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設計/ Elf-19洪彰聯(攝影/無相生)
《黑暗邊緣》是2011年土耳其年度最佳小說,原文書名《AZ》,在土耳其語中代表「少數」。A與Z位處字母的邊陲,同時也暗喻極端的處境。
在這本雙聲部的小說中,作者哈根・坤戴(Hakan Günday)分別以兩個11 歲的角色來闡述弱勢或邊緣的伊斯蘭社會。敘事以類成長小說的基調,探討土耳其社會的弱勢與邊緣處境,其中也涉及了暴力、慾望、權力邏輯,以及離散等議題。小說的背景主要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與倫敦。女主角赴英後的遭遇,其實也相當程度展示了歐洲社會對於內部他者的權力部署情狀,或者說是第一世界對伊斯蘭世界的慾望路徑。一個破碎而邊緣的國度,特殊的環境也鑄成了同樣破碎、邊緣的宿命。在不斷企圖操控與掙脫中,有人性最原初的欲望與掙扎。
阿納多盧通訊社2013 年援引土耳其兒童基金會一份報告指出,土耳其侵犯兒童權利事件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兒童遭受虐待、暴力和性騷擾現象依舊大量存在。由於兒童權益沒有保障,兒童犯罪率也不斷增加,青少年自殺率也在上升。報告並指出,土耳其每三個兒童就有一個因營養不良而患病,全國殘疾兒童總數達九百萬,且童工現象嚴重,每五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在打工,全國6 至14 歲童工就達百萬人,其中六成從事有害健康的工作,且大多數童工沒有社會保險。小說裡以墓園裡謀生的掃墓童延伸,描述貧窮、就學的困頓、文盲,以及少年犯罪等問題,其實反映了土耳其極迫切的社會問題。
以黑色與金色作為視覺主色,畫面構成遠看有如一本破舊的經書(攝影/無相生)
小說更述及了土耳其族群衝突。「他們恨我們!你只要說你來自孲特賈,他們就知道你是土耳其人,然後就會馬上找到你。他們會說,你是庫德族人……」、「庫魯德勒的人是不說話的。他們生氣時就發牢騷,祈禱時就喃喃低語,此外只有無盡的沉默。」庫爾德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外表上和土耳其人沒太大分別,但是在語言、文化和家庭傳統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土耳其族群仇視的問題至今仍無法完全消弭。
此外,女主角達妲的宿命總是被男性支配,更反映了土耳其社會的性別權力問題,女性一定程度上仍無法甩脫家父長式的極權暗影。
銳利與模糊的邊緣同時並立(攝影/無相生)
因此,本書的書封設計以伊斯蘭世界傳統的黑色與金色作為視覺主色,畫面構成遠看有如一本破舊的經書,讓金色在深邃的黑中同時呈現對比與隱沒於陰影中的氛圍,銳利與模糊的邊緣同時並立,在斑駁的塊狀質感與歪斜的文字編排中呈現出故事裡的不穩定感。並於漆黑中隱隱透出最能概括整本書的一句話──「生命:最短捷的詞彙,最漫長的苦難」,好似這句體悟必是在經歷一切痛苦、磨難中一點一滴累積逐漸成形的覺悟。
封面的視覺在黑色與金色的對比張力下,試著呼應小說以及現世的土耳其及伊斯蘭世界。在色差的對比下,黑暗讓光明成為可能,並且彌足珍貴。
內封(攝影/無相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