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古典樂考焦了

【♫|焦元溥聽音樂】沒得第一又如何?

  • 字級


法國小提琴奏鳴曲名作集 / 曾宇謙 (小提琴)(Franck, Ravel, Debussy - French Violin Sonatas / Yu-Chien Tseng / Inga Dzekt

法國小提琴奏鳴曲名作集 / 曾宇謙

小提琴家曾宇謙,以20歲之齡在本屆柴可夫斯基大賽上獨得最高名次,消息傳來台灣樂迷為之熱血沸騰,後續新聞報導更是可觀。對宇謙的樂迷而言,美中不足的,是這次評審並未頒出首獎,宇謙只獲得銀牌。就柴可夫斯基大賽而言,如此給獎並非首例,過去在1974、1994、2002、2011年都以首獎從缺收場。但就事論事,首獎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曾宇謙在柴可夫斯基大賽首輪的演奏

得到冠軍,不必然是順遂演奏生涯的保證。但沒得到冠軍,除非另有內情,否則就過往經驗看來,真的更難開展事業。畢竟一般觀眾可不知道比賽過程發生了什麼事,自然多半以名次論高下。如果有第一,普羅大眾誰會在乎第二、三、四名呢?第一名聚集了比賽所有的光環,也自然而然成為比賽的代表。

既然如此,許多演奏家無論如何,就是要給自己拚到一個第一名。比方說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19歲就在1955年第五屆蕭邦鋼琴大賽奪得第二;當時很多人(包括評審成員)為他抱不平,覺得他該拿第一。一年後他參加比利時伊莉莎白大賽,果然不負眾望奪得冠軍。愛爾蘭鋼琴家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先在范克萊本大賽得到第三,後來在198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一舉奪冠,「我本來一年只有三、四十場演奏,柴可夫斯基大賽奪冠後,一年變成一百二十場。」他的證言,說明了大賽光環對演奏家事業的影響。

回到這次比賽。如果首獎從缺,得到最高名次的演奏家,是否也能享有等同於首獎的注目呢?

《EMI大師原典 48》杜南荷演奏李斯特與普羅高菲夫奏鳴曲 / 彼得.杜南荷(鋼琴)(Liszt, Berg, Bartok & Prokofiev: Piano Sonatas / Peter Do

Liszt, Berg, Bartok & Prokofiev: Piano Sonatas / Peter Donohoe

或許可以。比方說1982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鋼琴組首次未頒出首獎,而由英國鋼琴家唐納修(Peter Donohoe)和蘇聯鋼琴家歐伏契尼可夫(Vladimir Ovchinikov)共享第二名。後者在五年後的里茲鋼琴大賽得到第一,但唐納修靠著英國樂評和EMI唱片公司幫助,比賽後順利錄下眾多錄音,著實成為一時鋼琴明星。

唐納修在柴可夫斯基大賽決賽的演奏

音樂比賽不是不能頒出兩個第一名,最特別的例子,要屬第四屆蕭邦鋼琴大賽。該屆前兩輪都在幕後舉行,到第三輪決賽才公諸於眾。那時代表蘇聯的戴薇朵薇琪(Bella Davidovich)在第二輪得到第一,代表地主國波蘭的史黛芳絲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卻在第三輪得到自家評審大力支持,總分後來居上。諸多外國評審不以為然,覺得該讓沒有人情壓力影響下得到最高分的戴薇朵薇琪奪冠。兩派意見各有理由,重新投票數次,仍然難分高下。最後評審團實在沒辦法,居然報給波蘭總統,請總統出面解決。

戴薇朵薇琪演奏蕭邦第二號詼諧曲

音樂比賽搞到要請政治人物出面,這還真是奇事。不過,這政治人物還真有政治人物解決問題的手腕──既然兩人分數僵持不下,但和其他選手卻有一段差距,那何不就頒發兩個冠軍?這個皆大歡喜的決定,造就蕭邦大賽至今唯一一次兩位冠軍,樂迷也津津樂道其中故事。

說到底,藝術不比體育,難有絕對客觀的標準。甲選手彈貝多芬,乙選手彈德布西,丙選手彈李斯特,如果都表現傑出,究竟如何區分高下?若真的就是兩強相爭,偏偏只能頒出一個第一,那該怎麼辦?像1989年卡地夫聲樂比賽(BBC Cardiff Singer of the World competition),威爾斯男中音特菲爾(Bryn Terfel)贏得藝術歌曲獎,冠軍則被俄國男中音霍洛斯托夫斯基(Dmitri Hvorostovsky)抱走,但這兩人日後都有極其輝煌的演唱事業。能準備比賽曲目,並不表示就能夠唱好整部歌劇,更不表示能有舞台魅力。以這二人的天賦能力和後天努力,無論參不參加比賽,或得到什麼獎,都不會影響他們在歌劇舞台上的耀眼光芒(事實上,聲樂比賽對歌劇演出幾乎沒有幫助,也沒有多少演唱家是因為在聲樂比賽得名而獲得大歌劇院簽約)。傅聰在1955年蕭邦鋼琴大賽獲得第三,但他精妙絕倫的馬厝卡舞曲讓他不只贏得大賽「馬厝卡獎」,更以此打開演奏事業,人人都想見識一下他足稱傳奇的蕭邦詮釋,聲望反而比該屆冠軍更好。更有像柯瓦契維奇(Stephen Kovacevich)這樣的鋼琴家:他不適應比賽,自己租音樂廳開演奏會,居然也以此起家成為國際巨星。比賽得獎雖是條康莊大道,但真的不是唯一的路。

霍洛斯托夫斯基在俄國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知名度早已跨出歌劇舞台。比方說如此歌曲與MV,也是他的演唱範圍


性感大熊特菲爾也不多讓,唱起這首〈The Impossible Dream〉也是顛倒眾生

本屆柴可夫斯基大賽評的,終究是20歲的曾宇謙。從19歲到20歲,他就已展現出極其驚人的成長,而我相信明年此時,他又會有非常大的進步,以令人驚異的演奏回到俄羅斯,告訴大家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比賽只是一時,祝福曾宇謙能夠不斷進步,也期待台灣愛樂者能一起進步,台上台下一同成長。


樂之本事

樂之本事

焦元溥
1978年生於台北。不務正業的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也是不誤正業的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自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著有樂評選集《經典CD縱橫觀》系列三書《莫札特音樂CD評鑑》《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日文版首冊於2014年6月由Alphabeta Publishing發行)、專欄選集《樂來樂想》《聽見蕭邦》《樂之本事》
文字創作之外,焦元溥也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焦點講座」策劃,「20×10蕭邦音樂節」和「Debussy Touch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台中Classical古典音樂台FM 97.7和Taipei Bravo FM 91.3電台「焦點音樂」和「NSO Live雲端音樂廳」廣播主持人,前者獲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獎(2013)。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金曲獎即將到來,入圍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的作品有哪些?你最看好哪一張?

2020年金曲「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共有五張專輯入圍,有引人想像東部海岸線晨光灑滿海洋的設計、也有生活中最熟悉的長輩圖給予的視覺重擊;有透明材質層層疊疊出變幻無窮的圖像,也有透過結構讓你玩心大發的專輯,此外,竟然還有一張結婚證書(?!)

15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