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只有生於斯,才知道香港人吃的是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踩著的是一段又一段的往昔。
作者:博客來編輯 / 2010-09-08 瀏覽次數(5284)
自從去過一次香港後,猶如被下蠱似地,時不時就想來趟香港之旅,一次佇留,便想貪心地一口吃盡香港、一趟便踩遍此地。而後雖然去了幾次香港,但總是因為出差或轉機之故,僅能蜻蜓點水式的晃眼而過。每一次的匆忙,只是讓我更想待久一點,每一次的擦肩而過,也只是吸引我再次流連。而一開始,對於香港的喜好,在於美食、購物,以及紛沓的文化,但看了吳家輝的《香港小旅行》之後,香港令人眷戀的,已是更深入的故事。
外來遊客書寫著香港見聞已不足為奇,然而從小在香港長大的吳家輝卻說了個與這些遊記全然不同的港島情事。就以中環為例,那原是香港重要的商業中心。舉頭便是數字,是無情,是經濟,非關文化,僅止於物質。偏偏在地人不同意這種說法。
陳伯伯在中環賣玉蘭花及茉莉花已數十載,他永遠靜靜地,手捧著一小籃花,經過的路人都會放下十元,拿起一包鮮花後又匆匆上路。如此景象已成港人眼裡的日常生活。只是沒想到,六年前他突然被抓,政府控告他無牌擺攤,經媒體報導後,引起港人強烈反彈。陳伯伯早已年邁,不但拒絕申請老人金,寧願以親自栽種花卉、每早摘採的方式自食其力。他每天坐公車大老遠來到中環,只為餬口。港府將他逮捕,這不只是對陳伯伯的肆意打擾,公權力打擾的更是港人的日常生活。最後,事件在港人的撻伐下落幕。第二天,陳伯伯依舊拿著小花籃來到中環,一切如常,回歸港人的寧靜。中環原是多情的。
然後轉進街角,又是一則故事。長年守在卑利街斜坡上那位製傘的何伯伯,外人著實難以想像,鐵皮攤下藏著一手造傘的好工夫,其作品早已成為英國溫莎堡英女皇紀念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中的重要珍藏,甚至連金氏紀錄中亦可見其名。只有識貨的人,才知道要找何伯伯造傘、修傘。此際年邁的何伯伯依舊有夢,他含蓄地希望在港鐵站或碼頭旁,設立「借傘站」讓市民不再淋雨。中環原是溫情的。
熟知香港的旅人早已知道太平山、黃大仙廟等,多數的人卻不知灣仔寶雲道上的姻緣石、旺角深水埗裡那種窮的藝術。來香港的過客吃過鏞記、翠華,卻少有聽聞清真惠記掛爐鴨、地庫貨艙的星座冰室、開業超過一世紀的東方小祇園素菜館裡的齋滷味。抑或是泉昌美食的咖哩魷魚,作者便是如此形容:「水發魷魚都是他們自己浸泡,不會因為浸發過度而鮮味流失,保證不加硼砂,這樣煮出來的咖哩魷魚,外表如披上金鏤衣,散發魅力,誘人垂涎。」或是知道發明絲襪奶茶的蘭芳園,卻不知道蘭芳園對於香港美食圈的重要性。又如總是令人魂牽夢縈的金鳳茶餐廳,最早於1957年開張,卻因十多年前舊店大樓要拆時,老闆有意就此結束營業,卻是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個年頭的伙計們一起找到現今的店面,才打消結業的念頭。胼手胝足下的深厚情感,可見一斑。
吳家輝筆下的香港,是歷史,是當下,是未來。拜文化交融之賜,香港人吃著的,是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在紛紜雜沓的步履下,香港人踩著的是一段又一段的往昔。香港如此包容。其地貌之上,蒸騰著許許多多港人的人情事故。這是一座奔放的城市,斑爛奪目的外表,內裡卻是溫吞實際,期待異地人發掘、探究。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