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菜小配(博客來童書企畫)
面對大環境,我們不能控制的因素太多,唯有掌控自己的心態,才能讓孩子不因大環境變動而受到傷害;也唯有正確的身教,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有一位母親,沒有看電視的習慣,有一次孩子要到國外讀書,她陪著孩子出國找住的地方,在一切都沒著落前,先借住朋友家幾晚,誰知一進門,卻看見諾大的一面電視牆,這位母親開始擔心,孩子往後沒有自己陪在身邊,會不會被環境中的這些誘惑吸引而受影響,後來這位母親發現,借住朋友家的這幾天,孩子半點也沒有要求看電視,反而像母親平時一樣,抱著一本書閱讀。這是身教。
有一位孩子,大學畢業想考研究所,對電玩很有興趣,就和母親說:「我想唸和電玩相關的研究所」,這母親一愣,心底是猶豫的,但直接拒絕孩子的看法恐怕又不好,她對孩子說:「好,你先去問問你們同學的意見,看看有沒有人是想唸這相關科系的,一起出國有人陪著也好。」孩子問了,同學沒有多少人附和,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不夠周全,反過來再問母親的意見,這時候母親才給了他一個完善的建議。這是尊重。
故事中的這位母親就是洪蘭。「身教和尊重」是我在訪問洪蘭教授當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二件事情,也是《理應外合》所要傳達的核心概念。訪談中,我曾問教授:「難道不氣餒?面對你在《理應外合》中提到的一些現象,又或者你現在所做的推廣,有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久遠才能看到成果,這一切難道不感到無力?」,其實答案早就在上述兩個故事中明白呈現。教育孩子不也是10年、20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成果,但是她不氣餒,用「身教」去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沉澱自己的想法,她把對孩子的態度也運用在教育這個社會上。從《理應外合》中你能深深地感受到,不管是一個正面的例子或一個負面的例子,洪蘭教授所要彰顯的教育理念始終如一。
沒有高談論調、沒有模糊地帶,一篇篇的實例,正反映了大環境和父母本身普遍存在的偏差觀念,要導正需要很大的力氣,但就像洪蘭教授堅持的信念:對的事!去做就對了!我相信《理應外合》會是個力量,能帶動父母反省思考:「我究竟要給孩子什麼?」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