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0年度之最│書籍館】金錢是富裕唯一的衡量標準?富而有餘,可以有更多重的來源與方法
作者:Bomi / 2010-12-14 瀏覽次數(8601)
這個當下,我們似乎走到了抉擇與轉換的關卡!
金融風暴與生態浩劫,本世紀值得關注的兩大事件,讓許多人心生恐懼並且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這是長期財務槓桿無法平衡,對物質的濫用、過度消費的積累,形成當前所得停滯、貨幣制度不穩定、環境持續在正負2度C之間苦苦掙扎的困境。對於個人或組織而言,想過好的日子,讓生活更充足,追求有意義的成長是演化的必然,更是商業理財讀者始終關心的議題。匱乏的現今,只要湧現新資源、新商機就一窩蜂搶進的掠奪姿態,以資源換資源的虛假性成長,究竟還能維持多久?沒有人敢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外部供應一旦短缺,疲軟狀態必然會立即出現,對你我生活形成不確定的壓迫。而《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似乎揭示了一個關於未來生活的新參考範本,幫助我們跳脫以往侷限,有所作為。
對於富足生活,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過去將「金錢」視為唯一衡量的標準時,無論消費、工作、日常生活都圍繞著「能不能換取更多金錢報酬」打轉,這時候無法賺錢的活動相對而言就顯得不重要,如:教育子女、將時間挪用來發展某項嗜好或專長,和朋友相處建立互惠社交網絡......即便活動本身很有經濟價值,提供比物質消費更高的滿足感,但因為無法轉換為金錢計價,在消費導向的世界中,很容易就此受到輕忽。於是,我們每天起個大早,死命地把自己塞進捷運裡,趕到辦公室,開始一整天幫待辦清單劃上刪除號的行程,而在長時間的工作後,讓人更渴望放空、好好犒賞自己,於是我們選擇把時間交換而來的金錢,再換成另一個外部物件,可能是最新款的包包、iPhone或豪華家庭劇院組......
因為我們對這樣的行為模式習慣已久,短時間很難看出問題在哪理。但實踐新富餘的第一點直接說明了重新分配時間的重要性,在目前資源還算勉強充足的年代,你或許可以花十個小時換取更高的報酬,但預想如果景氣持續惡化、外部資源日漸稀少,最後或許只能選擇忍受更貧困的生活,或更疲憊的付出時間,才能用更多的工時換取足夠的所得,這就是持續為生活訂價的困境。客觀的說,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如果能體認到時間更彌足珍貴的事實,就能展開新富餘生活的起點,連動心靈滿足、不盲目消費,同時間接減緩對整體資源的破壞速度,促使整個社會進行一種結構性調整。
《新富餘》所提倡富而有餘的生活與過去一些降低物欲、抵制消費的環保訴求不盡相同,對於秉持新富餘觀念的消費者來說,因為了解物質的珍貴特性,反而促使他們更熱愛消費,以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的採購,不再只是單純競逐折扣,並且有意識地排除那些訴求低價卻只願提供微量服務的高周轉率商品,改選擇耐用性更高的產品或提供客製化服務的企業。
對企業而言更是如此,這幾年生產與運輸的成本飆高,成長的限制愈來愈明顯,如果經由分析、計算的市場策略不再管用,絢麗的廣告符碼也無法打動消費者時,此時應該拋開舊思維,捨棄用資源換資源的外延式成長,轉而與秉持新富餘的消費者齊步,找出顧客尚未被滿足的部分,並善用固定資源追求內涵式成長,將固定資源的效益發揮到極致,才能真正減緩對環境的衝擊。
追求成功、繁榮與進步是我們始終努力不懈的原動力,選擇《新富餘》做為2010年的商業類型年度之最,是體認外在環境條件改變,但經濟活動絕對不可能再走上回頭路的一種呼應,《新富餘》對於「資源」重新定義詮釋,將有助於我們在分配生活時間、自給自足、有意識地消費、投資人際關係中開創新局。概念與落實的方法都簡單有力,每個人有能力即知即行,藉由傳達這個概念,透過個人、消費者、工作者交疊的力量,讓組織或社會跟著重新審視對成長的看法與追求,打造你我過好日子的處方,創造富而有餘的幸福世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