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4月讀書日】陳芳明:每次閱讀,就是展開長途心靈旅行

  • 字級

2015 年4月.讀書日召集人

陳芳明
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1947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受委籌備、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2011年,完成歷時十二載的 《台灣新文學史》,最新作品為《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與詩評集《美與殉美》


 

台灣新文學史(世紀典藏精裝版)

台灣新文學史(世紀典藏精裝版)

Q1. 平時有偏好的閱讀類型嗎?最喜歡讀哪一類的書?
陳芳明:我最早的文學啟蒙,從詩的閱讀開始。後來漸漸涉入散文,小說,評論,但是詩仍然是我的偏愛。詩集的收藏,曾經是我年少時期的嗜好。現在我的閱讀勝過收藏,我不在乎版本,只在乎內容。現在凡是屬於文學書,都是我閱讀的重心。不過,我現在大部分時間,比較關心年輕世代的作品。尤其完成《台灣新文學史》完成之後,我更大量閱讀年輕世代的作品。我說過,文學史是往後看的視野。年輕世代作品的閱讀,是一種往前看的視野,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文學的發展。除了文學之外,我也涉獵歷史、社會、政治的書籍。文學理論,也是我的偏愛。

Q2. 通常都在什麼時間、地點寫作與閱讀?在閱讀和寫作的時刻有沒有什麼怪癖?
陳芳明:我的閱讀時間非常零碎,往往利用坐車時間閱讀,或是下課以後隨時取書閱讀。但大部分都集中在晚上,基本上我夜間不習慣接電話,那是我閱讀與書寫的關鍵時刻。閱讀地點是我的研究室,以及家裡的書房。只要能夠勻出多些時間,就是我閱讀與書寫的時刻。年輕時,書寫是很折磨的事。現在書寫時,則覺得是一種享受。凡是我指定要寫出的文章,就一定可以順利完成。我沒有怪癖,只希望不受打擾,安安靜靜書寫。

Q3. 您的新書《美與殉美》談的是詩,若就台灣詩的演變,這半個世紀以來有何顯著的改變

美與殉美

美與殉美

陳芳明:戰後台灣詩的演變,歷經白話詩、現代詩、後現代詩三個階段。白話詩,基本上是接續五四傳統,雖是白話,卻注入太多沉重的家國關懷。例如反共詩或鄉土詩,在美學藝術上比較不夠精煉。1960年代的現代詩,是對反共文學的抗拒,無論是語言或文字的鍛鑄,意象與心理暗示的講求,都非常濃縮。那是台灣詩最精彩的時期。無論是抒情傳統,或是人性挖掘,或是現實批判,都是臻於高峰的階段。

進入1980年代之後,台灣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席捲,對於濃縮精煉的語言開始鬆綁。新世代詩人,不再孜孜於追求精煉的語言,而是訴諸於語法的放寬,利用句型與句型的連結,造成美感的聯想,產生歧義性與錯愕感而衍生全新的意義。這種鬆綁的語言,可以深入各種文化議題。例如同志議題或族群議題,而且可以放膽挑戰原來嚴肅的藝術營造。有時,甚至可以使用遊戲的方式,造成諷刺或嘲弄的效果。從濃縮到鬆綁的過程,似乎也與台灣社會的民主化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Q4. 臉書的盛行讓許多短篇創作文字更受矚目,網路上也經常出現一些自詡為特別體例的新詩,您如何看待這現象?
陳芳明:後現代詩的變化非常活潑,由於不再受到語言規則的束縛,也不再遵守濃縮與象徵手法的限制,因此詩的形式可以容許各種實驗。在臉書盛行的年代,許多散文的形式也開始千變萬化,何況是詩。臉書的篇幅有限,對於閱讀也帶來很大的影響。所有新的形式都應該受到歡迎,任何突破性的嘗試也應該受到鼓勵。現在還是在摸索的階段,所有產生的最新文體,我寧可抱持觀察與尊重的態度。在詩的方面,由於嘗試的人很多,反而帶動前所未有的讀詩風氣。這大概是讀詩人口最多的時期,對於新詩運動,一定帶來正面衝擊。至於特別體例的新詩,可以容其嘗試,讀書市場自有檢驗的機制。

Q5. 因為少子化,各大學院所學生人數正在銳減,中文系更成了相對冷門的科系, 若以一個推廣閱讀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者與老師的身分來看,是否感到憂心與焦慮

答:少子化也是全球性的現象,受到衝擊的大學科系是普遍趨勢。中文系或台灣文學系所的入學人數,已經感受到逐年遞減的事實。我並不覺得憂心,當歷史因素無可避免時,制度的調整是必然措施。大專院校的浮濫設立,正好可以獲得重新整頓的機會。讓知識訓練更精緻化,讓學術營造更專業化,是台灣學界未來要面對的課題。我認為,文學是跨領域的一種人文修養。就像音樂、繪畫等藝術那樣,是知識分子的共同關懷。只要願望想像還在,只要心靈需求還在,文學科系的入學者縱然減少,但不會消失。

Q6. 經歷去年一整年國家社會運動的洗禮,更加強化公共知識分子的力量,這對於您在教學與推廣閱讀來說有沒有什麼轉變?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在近五年來越呈蓬勃狀態。尤其經歷去年太陽花學運後,整個社會政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是太陽花學運的支持者,當我的學生站在時代的最前端,我不能再以青年導師自居,而應該謙卑接受他們的領導。這股力量的崛起,相當程度改變了台灣民主制度的腐化腐爛的一面。

我自來就很關心學術與社會議題的結合,經過去年的洗禮之後,我在教學上更加重視文學中的性別、族群、階級的議題。尤其在閱讀上,我會提醒學生更加關心台灣社會裡的同志、原住民、新住民、外配外傭外勞的問題。這方面的書籍越來越多,尤其是同志文學、原住民文學、新住民相關書籍,主動推薦給學生閱讀。

Q7. 若要推薦讀者一份面對人生必讀經典書單,那會是?
答:我很少為我的學生開出必讀書單,但我會鼓勵他們多讀一些有關二十世紀的重要書籍。例如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李維史陀的《憂鬱的熱帶》,或者左派批判者馬庫色的《單向度的人》。我也一直推崇魯迅的作品,他在中國被神格化,在台灣被妖魔化,我們應該有確切的評價。我是自由主義者,所以也常常推薦殷海光的文字給學生。我沒有書單,都只是在課堂上隨時向學生推薦。

Q8. 能否跟讀者分享接下來的計畫?有沒有特別想挑戰的書寫題材?

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

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

陳芳明:今年我出版兩本新書,一是《美與殉美》,專注於討論我所偏愛的幾位詩人。一是《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是改寫自我在政大中文系所開授的「文學批評」講課內容。我正在撰寫一本《當代台灣人文精神》,這可能是我覺得比較困難的一本書,主要在於討論台灣社會如何從一個威權時代走向開放階段的過程。其中以文學發展作為全書的主軸,並且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的演變經過。其中也與我自己的個人政治參與、歷史訓練、文學研究、學術專業息息相關。這是一本人文學的綜合考察,希望可以解釋台灣是否可以到達真正的民主生活境界。

另外,我也正在修訂《台灣新文學史》的內容,把遺漏、欠缺、錯誤之處補正過來。文學史的書寫,牽涉到解釋的問題,如何找到每個歷史階段的文學特色。只要我還可以書寫,這本文學史就一直要不斷修正,直到我認為滿意為止。

Q9. 關於閱讀,最想跟讀者說的一句話是?
陳芳明:我寫過一篇文章〈閱讀就是旅行〉,覺得每次閱讀,就是展開長途心靈旅行的時候。每位作者就是一個驛站,容許我們看見不同的風景。我在自己的最新一本書《很慢的果子》也說,閱讀就是批評的開始。沒有閱讀,就沒有批評。每當翻開一本書,閱讀第一段第一行之際,批評也就立即展開。當內心發出「怎麼寫得這麼差?」或「多好的開頭」的感覺時,那就是文學批評。閱讀,是與作者無盡的對話,最後都證明是美好的。


★每月讀書日當日,圖書、雜誌、MOOK,滿699再95折,看更多本月「讀書日」推薦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帶你認識4本最新得獎作品

恭喜《鱷眼晨曦》獲小說獎;《失敗者回憶錄》獲非小說獎;《明天,我會去到什麼地方?》、《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獲兒童及青少年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20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