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褪去了話題色彩,不套上知識分子式的批判眼光,你看到什麼?
作者:DL / 2008-10-17 瀏覽次數(4345)
我本來也很疑惑。說真的,「美容」實在引不起我太大的興趣。只是,有一句文案吸引了我,「一所因笑聲太大而關閉的學校」。笑聲嗎?為什麼?那是一個那麼不容易開懷暢笑的國度嗎?
實際上,那兒是需要一批美容師的。應該說,當地本來就有美容院、理容院一類的場所,只是塔利班上台後,通通不准!所以美容師們關上大門,把鏡子埋在後院,藏起燙髮藥水和剪髮器材。藏的理由可想而知是怕塔利班進來砸,引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是「藏」?他們怎會覺得還有再用上的一天呢?
不過他們還真藏對了。塔利班下台後,首先,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到這個城市,長期居住在此的,勢必得有個剪髮美容的場所,西方風格的更好;再者,誰說阿富汗女人不打扮?布卡底下依舊有著細心妝扮的鮮豔妝容,展現著阿富汗獨特的風格。加上女人一生最重要的婚禮妝,除了新嫁娘本人,觀禮親屬個個都有份,要結婚的耗資耗時,卻也是美容院最好的生意來源。
最重要的,美容院是最適合女人工作的場所。在男女之防甚嚴的阿富汗社會,美容院,一個只有女人會進來的地方,是對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讓家中女眷外出工作的男人來說,最能「允許」的工作場所。
所以,美容學校開張了。到出書為止已畢業了好幾期學生,除了教學,學校也同時經營美容沙龍。書中寫著從籌備開始,一連串的故事,有作者黛比本人的心路歷程,也有一個個學生,一個個阿富汗女子的真實人生。
閱讀的過程中,我會不停的將它與另一本《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比較。兩書給人的感受是相當不同的。相較之下,《書商》中的記者可能更符合我一開始的期待:較理性規整(或許是較知識分子式)的內容、文字、批判;因外國人身分而遊走於男女兩邊的社會觀察,或許可以說更巨細靡遺。
再看《美容學校》,一度我曾不耐它過於女人的瑣事叨絮,黛比,到阿富汗教美容不過是她搞怪的新玩意兒,而完全不在乎族群、戰爭、男女界線、宗教、習俗……她只在乎要解決一個個堆到眼前的問題,而她,必須解決。不過逐漸,這一個個問題吸引了我。或許某部分應該歸功於執筆者敘事的巧妙,讓一個個本就精彩的故事更具可讀性。
不過更或許勾引人是,這本就是一個個真實人生,在褪去了話題色彩,不套上知識分子式的批判眼光,我們可以以更真實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或許被過度包裝渲染的故事。
一如我們在美容院與好友過周末時,總是會聊著瑣事近況,不高尚,但有著最自然的真誠關心。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