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編輯說書】臺灣為什麼需要一部嶄新的二戰全球史?──《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 字級

一部嶄新的二戰全球史一部嶄新的二戰全球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能有什麼新鮮事,我們為什麼會需要一本新書?而且還是厚達1500頁的歷史巨著?

這正是衛城今日推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時,最常被讀者問起、也最常在編輯心中迴盪的問題。

答案在於,二戰不只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更是距離臺灣最近、我們所知最多卻也最不熟悉的一場戰爭。

聽起來很矛盾,為什麼是所知最多卻又最不熟悉?

表面上來看,我們知道二戰中的許多事情。諸如「希特勒」、「戰犯」、「法西斯主義」、「神風特攻隊」、「史達林格勒會戰」及「馬其諾防線」等二戰詞彙,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評論政治、討論歷史時不斷指涉參考的概念。

但在實際上,除了大量抽離脈絡的名詞之外,我們對於二戰史並沒有一套系統性或脈絡性的理解。二戰史不只長期在教科書與課堂中被一筆帶過,也動輒因其龐大的知識含量及複雜立場,使人不曉得該用什麼角度來接近這段過往。最終不是對其一知半解,就是放棄理解。

坊間許多講述二戰歷史的著作,往往以西方或歐洲戰場為中心,這是我們不容易理解二戰歷史的原因之一。但真正使這段過往陷入五里霧之中的關鍵,在於臺灣讀者對二戰史的認知其實深受民族認同的影響。

舉例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究竟是一場「八年抗戰」,還是「殖民地被動員參與的大東亞戰爭」?我們到底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應該要強調「南京大屠殺」還是「臺北大空襲」?

記憶與認同立場的歧異,也導致共同體不容易形成一套完整清楚的史觀。無論是「華國」、「神國」還是「臺灣國」,近年來其實都有大量新研究與書寫問世,但我們好像還是很難跳脫國族藩籬,無法不帶著民族主義的二分法眼鏡,來看待二戰這場與臺灣現狀乃至於未來都密切相關的戰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衛城希望引進這一部《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以拋磚引玉的方式,看看外國的二戰史研究做到了哪裡,以及如何可能跳脫本位主義或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 (電子書)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
(電子書)

《二戰》這部書的作者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雖然是英國人,但書中卻絲毫不見對於邱吉爾或大英帝國的吹捧及懷舊之情,而是能看見作者試圖要寫出一套相對客觀的「二戰全球史」。

相對客觀如何可能?首先,作者跳脫過去西方二戰史過度聚焦於西歐戰場的窠臼,用相對合理的篇幅及視角,來刻劃西歐以外的俄羅斯、日本及中國,乃至於中東、紐澳、東南亞及中南美洲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乃至於納入它們各自不同的戰時經驗。


《二戰》作者希望能跳脫西方歐洲中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場全球戰爭。淞滬會戰中,日軍士兵躲在沙包後面,上方剛好是可口可樂廣告招牌。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對外港口,成為日軍進攻的首要目標。(圖源:CPA Media Pte Ltd/Alamy)


其次,本書也一改過去戰史研究僅聚焦於「戰場戰事與職業軍人」的書寫習慣,耗費更多篇幅在民間社會與非職業軍人的戰爭投入及參與上。二戰是一場「總體戰」,全體軍民無論是否自願都得投身其中。左右二戰成敗及戰爭經驗的不僅是前線的殺戮戰場,後方的政治動員、經濟生產、科技研發、民防組織、國際法及戰爭罪等面向,也都是這段歷史的重要一環。

最重要的是,本書還試圖還原這場全球衝突的「帝國面向」,精準指出二戰時期與今日以民族國家為主之國際秩序的最大差異:那是一個帝國當道的年代。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等新帝國,都是為了跟英國及法國等舊帝國爭奪所謂的「生存空間」,才會走向擴張與衝突。

正是為了將前述這些複雜脈絡都交代清楚,協助讀者打下認識二戰的知識基礎,這本書才會以這樣浩瀚龐大的篇幅,呈現在讀者眼前。

那麼,理解這一切為什麼重要?今天的臺灣讀者為什麼需要認識二戰的全球史?

第一個原因,我認為是「知彼而知己」。我們其實可以在最近這幾年明顯看到,臺灣正努力在複雜的歷史認同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版本的二戰經驗。光是在影視與文化這一塊,今年就至少有《由島至島》與《聽海湧》等作品誕生,重探島嶼過去較不為人知的歷史。但在深化對自身過去認識的同時,我們其實有必要同時深化對世界的理解。臺灣畢竟就在世界之中,臺灣的二戰經驗因此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深受同一時間世界局勢的影響。認識二戰的全球史,也是認識臺灣在這段歷史中的位置。

今年臺灣有許多重探二戰記憶的影劇作品

今年臺灣有許多重探二戰記憶的影劇作品

第二個原因同樣重要,那就是我們所處的今日世界正在走入不安與動盪的局面。無論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東的以巴戰火,還有被《經濟學人》稱為世界上最危險地方的臺灣,多多少少都會使人感慨:「啊,上一場大戰的陰影尚未遠去,世界就已經往下一場大戰奔去。」

歷史雖然不會重演,但極有可能會押韻。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究竟藏有哪些韻腳,或許有助於我們反思當今臺灣所處的二十一世紀。眼看明年就是二戰終戰八十週年,藉此機會重新梳理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改正迷思、完善脈絡,讓非軍事迷也能獲得必要的知識基礎,有助於未來的進一步討論,這或許就是此時此刻出版、閱讀這部書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了。


臺灣是《經濟學人》眼中的地表最危險地方,或許更迫切需要重新認識二戰史臺灣是《經濟學人》眼中的地表最危險地方,或許更迫切需要重新認識二戰史。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限量書盒版】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不分售)【限量書盒版】


洪仕翰
衛城出版副總編輯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就成為臺灣自身歷史的主體

每年到了二二八,都提醒著我們回望台灣歷史與民主的演進,透過這些文章,我們從歷史學者、文學、當事者後代等角度,接近當年事件的原貌。

18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