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俯瞰島嶼20年──齊柏林《鳥目台灣》

  • 字級


齊柏林-1
(攝影/陳昭旨)

若說台灣20餘年來的輪廓與地景變化,怕是沒有人比齊柏林更加了解。

《鳥目臺灣》 DVD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鳥目臺灣》 DVD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彷彿是與生俱來的天命,齊柏林的父親,為他起了這個飛船之名,讓他不只自小就像其他男孩一樣仰望天空;長大成人之後,更帶著相機,想方設法飛上天際,透過鏡頭,如飛鳥般,從雲端回瞰家鄉風土。

自1992年第一次搭上直升機、替建商拍攝廣告照片,隨後轉入國工局任職,齊柏林始終以俯視的角度看著台灣。這樣一拍,拍了20年,平面的照片終不能再滿足他。數年前,齊柏林狂熱地投下更多資金、更多時間,籌拍動態影片,終於將在2013年11月,推出台灣首部空拍電影《看見台灣》;而在此之前,他與作家劉克襄共同合作,將2012年夏天於士林科教館展出的「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以《鳥目台灣》的影片加導讀書籍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



「會想拍攝動態影片,純粹是為了更進一步的推廣。」齊柏林說,許多住在台灣的人,對台灣的土地不是那麼認識與了解。過去他只能運用照片,透過演講、出版、部落格等形式,去傳達自己看見的東西,速度很慢,範圍也不夠大。「所以我才想說,可不可以拍一部影片。」即使空拍影片的難度極高、成本極大,他還是毅然決然投入這場高難度的挑戰。

此時此刻回想自己接觸攝影的起點,看似久遠,對齊柏林而言卻仿若昨日。「我的第一部相機是高中時用兩年暑假打工賺的錢買的,是很基本款的相機。」因著某種對色彩與視覺的藝術喜好,齊柏林被那些定格的瞬間吸入了攝影之門。在那個底片的年代,每一幕光影的記錄都要經過縝密計算,既拮据又節制,訓練出面對影像的嚴肅與謹慎。坦言自己對人的溝通並不擅長,齊柏林選擇在自然生態方面大展手腳,「拍自然生態是最可以隨心所欲的。你看到什麼就拍什麼,不用矯揉造作。」

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最初純粹是興趣,後來進一步將攝影設定成工作,怎麼會知道,拍著拍著,竟會拍上了天際?一次擔任空拍助理的工作,彷彿點燃了齊柏林心中一盞幽微之火,引他找到鏡頭的歸屬。「其實你不覺得嗎?每個男生小時候的夢想都是希望自己會飛行啊。」多數男孩們自小總喜歡與飛機、風箏為伍,總是抬頭看向天邊,幻想自己可以飛行,齊柏林也不例外。「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卡通影片就是《科學小飛俠》,也會夢想自己在天上飛。」而當眼前出現一份結合自身興趣與童年夢想的工作,無非完美。「很多人問我第一次上飛機緊不緊張或害不害怕,其實回想起來,一點都不會。」為了飛得更多更遠,他不斷主動爭取各種空中攝影的機會,期盼看盡島嶼的每一寸角落。

然這樣的拍攝起先與現在的環保議題並不相關,甚至在早期的齊柏林眼中,那些最適合攝入的畫面,在當今的理解中,反而對自然環境破壞得最徹底。「以前拍整面的檳榔田、整片的魚塭或梯田,會覺得很壯觀,對影像來說,那構圖甚至是美麗的,因為那是規畫過的。」從空中攝影的角度來看,一大片一大片格狀的、人為墾殖的區域,在適當的光線照耀下,不僅漂亮,更是人定勝天的表徵。「那時在國家政令的宣導之下,覺得所有建設開發都是正常的,年輕時的我,從不覺得那有什麼問題。」

齊柏林-3
檳榔田(攝影/齊柏林 行人文化提供)

齊柏林-2
漁塭(攝影/齊柏林 行人文化提供)

島嶼奏鳴曲:齊柏林空中攝影集

島嶼奏鳴曲:齊柏林空中攝影集

直到與《大地地理雜誌》合作,得到許多專家學者在生態方面的論述,齊柏林才慢慢接觸到台灣環境變化的領域。「雜誌常會請我提供某些題材的照片,我以為他們是要介紹漂亮的地景,沒想到一刊登出來,才知道他們講的是水土保持的破壞或自然噩夢的開始。」齊柏林不諱言自己當下的訝異與驚愕,這卻也成了他對環境議題的啟蒙。自此而後,他眼前所見,同樣是台灣這座島嶼,卻看進了與過往不同的風景;對土地的情感,也逐日轉向更深的層面。近十年來,台灣因開發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更讓齊柏林生出更多焦慮,像要警醒年輕時的自己那般,期盼拉著所有人一起看見。

「你問我在空中想要追求的是什麼?我最恨、最遺憾的,就是台灣有許多人對土地的情感很疏離。」推廣的急迫性,讓齊柏林希望能再多一種方式,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其實我20年來都在做這一件事,只是現在換一種方法。」

《鳥目台灣》從自然到人文,包含了台灣四季南北的風物詩。劉克襄誠摯細膩的筆,對應齊柏林紀實專注的眼,山嶽海岸、城鄉百態,盡在其中。原始風貌也好,人為造景也罷,齊柏林最期盼的不是立即的定論,而是引動關注的漣漪。「一張照片、一部影片,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是我很樂意見到的。」齊柏林認為,現在正是大家好好共同討論的時候。

「保護與開發,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妥協的方式。」或許用生存與利益來考量不見得是錯,「但是我們可以告訴他:如果你是站在生態角度的立場,會更好。」能不能讓所有的破壞、傷害,就到現在為止?「我會給人沉重的影像,但也會給令我們感到驕傲的影像。在這之間,我最希望的,是能適時給大家提醒: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未來?」

  延伸閱讀  
怎麼看見台灣?──楊雅喆導演:「假設把《看見台灣》的旁白聲音包括全部抽掉,我們會『得到』什麼?」

《看見台灣》電影預告片



〔齊柏林作品〕
《鳥目臺灣》 藍光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鳥目臺灣》 藍光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鳥目臺灣》 DVD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鳥目臺灣》 DVD家用版套裝:齊柏林空拍紀錄短片+攝影文集
「看見台灣」 (藍光BD+DVD)
「看見台灣」 (藍光BD+DVD)
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看見台灣》電影原聲帶
《看見台灣》電影原聲帶
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二版)
從空中看台灣:齊柏林空中攝影集(二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就成為臺灣自身歷史的主體

每年到了二二八,都提醒著我們回望台灣歷史與民主的演進,透過這些文章,我們從歷史學者、文學、當事者後代等角度,接近當年事件的原貌。

18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