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幸佳慧:傳統閱讀教學會扼殺孩子的樂趣,我們不能繼續犯錯

  • 字級


hui_1
(攝影/蕭如君)

幸佳慧有很多身分:兒童文學創作者、評論者、研究者及推廣者,但三年前她拿到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學位返回台灣後,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大概就是「四處放火」,她創辦台南「葫蘆巷讀冊協會」,又接手台南市立圖書館的兒童館,在台南公園裡打造「森林兒童圖書館」,還親自跑了上百場演講,從兒童文學談社會議題與生命課題,包括環境、食物、動物、土地、能源、人權與民主,為過去不受重視的囝仔冊帶來新的閱讀意義。

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到哪裡都能過得好
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
這兩三年累積起來的繪本閱讀分享,就成了《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的基底內容,新書出版未滿月,便有四刷的好成績,幸佳慧對此十分意外,她本來很擔心被家長抗議「教壞孩子」,而且書裡所談及的人權、性別平等、土地正義,與培養孩子的「競爭力」太不相關了。

「與我三年前剛回國時相比,台灣家長改變很多,當時談什麼議題大家都覺得陌生,但這兩年社會氣氛改變,社會運動頻繁,有部分家長覺察到社會起了變化。他們很恐慌,因為他們也是初次面對,他們更擔心孩子怎麼辦?他們想找素材與孩子討論社會議題,卻什麼也找不到。」幸佳慧說。

台灣雖然推動兒童閱讀多年,可惜多著重於培養道德品格、增進語文能力、加強情緒管理等面向,完全小看了繪本的功能與深度。幸佳慧分析,兩百多年前中國女性還裹小腳、兒童背誦經書時,英國倫敦已經開設童書專賣,童書的經營與參與都是文化菁英,即便來到現代,當她還是兒童時,台灣兒童讀書仍僅限教科書,課外書被視為與玩具差不多的安撫品,導致現今家長即使想為孩子挑選好繪本,也不知道從何選起,更沒有能力引導孩子討論、思考藏在文本中的訊息。

近年台灣受到國際學生測驗評比、閱讀評比等衝擊,學校越來越注重閱讀活動,也讓閱讀越來越不單純。幸佳慧以一名幼教老師的親身經驗為例,「這名老師每天說完故事後,都請學生進行提問練習,結果有次邀請一名孩子上台說故事,故事一說完,孩子竟然也要求同學提問,提問成了閱讀後的例行公事。」幸佳慧擔憂的是,當這些國際評比被媒體大肆報導,閱讀成了一件要受測、要填測驗卷的工作,最重要的主體與樂趣反倒消失無蹤。

「確實很多老師沒學過如何帶孩子讀繪本,許多爸媽也是有了孩子後,才第一次認真讀繪本,過去也許是填鴨教育或經濟門檻限制了我們,但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傳統的閱讀教學會扼殺孩子的樂趣、拿掉孩子的腦袋,我們不能再繼續犯錯。」幸佳慧說。

去年婚後,幸佳慧與丈夫旅居美國,仍透過視訊和姪子講故事,講完一個又一個,常常一晚要講三個故事才能喊停,「我常跟姪子說,你太特權了,全世界姑姑只講故事給你一個人聽!」這對愛孩子的她來說是個甜蜜的負荷,她也鼓勵家長多和孩子說故事,即使起初只能照著書讀,讀久了也能發展出自家的閱讀趣味。

hui_2
(攝影/蕭如君)

太多成人無法和孩子談的重要議題,都可以借助童書的力量,例如瑞典繪本《不是我的錯》,只以黑色鋼筆畫便揭露了集體霸凌的結構關係,包括旁觀者、附和者、協助者、參與者的心理狀態與托詞;台灣繪本《蘋果甜蜜蜜》描寫外籍配偶離鄉背井生活所遇到種種挑戰;英國繪本《頑皮公主不出嫁》顛覆了傳統公主形象;美國繪本《小房子》更是經典作品,呈現城市生成的面貌,也傳達房子作為有形文化資產,能被保留下來的原因是「人的堅持」。

「家長不太容易從社會真實事件去和孩子對談,我們卻可以透過故事去談,這些議題都發生在眼前,孩子不能再視而不見。」她嚴肅的說,很多老師擔心談性平議題會招致家長或宗教團體反彈,但當社會否認同志有結婚的基本人權時,不就像美國政府當初禁止黑人兒童讀白人兒童的小學?這些人權進展的歷程都寫在故事書裡,「我希望他們不要忘記,現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會被記錄下來。」

兒童具有不妥協的天真特性,童書也同樣具有提醒讀者保持孩童般純真與勇氣的功能。總有人會問,不過是讀一本繪本,會不會想太多?「兒童不用長大的嗎?」幸佳慧一語點醒,兒童讀這些繪本並不覺得嚴肅,是老師或家長的引導方式讓他們覺得嚴肅,其實一本書有好多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端看家長是否能體悟與嘗試。

過去她向來傾向反對親子教養書,更不願意撰寫閱讀手冊,然 318 學運對她產生很大的刺激,幸佳慧說:「無論台灣人民是受傷抑或是覺醒,都要開始反省,台灣的教育到底有沒有辦法讓我們處理這些問題,所以我決定寫這本書,寫給想要改變、心中急躁的家長,因為中生代的我們比誰都需要學習。」


點這裡看「幸佳慧的繪本書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2019金鼎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一幸佳慧

    永遠以孩子為視角,替孩子把權利「從大人手中拿回來」──這幾乎已成了她的使命,即便臥病在床,依舊掛心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讓「兒童權利」的概念持續宣傳下去。 長期關注多元文化、性別平等、土地正義的她,更以一本一本的繪本創作,談那些「大人覺得小孩子懂什麼」或「大人不知道該怎麼對小孩說」的議題。

    6949 2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19金鼎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一幸佳慧

永遠以孩子為視角,替孩子把權利「從大人手中拿回來」──這幾乎已成了她的使命,即便臥病在床,依舊掛心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讓「兒童權利」的概念持續宣傳下去。 長期關注多元文化、性別平等、土地正義的她,更以一本一本的繪本創作,談那些「大人覺得小孩子懂什麼」或「大人不知道該怎麼對小孩說」的議題。

69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