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誰在乎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陶晶瑩讀《進烤箱的好日子》
作者:陶晶瑩 內容提供:自轉星球 / 2024-08-07 瀏覽次數(1987)
[編按:身兼暢銷作家的名主持人陶晶瑩,在讀完《進烤箱的好日子》後深受打動,特別以該小說劇情脈絡為軸,小說型式為框,與《進烤箱的好日子》對話、互文,完成這篇精彩的小小說推薦文。]
網路上有人敲我、問我是不是她的小學同學,恍惚間、她提起的那些故事好像發生過,於是,我答應了她的邀約,前往一個咖啡館碰面。她帶來了手稿、想經得我的同意,並且確定她的記憶有沒有偏離事實太多。
我讀著她的文字,回憶慢慢浮現,關於鄰居間的人生起落,和我們擦肩而過的緣份;雖然我不是太確定細節,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那些早就不重要了。
她的文字寫著:「寫東西有點像魔術方塊,在移動小塊段落的過程中有時會破壞了看似接近完成的結構,差一格整齊的色塊忽忽四散五裂,讓人心驚膽顫,若有時就那樣悍然再轉,再轉,所有顏色又奇蹟似的聚合貼緊,魔術的一刻。」我看著她變文字魔術。
她寫:「十三歲的時間是一條莫比烏斯環,我孔洞大開地走在雙倍的信息量上,那時我不知道,以為一輩子時間都會這麼長。我不知道童年與成年之間有明確一剪,時間將斷成一線往單一方向頭也不回奔去,萬物將扁平成兩面,一體正反,冰山上下。」我只會用懵懵懂懂還有什麼時光飛逝的詞語,竟然被她寫成這樣。
李同學說:「我暗自決定要盡可能親自拜訪我將告知被我寫進回憶錄裡的人。我要在他們讀完跟他們有關部分的那一秒鐘看著他們的眼睛。因為網路上交談的時間差是思想的修圖,反應的濾鏡。已讀未回的時間就算只是幾秒鐘,也是狡猾骨溜充滿算計。」如此洞悉又表達精準,我以前都認為這是天賦,直到有一天讀到五月天阿信的訪問,他提到自己創作歌詞時,並不是如大家想的信手拈來、而是有時候反覆推敲到天明才決定用哪一個字比較好,這會不會是等了李同學十六年的原因?
我繼續仔細閱讀,發現我不太能確定她是不是我的同學;這個充滿3C又人人沈淪於零碎廢片、短文、諧音哏的年代,誰還會像她那樣鑽研文字的表達?誰在乎什麼是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誰有膽識在孤獨的賽道跟群眾背道而馳?她對文字書寫的熱愛真的是我們的國文老師教出來的嗎?
我把看完的手稿還她,然後說:「抱歉,我應該只是和你的同學同名同姓⋯⋯」,但也謝謝她寫了這麼一本好書。
走出咖啡館,想著她用那麼多(幾乎是整本)的篇幅表現想進烤箱的抑鬱無助,卻在最後一刻,被媽媽一句簡單的話輕輕解開—像一場森林中濃重的霧瞬間退散,糾結了很久的眉頭終於舒化,這是什麼樣的奇幻招術?仍然被震撼、仍然讚嘆;是過了很久都不能忘記的感覺⋯⋯
作者:陶晶瑩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