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獨白

「電視劇是目前最好能推動社會改變的機制」──專訪《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作者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

  • 字級

Netflix 熱播美劇《良善之地》中的女主角艾莉諾(Elesnor)因系統的誤判,讓原先販賣假藥的她進入了滿是好人的「良善之地」(The Good Place)。為了不讓自己被發現,她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好人。

本書作者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為《良善之地》的主要推手與編劇,除此之外也是《辦公室風雲》、《公園與遊憩》及《荒唐分局》等多部熱播美劇的編劇與製作人。

《編劇,我想當個好人》出版後席捲了亞馬遜、紐約時報、出版者週刊、今日美國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暢銷榜,書中麥可.舒爾以幽默的口吻並透過亞里士多德、康德、邊沁等著名哲學家於道德哲學的理論,帶領讀者一同思考許多經典的道德困境與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生活難題。本次特別邀請了麥可來聊聊他對於道德哲學、電視劇創作的看法。
 

Q=堡壘文化 │ A=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

Q:如同您在書中提及,您是一個非常遵守規則的人,您曾經打破規則過嗎?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打破規則回憶是甚麼呢?

A:這要取決於你所謂的「規則」是什麼。如果你指的是法律或制度規定,我幾乎從不違反。然而,並非所有的法律都同樣有效,理論上來說,「打破規則」並非總是壞事。許多社會最偉大的進步,都是來自於有人有勇氣打破不公正的法律,或看見不被公正地對待的人群。
 
如果你指的是道德法則或倫理規則,我(像大多數人一樣)也時常違反這些法則,通常因為無知。有時候我知道自己在做錯事,但我還是做了。在我七歲的時候,從一家加油站偷了一包口香糖,那可能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晚。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眠,因為我覺得要進監獄了。
 
Q:您已經研究哲學超過十年,且隨著《良善之地》這部探討如何成為好人的電視劇完結,有沒有其他令你感興趣的議題或哲學是你想要深入研究或創作?

A:下一個我撰寫或從事的工作,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直接與哲學、道德或其他相關議題。世界上有許多有趣的主題可以探討。不過,我想無論我寫什麼,對尋找善良或對美德的追求將會永遠存在於內容中。

Q: 在各種信仰中,死後世界的歸屬被視為一生行為的評價,《良善之地》的故事也以此為舞台。死後的未知與因果概念,長期以來被當成規勸人向善的手段,想知道你對此的看法是什麼?

A:我通常支持任何鼓勵我們改進行為、道德和尊重他人的系統。然而,我更喜歡把這些事情視為對自己的回報,而非我們為了於死後獲取獎勵或獎品的原因。理想情況下,我們應該把「道德」看作是在今生帶來回報的東西。

Q:能否請您假想一下,如果《荒唐分局》的眾人到了《良善之地》會發生什麼事?

A:傑克.普羅塔(Jake Peralta)會一直看《終極警探》直到永遠,並且非常開心。霍特隊長(Captain Holt)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完美的文法。艾美.聖地牙哥(Amy Santiago)會發現霍特隊長尊重並欽佩她。但是像任何無限的東西一樣,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都會感到無聊,天堂將會變成更像永恆的折磨。

Q:如果您能邀請從古今中外的一位已經過世的道德哲學家共進晚餐,您會邀請誰呢?

A:蘇格拉底可能會是最熱鬧的聊天對象,所以我非常想提名他。但他在雅典問了太多問題、辯論太久,以致於激怒了所有人。最終政府受夠了,強迫他喝下毒鴆。我認為對我們這個時代最有趣的哲學家可能是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他在一百多年前了解到複雜的時代需要非正統的倫理方法。他的實用主義可能是最具包容性和適應性的方法,能夠應對當今我們所困擾的問題。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Photo credit: MS Am 1092 (1185), 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Photo credit: MS Am 1092 (1185), 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Q:在Covid 19 大流行與後疫情時代是每個人道德展現的時間,您如何看待每個人面對疫情的方法呢?您認為在這樣的疫情大流行是否會帶給人類自我道德的省思或是帶來更多的道德疲勞呢?

A:我深刻地希望疫情會讓我們在世界觀上走到一起,並教會我們團結的力量,但我不認為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儘管在這個國家,至少有75%的人口接種了疫苗,而且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同時75%的人做過任何事情了。然而,仍有些人從分裂和憤怒中獲利,而且他們很擅長在我們中間制造隔閡。我想,我們可以從疫情的積極故事中振作起來——大多數人對弱勢群體提供協助並展現同理心。

Q:在《寄生上流》這部2019年現象級電影中,探討了經濟階級差異帶來的不同生活方式與道德展現,其中有一句台詞是貧窮家庭的媽媽說:「有錢所以善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想詢問您對於這部電影與這段台詞的看法是什麼呢?

A:我熱愛電影《寄生上流》。它有很多巧妙之處,剛開始是一部喜劇,慢慢地變成了更黑暗、刻骨銘心的作品:一部恐怖電影,揭示了頂端的人如何輕易地否定了底層人的人性。像這樣的台詞也暴露了資本主義本質的問題── 就是我們相信幸福的關鍵在於消除經濟上的焦慮。而最令人感到悲傷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這件事是真的!當你不用擔心如何支付帳單或照顧家人時,更容易表現出善良和慷慨。只是很多實現了這種經濟能力的人,隨後忘記了因他們已經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對待他人方面應該更加善良,而非更加冷漠。

(Photo credit:寄生上流劇照)(Photo credit:寄生上流劇照)

Q:您目前都是創作長篇幅電視劇,之後有考慮嘗試電影的創作嗎?您認為這樣長劇本創作的電視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A:我曾經有拍電影的想法,但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都在電視劇領域。我喜歡陪伴角色很長一段時間,觀察他們在100多集影劇中的成長、改變和演變,這是電影所無法做到的。唯有在你的電視劇結構穩固、當中角色有成長和變化的空間,且在他們劇中有缺陷或問題需要改正時,這樣的化學反應產生在演員間是良好的,並且這樣長期計劃會賦予角色的是有層次且有趣。當然,你還需要有優秀的演員、編劇和其他藝術家所提供有創意和有意義的想法和貢獻。

Q:您創作了許多很棒的電視劇,也在當中探討了很多有趣的議題,您認為電視劇能帶來社會文化、風氣的改變嗎?

A: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發展出比電視劇更好推動社會變革的機制,因為在一個完美的世界中,這些角色和觀念會透過多年的時間裡慢慢滲透到人們的心中。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紀錄片可以非常有效地揭示問題,而有些電影(如《誰來晚餐》、《辛德勒的名單》或《寄生上流》)在突顯、教育和啟發的方面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然而,電視節目仍然是塑造社會問題認知的最佳媒介。

Q:您熱愛閱讀且是一位書本收藏家,您最喜歡的作者是誰呢?哪本書影響您最多呢?

A:有太多位且數不勝數。像是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無盡的玩笑》、童妮.莫里森的《寵兒》、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梅爾維爾的《白鯨記》、珍妮弗.伊根的《時間裡的癡人》、釋一行的《佛陀之心》等。最近,班傑明.拉巴圖特的《當我們不再理解世界》也很打動我。

Q:想額外詢問您一個問題,對您來說,是服務生將您的餐點換成夏威夷披薩會令您感到憤怒,還是將您的用餐位子安排在一群高談闊論的紐約洋基與達拉斯牛仔隊球迷中,更令您感到服務生罪不可赦呢?

A:哇。一個真正的困境。我想我會說你不能控制你周圍的人,但你可以控制你點的餐點。所以,違反我的意願吃到夏威夷披薩會是更糟糕的。我於1997至2004年期間住在紐約,所以我習慣了身邊有洋基球迷的存在。那樣的狀況我可以應付得來。但吃夏威夷比薩嗎? Over my dead body!



作者簡介

美國電視劇製片及編劇,曾製作參與過《辦公室》(The Office)、《不才專家》(Master of None)、《歸來記》(The Comeback)等,並創作NBC情境喜劇《良善之地》(The Good Place)、《荒唐分局》(Brooklyn Nine-Nine)。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54屆金鐘獎獲獎戲劇出爐!這些戲劇為何全民追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有各大話題好劇,這些入圍金鐘的台劇不僅僅是戲劇,更點燃觀眾心中的某些感知,熱潮蔓延到整個社會。

515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