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用風景說故事的漫畫家──星溧Seongryul ╳ 高妍對談

  • 字級

 
我認為說故事有兩種方式,一是告訴讀者「該」怎麼讀,二是讓讀者「選擇」怎麼讀。在星溧幽微的表現下,讓我不禁自忖你應該是傾向後者的創作方式。

透過這兩篇作品,你最想傳遞的東西是什麼?故事中,是否有跟自身經驗重疊的地方?

第一篇〈在夏日〉是回憶了我和我家貓第一次相遇,我在想該如何用當時的心情創造出一篇故事。在迫切需要朋友對話的時候能遇到牠,對我而言是如夢一般美好的祝福,我試著把這份心情描繪下來。

第二篇〈Panorama〉是描繪失去無可取代的存在時,以及思考未來該如何活下去的時候,我個人曾下定的決心。儘管也曾想過再也沒辦法把心交給任何人了,但我決定不管幾次,都會繼續守護像這樣的友情。

這兩篇故事都處理了相遇和分離的起點與終點,相互呼應,最後連成一個完整的敘事。韓文裡用「안녕(嗨/掰掰)」一個單字就可以表現相遇和分離,我很好奇台灣是怎麼翻譯的。

這點非常有趣,因為在華文裡似乎無法用「單一單詞」同時表現「相聚」與「分離」的語境。
不過「再見」這個字確實具有「道別」與「(期待之後)再次相見」的意思,某種層面上來說或許有些類似。跟日文的「またね!」是一樣的道理。

〈在夏日〉的柱燦使用的「靈魂探測器」,靈感來自於我陸軍入伍時管理的老舊軍用通訊裝備。我當時是通訊兵,接觸了許多堆在倉庫的裝備,畢竟軍隊有其特殊性,這些民間無從得知的裝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背在背上,用來和本部聯繫的類比通訊裝置。它對習慣數位機器的世代而言無比陌生,在類比版面上轉動調整頻道的特別手感,至今都還留在我心中。而且聽說用這個裝備可以和鬼魂通話,這像個解不開的謎團留在我記憶中,這些經驗也變成作品裡的各種小細節。

在星溧的兩篇漫畫中,傳統美術底子的扎實令我聯想到五十嵐大介。大海、自然萬物、貓……等,也是他很常表現的題材。在〈在夏日〉,戴著眼鏡、喜愛發明的柱燦尋找寵物靈魂的故事架構,令我想到了磯光雄執導的動畫《電腦線圈》;在〈Panorama〉的夢境與幻想中,突然出現的Q版粹美、以及白色的小狗巧可、三位不良女高中生等,讓我想到臼井儀人的《蠟筆小新》。誇張、變形的肢體,讓我想到在《蠟筆小新》等多部動畫作品裡擔任導演、原畫師的湯淺政明。

在台灣,幾乎 90% 的小孩從小都是看日本動畫與漫畫長大的,而星溧的作品中,不論是路邊一角的招牌、道路標示等,時常出現日本文化的影子。

想問問星溧,日本的動畫、漫畫文化,是否也影響了韓國的大眾?

在我成長的2000年代,只要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到各種日本動畫。我也會和朋友討論昨天看的漫畫和卡通,自然也就深深陷入了日本文化之中。除了韓國動畫少到需要特別加上「韓國國產」的形容詞之外,當時的網路也不像現在發達,可以接收到的資訊很有限,所以只能仰賴電視上播放的節目。除此之外,學校偶爾會播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那時就是孩子們眼神最閃閃發亮的時刻。還有充滿日本動畫角色商品的文具店,也是孩子們的遊樂場。而我當時的興趣之一,是蒐集動漫角色的卡片。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和網路發達,人們可以選擇的範圍變廣,被稱為「K-contents」的韓國文化也受到關注,我認為現在日本文化在韓國的影響力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大了。

您說在我的畫裡可以看見您提到的那些作家,讓我感到非常榮幸。我也曾經有一段時光深深沉浸在他們的作品世界中。透過提問再次回想起那些作品,其中似乎有著所謂「自由繪畫」的共通點。不是工整的線條,而是隨手而至,即使線條中斷也毫不介意,再用下一條線繼續連結就行了的俐落感,還有從各種視角捕捉人物的不凡姿態等,這些都是我在畫畫時自認應該更加精進的部分。我也認為他們都是為了「繪畫的樂趣」而創作作品的一群作家。

你從小是看怎樣的作品長大的?

說到我小時候看的作品,韓國有一系列叫作「生存(살아남기)」的有趣漫畫書。是在講在火山爆發、暴風雨、寒流等天災或危險情況下該如何生存,類似教學形式的漫畫。比方說火山噴發時,岩漿會凝固得像麵包一樣,但絕對不能拿來吃之類的,裡面的說明非常有趣。雖然這些事實際上不會發生,但我記得漫畫裡畫的岩漿麵包看起來真的非常好吃,讓我肚子好餓。

科學實驗王 15 地震與火山

科學實驗王 15 地震與火山

人工智慧大冒險1

人工智慧大冒險1

過敏大作戰 1

過敏大作戰 1

聽星溧這麼說,我想起我好像也看過三采文化翻譯出版的這套漫畫書。我記得標題都命名為「OO大作戰」或「OO大冒險」之類的,是好幾本系列的叢書。小時候常去的書局有放這套漫畫,因為內容都是全彩,開本又大、又好閱讀,故事也很有趣,所以我蠻常看這套書消磨時間的。

我也很喜歡歐洲漫畫。以前每個周末都會去圖書館,花一整天看法國漫畫《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Astérix le Gaulois)或比利時漫畫《丁丁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 Tintin),然後再回家。尤其是《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裡在巨大鐵鍋中煮食的場景讓我印象很深刻,看到主角們在旅行時找來柴火生火,在裡面加入各種起司和肉,一起煮成料理享用的樣子,讓我也很想去冒險。回想起來,我似乎從小就喜歡色彩豐富的書,幾乎沒有接觸黑白漫畫。我對充滿色彩的視覺空間很感興趣,這點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滿有趣的。

丁丁歷險記典藏紀念版

丁丁歷險記典藏紀念版


那對你而言,是否有特別喜愛、或深受影響的作品呢?

義大利漫畫家gipi的《Garage band》對我而言是一本特別的書。這本書是高中時朋友送我的,它讓我變成一個截然不同的人。《Garage band》和〈在夏日〉一樣是用水彩畫的圖像小說。我深受gipi的獨特畫風和色彩表現吸引,曾經試著照著他的畫法畫畫,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他堆疊的顏色。但他獨創的風格並不好學,對我而言留下了許多功課。

在我知道gipi在義大利大學教授繪畫的時候,曾經一度認真考慮去義大利留學,甚至還寫了信給他。雖然沒有收到回信,但就像經過長長的單戀之後,終於鼓起勇氣寫的情書一樣,寄出去之後心情非常暢快。雖然作夢都想不到一本書居然能讓我如此震撼,但我認為這所有的過程都是我得以成長的契機。

義大利漫畫家gipi的《Garage band》

這段故事真的很令人感動。我非常理解那種「想把自己的情感化為一封信,即使收不到回信也無所謂」的心情⋯⋯能讓人在心底產生這樣悸動的作品,是非常幸福的存在。我也一直是抱持著「寫一封情書」般的心情在創作每一本書——感謝那些「滋養我、讓我成為今天的我」的作品們。我想不論是憧憬的創作者,或是如今的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理解這樣的感受。

說到漫畫市場,在台灣,政府與文化部極力推廣原創漫畫的創作與出版。除了補助金或參與國內外各大國際書展,文策院也每年以台灣館名義進駐「安古蘭漫畫節」,致力推廣台灣原創漫畫。

想請問星溧,目前韓國的國產漫畫(Manga),或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市場,是怎樣的狀態?

目前韓國漫畫市場以網漫(webtoon)佔壓倒性比例,像〈在夏日〉這樣的圖像小說,其實出版得非常少。法國或台灣有許多專門出版漫畫的出版社,不過在韓國,讓我有機會出版漫畫的單位卻是專注於一般文學的出版社。所以,能透過那裡讓我的書得以面世,我認為是非常特別且極其幸運的事。

雖然我以前也參與過支持圖像小說製作的政府計畫,但可惜的是這種計畫越來越少,現在幾乎已經要消失了。另一方面,網漫平台正逐漸成長,也透過各式各樣的補助計畫受到韓國政府大力支持。我認為這個事實展現了韓國想把更多重心放在數位內容產業的態度。忽略紙本書和類比形式的內容既有的魅力,只仰賴數位技術生產內容,我擔心如果這種體系變成一種標準,或許會讓我們失去機會享受各種形式的內容。

我想,如果可以像台灣一樣從國家層級建立一個系統,去積極支持圖像小說產業和被忽視的創作者們,就可以促成各種形式的漫畫產業,讓讀者們有更多的選擇。

我有聽說韓國的電子書市場已遠遠超越紙本書,甚至有許多出版社已不再發行紙本書籍了。這對生於紙本書世代,並熱愛翻閱紙本書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惋惜的。雖然台灣、日本的出版業近年也著重耕耘電子書這塊,但電子書市場似乎還未像韓國那樣極端。

這我想起星溧在後記裡提到的:「我畢竟還是屬於能盡情在紙上畫畫的世代。 」讀到這段話時,我想起 2015 年獲得第 87 屆奧斯卡終生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的宮崎駿,在上台致詞時說:「我的太太時常跟我說,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我想我是很幸運,因為我活在可以用紙、鉛筆和膠片製作電影的黃金年代。」2015 年的我,雖然還只是個在美術高中就讀的學生,但當我聽到這段話時,眼淚不禁潸然落下。我很能理解,並感同身受時代的消逝與更迭,以及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事物的心情。

想問問星溧,從小接觸「繪畫」的契機是什麼?

大概是4歲的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寶可夢》卡通,藍色的巨大水母正在摧毀整個城市。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世界可以被破壞,而那個感覺強烈到宛如昨日一般,至今仍非常鮮明,連蓋在電視上的白布我都還記得。另一個是我在幼稚園讀到《法蘭德斯之犬》,還為此畫了圖的記憶。我用蠟筆認真地畫出小狗拉的牛奶車,老師看了我的畫,還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大力稱讚,說我真的畫得非常好。我從小個性就很內向,那時簡直有變成另一個人的感覺。這些微不足道卻很深刻的記憶,和從小接觸動畫的關係,好像讓我自然而然喜歡上繪畫,進而開始畫畫了。

在眾多的繪畫媒材裡,為何選擇了「水彩」這個媒介?

因為畫水彩的時候有種無法預測的魅力。我喜歡先把紙用水浸濕再上色的濕式畫法。在調色盤上先準備好要上的顏料,然後在潮濕的紙上混合顏色,乾燥之後再重複這個過程反覆上色,疊加層次。過程中的水量、筆觸、紙的質感甚至周圍的環境都會影響作品的成果。在這種不確定性下,顏料在紙上自由流淌,相互交融混合的過程,讓我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在完成《在夏日》,並獲得韓國漫畫振興院2020年50部最佳漫畫,以及2022年第16屆日本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後,想請問接下來你是否有新的計劃,或是新的作品正在製作?

我想成為有自己的速度,就算慢,也能持續穩定活動的創作者。我正在進行各種嘗試,有試著構思比平常尺寸更大的作品,也在實驗沒有用過的材料,不停學習當中。我也正在計劃新書,期待未來能將更不一樣的作品呈現給各位。

最後,有沒有想要跟台灣讀者說的話?

近年來我去過幾次台灣,台灣對我而言是很特別的地方。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的時候,既陌生卻熟悉的奇妙情緒一擁而上。就像回想起過去的記憶一樣,甚至出現了好像曾經在這裡生活的既視感。

我見到很特別的風景,濕潤的陽光灑在各處,熱帶植物鑽出地面和牆壁,把建築物覆蓋住了。感覺只在溫室才能見到的植物種滿了花盆,擺在房子的各處。所有景色看來都歷史悠久,卻沒有一處雜亂的地方。看見人們願意花時間仔細打掃各自的空間,愛惜老物,生活平順協調的樣子,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會自己會產生既視感了。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我想放進作品中的理想狀態非常相近。

我喜歡把情緒放進畫裡。尤其是古老的風景,我認為裡面都有著跟它經歷的時間同等深厚的情緒。我想,把台灣的這些風景放進來,可以讓我的畫傳達更豐富的故事。從台灣之旅回來以後,我已經用台灣當作主題創作超過一年了,現在也在韓國舉辦原畫展,展出部分作品。有機會的話,也想向台灣讀者們介紹我的各種作品。

我想未來台灣也會成為我作品的重要背景之一。想念潮濕空氣和炎熱陽光的時候,我也準備好隨時重訪台灣了。

聽到你這麼說,身為台灣人的我感到非常榮幸。一間位於東京的獨立書店 TACO ché 的店長曾告訴我:「每次去台灣時,與其說是出國,不如說像是回到老家,讓人感覺很安心又自在。」聽到她這麼說,一開始我感到有點害羞。覺得這會不會是某種客套話呢?但在我正式離開自己的國家,長時間旅居於異國之後,才能慢慢體會、並強烈感受到:「或許她所說的那種『熟悉感』——就是身為南方島國的文化與特色,我應該要感到驕傲。」正因為不在從小生長的故鄉,才能更了解自己的根源、更珍惜自己的文化。我也持續在用自己的畫筆,記錄我所喜愛的台灣,以及我眼前所看到的各種美麗景象。

以上,感謝星溧的回答。

翻閱你的作品,讓我度過了非常滿足、享受的時光。謝謝你的創作,並祝福你日後的發展,滿心期待星溧用畫筆記錄更多一閃即逝的風景,凝結成更多精采、耀眼的作品!


在夏日【博客來獨家印簽版】

在夏日【博客來獨家印簽版】

在夏日 (電子書)

在夏日 (電子書)



 延伸閱讀 
  1. 1
  2. 2
  3. 最後一頁
  4. 最新文章一覽

回文章列表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 92 屆奧斯卡得獎&入圍片單出爐!

    《寄生上流》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大獎,打破奧斯卡紀錄!《小丑》除了最佳配樂,也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則由《婚姻故事》Laura Dern奪得,《兔嘲男孩》獲得最佳改編劇本。《1917》10項入圍,獲得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4個獎項。

    1477 2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 92 屆奧斯卡得獎&入圍片單出爐!

《寄生上流》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大獎,打破奧斯卡紀錄!《小丑》除了最佳配樂,也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則由《婚姻故事》Laura Dern奪得,《兔嘲男孩》獲得最佳改編劇本。《1917》10項入圍,獲得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4個獎項。

14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