊的野心其實更大,他拉著我們闖進美好夢幻的內裡,直視底層的爛污,再從這團闇暗當中,挖掘出某種蘊含光亮的信念。
《鐵面特警隊》寫的,不但是五○年代的洛城,也是廿一世紀任何一個臺灣城市的側錄。
不但是一個屬於墮落天使之城的故事,也是我們睜眼所見的人間。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