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春天回想一年多來發生的事,好像有十年那麼長的感覺。幾年前還被譏諷為「草莓族」的年輕人,短短幾個月之間變身成為最大聲的正義代言人,發起白衫軍運動、太陽花運動,結合迸發的社會力量,徹底翻轉去年年底的九合一大選。這股憤怒、激昂、我有話要說、我有事要做的情緒,也擴散感染了出版界、書店界和讀者界。過去一年來,「公民運動帶動了人文社科閱讀」的說法開始發酵,年底的「博客來報告」更是證實了這類書籍的銷售較前一年成長2成,購買人數也成長了15%,其中近4成讀者介於30到39歲,更有超過3成在30歲以下。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攤開博客來1996-2014將近二十年的TOP200暢銷書單,結果跟我們的感覺實在有段不小的距離,但榜單透露的訊息卻又饒富趣味。
///
人文社科暢銷書不多,但反映時代氛圍
人文史地和社會科學這兩類在這份歷年暢銷榜上,相較動輒就是30%的文學小說,20%的商業理財,人文史地與社會科學每年上榜的本數,用十根手指頭就數得出來。即使前幾年開始,文學與商業的佔比大幅滑落,但版塊並沒有往這邊挪移,而是補給了生活風格、以及偶爾被混入人文社科的心理勵志。
正因上榜的本數稀少,能夠得到讀者青睞的出版品,應該能夠反映出某種閱讀偏好或至少是某個時代氣氛。先從翻譯書看起。跟大家以為的不一樣,上榜總數中翻譯書佔不到一半(60/123),這一半當中還有幾本是連續兩年以上入榜。
《如何閱讀一本書》上榜五年(2003, 2004, 2006, 2007, 2008),前兩年還是人文社科類的榜首。這本教人透過閱讀以增進理解力的經典,是接下來十年強調思考、思辨、哲學、邏輯、認知與行為相關出版品的先驅:《拔一根頭髮》《隱藏的邏輯》《99.9%都是假設》《黑天鵝效應》《是邏輯,還是鬼扯?》《學會思考,你贏定了》《超譯尼采》(2012, 2013連續兩年上榜)《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
第二本這麼強的翻譯書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連續四年都在榜上(2011到2014年),2011年還是總榜第二名,僅次於商業類的《賈伯斯傳》。桑德爾教授的威力不僅於此,《錢買不到的東西》也是2012, 2013連續兩年上榜。說桑德爾是近來以青年為主的社會運動在思考上的導師也許太過,但數十萬人買了讀了他的書,又上了youtube看了他的授課與演講,肯定會在心裡埋下渴求社會正義的種子。於是到了2014年,一本又厚又難的學術書居然可以佔盡各大媒體版面,從而攻上各大書店排行榜,應該也不會太奇怪,《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就是試圖對兩百多年來的貧富不均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榜上還有三個值得一提的名字。賈德.戴蒙以《槍炮、病菌與鋼鐵》探討文明的形成,不僅在當年引發熱烈討論且長銷至今,也讓接下來出版全球視野的大部頭不怕沒有人買,例如《大崩壞》《帖木兒之後》《人類大歷史》。強.克拉庫爾以《阿拉斯加之死》召喚一整代面對成長的苦痛而渴望流浪的年輕人,後來這股小潮流多被導向旅遊寫作,但星野道夫與《聖母峰之死》等少數作品仍堅持走在這條路上。被貼上「英倫才子」標籤的艾倫.狄波頓,文字淺顯、文筆流暢,涵蓋主題廣泛,可以在文學類找到《我談的那場戀愛》,也可以在旅遊類找到《旅行的藝術》,但榜上排名最高的是人文社科類的《我愛身分地位》。
暢銷榜成為當代台灣政治發展史之註記
接下來是兩個在政治上對比的概念:一個台灣,一個中國,大體上扣合時局的發展,華文作品為大宗,但翻譯書也不少。1999年即將卸任的李登輝在《台灣的主張》中提出「新台灣人論」和「七塊論」,讓2000年總統大選隱隱然呈現統獨對決的態勢。翌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台南貧戶出身的落選市長,打敗了「半山」副總統與「外省人」省長,從此《台灣之子》這個稱號成了陳水扁專用。到了2001年,乘著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浪潮,《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虎口的總統》與《世紀首航》又繼續站上排行榜。但本年度最爆炸的莫過於小林善紀的漫畫《台灣論》,因宣揚台灣人更有「日本精神」,使得族群問題更加惡化,新黨立委馮滬祥甚至跑到書店焚書抗議。
對台派、獨派、親日派有所疑慮或不以為然的人,還包括首位以軍人身分擔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在1999年出版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專章討論統獨對立的肆應。曾是李登輝前好友的王作榮,在監察院長卸任後出了自傳《壯志未酬》,指李登輝為「最不能知我、用我者」。還有擅常罵人告人、在2000年代表新黨參選總統卻慘敗的李敖,在《陳水扁的真面目》痛罵陳水扁比所有的爛蘋果還爛。還有陸鏗、馬西屏兩位資深記者,採訪了十二位曾與李登輝共事的人,模仿了經典的科普書名,呼籲《別鬧了,登輝先生》。
到了陳水扁第二任晚期,紅衫軍遍地開花,「第二次政黨輪替」呼聲四起,《被出賣的台灣》這本70年代只能在地下流傳的獨派禁書,意外地在喧囂聲中逆勢上榜。接下來的馬英九任內,兩岸越走越近,中國概念股的佔比開始逐步提升。這並不是說,關於中國的出版品從未上榜,但隨著台灣經濟越來越仰賴中國工廠與市場,台灣社會越來越多南腔北調的陸客與陸配,文化商品的「親中性」似乎只有越來越強的趨勢。《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2011)、《白色的力量》(2014)真的能夠固守台灣主體性,還是最終只能顧全台派立場,大家都在等著看。
閱讀兩岸、兩岸閱讀,關注點大不同
另外從這份榜單看來,中國概念股大致分為三類:當代中國歷史,當代以前的中國歷史,以及對紅色中國的分析與預測。《宋慶齡傳》(1997)、《朱鎔基傳》(1999)、《中國「六四」真相》(2001)是第一類;《萬曆十五年》(2000)、《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2001)、《康熙》(2005)、《秦始皇》(2014)是第二類;《中國即將崩潰》(2002)是第三類。不在這個榜單上但應該要提的,包括談民國與民盟卻被歸在文學類的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每次寫中國史都會有新聞的張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慈禧》),還有對實地中國可能了解得比中國人多的何偉(《尋路中國》)。不只如此,當中國是否即將崩潰還在未定之天,中國已經錢進非洲、買下全世界、甚至開始統治世界了。
本土作者當然有應該一提的名字。2013年以《看見台灣》(同名圖書在總榜17)這部紀錄片創下兩億元票房紀錄的齊柏林,雖然過於濫情、選擇性拍攝的批評不絕而耳,他卻是第一個以這樣的規模喚醒台灣環境意識的人。觀看齊柏林可搭配閱讀劉克襄與吳念真。另外一組搭配是大學校長加上飯店總裁:《一切從基本做起》(2004)的李家同和《教育應該不一樣》(2011)的嚴長壽,雖然可能有人會覺得兩位對體制的看法有點保守。還有因為拒絕上大學而一鳴驚人,到了老大年紀開始周遊列國寫暢銷書的吳祥輝:《芬蘭驚艷》(2006,藝術設計類)、《驚歎愛爾蘭》(2007)、《陪你走中國》(2011),或可搭配李敖服用。
最後是兩個本身即現象的女作者。在退出民進黨後變身媒體人的「建國妖姬」陳文茜,2000年以《文茜半生緣》成為被寫體,2001年出版雜文《文茜小妹大》,排名還贏過陳水扁的《世紀首航》;此後每出版一本,只要封面有她的大名與畫像,都會被書店放在顯眼的位置。還有以《野火集》燒燙台灣的龍應台,從文學類的《百年思索》(1999)、《目送》(2008),寫到親子教養類的《親愛的安德烈》(2007),寫到政治類的《請用文明來說服我》(2006)。談感情、談兩岸都行,但用感情談兩岸到每個陸客都要買一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2009, 2010),也許只有齊邦媛的《巨流河》(2009)可以拿來相提並論了。
(暢銷榜上榜書無法代表所有賣得好的書,文中亦提到許多書因為分類限未被歸類在人文社科類,上述分析只具有局部解釋力,建議讀者參照總榜。)
黃秀如
左岸文化總編輯。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曾任《自立晚報》國際編譯、《誠品報告》主編。出版有《獨裁者的進化》《朝鮮戰爭》《失控的正向思考》等。
〔選閱,選樂|選出你的超級暢銷書〕
博客來20年來TOP100榜單大公開,歡迎參與投票,選出屬於你的超級暢銷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