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劉文/混合戰之下,台灣人必備的護台心法:《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 字級




戰爭的樣貌為何?在影視產業結合軍事英雄故事販賣榮耀與恐懼的年代,我們經常被神搖目眩的聲光效果給迷惑了,認為當代的戰爭就如二次世界大戰般的史詩場面一樣,必然有砲火四射與煙硝雨彈。但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我們看見戰爭型態產生明顯的轉變,「混合戰」成為軍事手段經常採取的策略,也就是混合了常規與非常規的干預手段進行對他國的侵略。全球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混合戰的戰術策略變得更多並低成本,它改變了我們對於傳統戰場的想像,以及「戰時」與「承平」時期的高度混淆。國家對國家的「正式宣戰」已一去不復返,混合戰往往讓敵方在保持國際認可之戰爭門檻之下,以政治、經濟、媒體傳播,與網路攻擊等等手段,消耗對方並製造內部的混亂與分化。台灣被國際視為受到中國混合戰術攻擊最嚴重的國家,甚至企圖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即使中華民國政權逃離至台灣,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這七十多年載,大規模的戰爭尚未發生,台灣民間感受到的多方面侵略也顯示,中國從未放棄併吞略台灣的意圖。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這本書以長年的資訊戰研究,將中國近年對台灣所進行的認知戰手法進行詳盡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並非年才開始,而可以追溯至1949年,透過在台的在地協力者,進行滲透與顛覆的活動,以共產黨傳統的「農村包圍城市」之手法,為武力攻台做準備。當年,中共新華社發表〈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社論,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於中國的最後一寸土地為止。」

隨著韓戰的爆發,台灣問題引來美軍的注意,「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意外地讓岌岌可危的中華民國政權得以安定於台灣,中國對於侵台的策略轉變為「和平解放」階段,以中華民族情感的號招,爭取在台的政治人物,包含蔣氏父子,轉向「回歸祖國」。1971年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代表席位,台美斷交,中共開始採取在國際上全面孤立台灣的措施,以及對僑民提出「認同」並「回歸」中共政權的口號。

顯而易見的,這些歷史上中國侵台的手段,至今仍然持續上演。在二十一世紀初,媒體成為最佳的混合戰傳播途徑,中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台灣的媒體,而在2014年後,這些傳播途徑轉向網路與社群媒體平台,從依附美國為主的平台像是 Meta 和 YouTube,轉至開發自己的主場平台 TikTok,台灣人所面對的戰場,從初期海峽對岸的遙遠想像,移至冷戰時期國際與外交的舞台,至今來到更加難以用肉眼分析並理解的數位演算法。因為資訊的高度專業性以及不透明,使得當代的混合戰難以如同傳統戰事中的「邪惡」與「正義」去做道德的區分,多數人在判定資訊時,容易陷入混淆與不信任,造成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猜忌,甚至是政治冷漠。這樣的社會心理狀態,人們視不同族群與政治傾向者為敵對的社群,放棄民主的溝通與辯論,直接以情緒或人身攻擊取代集體認同的可能,反而讓中國的侵略手法更容易滲透。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雖說揭露了相當多資訊傳播中黑暗的部分,但它絕對不是一本悲觀的書。藉由將中國對台的認知戰做詳盡系譜式與地毯式的分析,《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想要溝通的即是,若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所認同,每一個人都能建立面對認知戰的「心法」,透過對於中國手法具有歷史性、脈絡化的理解,以及持續的、高度的民主參與,我們都能是反制中國侵台手段的堅韌抵抗者。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限量印刷簽名版】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限量印刷簽名版】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電子書)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批判社會心理學者與作家,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7年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的批判社會心理所取得博士,並曾於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婦女與性別研究系所任教。劉文也在臺灣大學社會系開設酷兒理論相關課程。研究專長為酷兒理論、跨國女性主義、情動研究、批判種族理論、中美帝國之下的亞太平洋地緣政治,以及亞裔美國人主體性。
學術工作之外,劉文為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關注國安與民防教育,以及性別與種族正義,也撰寫文學和電影的評論。現居於臺北,臺灣。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香港政權移交20週年,今日的香港有什麼變化?下一步往哪裡去?

每年約兩百萬台灣人前往香港旅遊,港式美食、港星港片,已滲進我們的生活肌理,她,仍是記憶中的東方明珠。 雨傘革命發生在2014年,正好在30年前的1984,鄧小平答應香港在「回歸」後,「50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正式政權移交已經過去20年。香港,變了嗎?

25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