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與我所居住的臺北相隔9,796公里的倫敦,下起磅礴大雨和猛烈冰雹之後,瞬間即出現了彩虹,想必從一七六一年起,亨利・莎樂倫書店便已見證過無數個像這樣陰晴不定的日子,以致於當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一邊爭論不休網路對書業的衝擊,另一邊則拿好萊塢餵養我們對於AI的奇思妙想來詰問自己:「書,究竟還有什麼價值」時,對比於我家附近已沒有任何一間書店營業,古老的莎樂倫的存在似乎顯得有點奇幻且不太真實。
位於薩克維爾街上的莎樂倫書店(圖片來源:《書店時光》)
為什麼一間遠得要命的書店值得我們認識?在眾多標榜著「寫給愛書人的情書」的相關書店書籍,而我手上的這本《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又有何特別迷人之處?
作為書本交易的場域,書店也是知識傳遞的殿堂,千千萬萬縷看不見的絲線,將書與人緊密連結。莎樂倫書店,無論過去或現在都以「不需按門鈴,任何人都能夠自由進入」的待客之道為傲。在倫敦有不少經銷珍貴古書的書店,若沒有事先預約或按門鈴,是無法從其門而入的,因此,莎樂倫的這項規定在業界算是十分罕見,不僅意識形態上破除了限定收藏家的珍本書門檻,在經濟層面,即使是學生也有能以負擔得起的價格入手的古籍。然而,真正的重點不在賣書,而是選擇不將書賣給什麼樣的人,因為這些選擇有時會形塑我們所處的世界。為此,莎樂倫堅守自己的哲學──身為暫時保管書籍的一方,書店必須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來決定賣給誰,就好像不賣書給納粹,賣書給種族主義分子,只會引來更多這樣的顧客。
推開莎樂倫書店的大門,最先感受到的衝擊來自嗅覺,那是專賣二手書及珍本書的書店裡才有的獨特氣味,是一種經過時間發酵後濃縮了油墨、紙張與溼氣的多愁善感,如果書店裡夠安靜,可能你還會聽見書本在呢喃:「嗚嗚,我錯過了成為全球暢銷書的機會」,以及瞄到散落在書店各角落的辦公桌前,端著裝在大啤酒杯裡的英國茶、宛如幽靈般無聲移動的古書店員們。
你是否也聞到了古書店才有的氣息?(圖片來源:《書店時光》)
多年後,二十歲出頭的奧利佛推開了莎樂倫的門,從此成為這間二百多年的古書店店員,也意外為我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他以當代手法(先在虛擬網路經營社群,進而在真實世界出版書籍)將莎樂倫迷人的故事匯聚成流並且傳承下去,透過推特讓更多人知道這家書店的存在。比起嚴肅探討現今書店存亡的議題,他以濃濃的英式幽默,略帶一點奇幻氛圍,帶讀者們一窺百年書店的秘辛,還有那些陰魂不散的鬼(住在地下室的惡魔)與受到詛咒的書(搭上鐵達尼號)。喜歡書的人絕對會讀了大開眼界,但作為娛樂閱讀,也肯定不感無聊。
身為書業從業人員,除非出自真心,否則我絕不輕易說出我對某一本書的愛,而《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之所以能有趣到讓我整整讀了三遍也不覺得膩,難得的是它認真在「胡鬧」。
首先是關於莎樂倫書店如何熬過各種惡鄰、奧客、鬧鬼書櫃,能夠存活至今全憑好運。接著介紹來來去去、在世或已故員工,是什麼讓他們即使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薪資,仍堅持為莎樂倫工作?以及曾經刻意隱瞞哪些錯誤?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莎樂倫員工似乎熱愛將秘密帶進墳墓裡。
各種光怪陸離的顧客,永遠是所有書店的夢魘——偷書賊、囤書狂、衝進書店打群架的青少年、不買書只借廁所的人,這些也是莎樂倫今天的日常。除此之外,也揭露古書交易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暗號、傳統,例如紫色的書只能放在黑暗處是有原因的(這種書全都是吸血鬼,各種意義上的),如何辨識一本書是否有毒(當然不是用舌頭),以及古書店員發明的密碼註記法(為了不讓顧客讀懂書店的筆記)。當然也寫到書業同行的惡鬥與陰謀,以及大家是如何彬彬有禮地互相傷害,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能你和我一樣,在多重宇宙中的某個身分是書店店員,買書、賣書、也為那些無處可去的書送終,打開《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讓我們跳躍到莎樂倫書店走上幾遭,在那個充滿秘辛及奇觀的世界一探究竟。或是翻到這本書的最後一起玩桌遊,先練習一下再過十天就要繳書店房租,如何在房東理智線斷掉之前快點多賣幾本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