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劉振祥+古碧玲:《家庭相簿》,百寶箱裡的成長瞬間

  • 字級


家族相簿-1
(攝影/但以理)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做過什麼事、去過哪些地方、有過哪些朋友?你是否拼湊得出自己成長的模樣?你是否擁有一本關於自己成長過程的記錄,如同電影主角在成人之後回返童年的祕密閣樓,在兒時的百寶箱裡翻出一疊蒙塵已久的本子,翻開一看,裡面盡是天真無邪的自己。當你一頁看過一頁、一張撫過一張,你是多麼慶幸能夠擁有這樣的記錄來幫助你回溯自己的成長軌跡,也為了初初父母用心為你留下這些片刻而感動,並從中感到他們對你的無盡關愛。

家庭相簿:留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給父母的一堂攝影課

家庭相簿:留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給父母的一堂攝影課

這是劉振祥與古碧玲夫妻在《家庭相簿》一書中,最想要留下的意義。

劉振祥,台灣資深攝影家,《戀戀風塵》《恐怖份子》《停車》等電影劇照,皆出自其鏡頭;同時也職掌雲門舞集的舞蹈拍攝紀錄,影像風格犀利、俐落、動人。古碧玲,資深文化媒體人,先後於財經、時尚、網路、廣告、親子、基金會、公部門等任職,擅長用文字傳遞想法、溝通理念。這樣一對在台灣藝文界赫赫有名的夫妻檔聯袂獻上的作品,既非大師攝影不傳祕法,也不是媒體文化觀察專論,而是這樣一本看似平淡無奇、關於自家孩子六年來的成長影像記錄。

說起《家庭相簿》出版的緣由,可說是結合了劉振祥與古碧玲各自的專業與積累,以及他們身為父母所期待傳達與分享的想法。古碧玲表示,「現代數位相機的發達與普及,讓攝影成為一件簡單的事,攝影的美學、攝影的觀看方法與思想,都不再只是存在於學院當中的教育。」而當攝影門檻開始降低,各式各樣的拍攝主題也愈發蓬勃;尤其對於擁有孩子的父母們來說,自家的寶貝原本就是其所關注的對象。

「家長喜歡拍孩子,然後把孩子的照片上傳到網站,與遠方親友分享,這是隨著攝影數位化與網路普及化而出現的風潮。」曾擔任親子網站負責人的古碧玲,在工作領域中,很早就著眼於提供足夠的線上空間、鼓勵父母們前來製作屬於自家成長相簿的服務。隨著愈來愈多的父母在網站上為自己的孩子積累下一張張的照片,古碧玲也發現,很多父母在呈現孩子的靈動上,還是有很大的欠缺。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劉振祥與古碧玲兩人認為,與其單純出版一本攝影工具書,不如將攝影技巧教學與孩子的成長相簿兩相結合,希望提供父母們製作家庭相簿的建議。

家族相簿-2
(攝影/但以理)

「對父母們而言,自己的小孩當然是怎麼拍怎麼可愛;可是這些記錄下來的瞬間,對孩子與自己到底有什麼意義,很多父母並不熟悉。」父母們或許會拍下孩子長牙、翻身、學步的畫面,但他們不見得了解這些時刻對彼此生命所隱藏的重要性。「而且很多父母在幫孩子拍照的時候,就是要孩子比個YA,這個YA可能從孩子兩歲一路比到一輩子。」或者是只在某些如生日、活動、家族聚會等特定時刻,才來拍個幾張眾人排排坐的照片。古碧玲與劉振祥總是認為,應該要能夠更鮮活地捕捉孩子的身影,呈現孩子的生命力。而這其實跟專業並無絕對的相關。

對劉振祥來說,拍攝他人,與拍攝自家的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反倒是自己的小孩更能提供他完整的觀察歷程。「我很少為了拍他而拍,我在拍的時候會退出來,透過鏡頭,觀看一個孩子的成長。」劉振祥很少刻意把孩子抓到鏡頭前面來要他配合拍照(重點是他也不給人抓),總是在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過程中,不經意地、自然地拍下他生活的樣貌。「不管是他在睡覺也好,或者是他在玩玩具、在與別人互動也好,這些都是我在『觀看』他的整個成長。」這不啻是一個父親對孩子關愛的隱藏表現。

家族相簿-3
(攝影/但以理)

「家長應該要用你的眼睛跟你的心,與孩子一起成長。」古碧玲在書中想要傳遞的不只是孩子的變化,更有著身為人母的養育理念。「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承擔了太多父母的期望,學齡前就被迫學習一大堆才藝,大人小孩都很焦慮。但孩子一生當中唯一可以沒有責任、沒有壓力就是學齡前,父母應該要陪他好好地玩。」古碧玲認為,透過玩的過程,父母可以給孩子滿滿的愛的感受,並陪伴孩子的成長,「這是我身為一個母親最想傳遞的想法。」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多一點的愛,當他長大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風暴、什麼樣的挫折與不如意,他再回頭來看,會發現父母給他的愛是他的母土,他的營養,讓他的成長完全不一樣。」劉振祥與古碧玲異口同聲地表示,家庭相簿是一種愛的結合,那象徵著親子間對彼此的關注。「你可以讓你的孩子知道,他的生命在起初就是有這麼多人愛的。將來不論在任何時候,當他重新回溯自己的過往,便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信。」

因為父母的愛、因為從愛中成長的信心,每一個孩子,都將能更加堅定地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創造出更多屬於自己的生命瞬間。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用文字療癒曾經受的傷──5本散文書寫

可能面臨生離死別、身處困境,又或是想要為人生某個段落作結,透過文字的力量,他們療癒自己的傷,也撫慰有相同境遇讀者的心靈

11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