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編輯也是普通讀者,以粗淺的想像,我認為藉由文學能擴展自身的想像力(包括視野)、認識世界的更多面向。舉例來說,木馬有許多長銷經典的小說書單,以此為基礎近年選書偏向議題性,有陣子出版了不少與女性議題相關的書,《為失竊少女祈禱》、《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繞頸之物》、《我們都該是女性主義者》、《自轉公轉》,還有勒瑰恩、艾莉絲.孟若的小說等等,書單能洋洋灑灑列一堆,這裡頭有好看的長篇、短篇小說,也有紀實文學、演講,以國家分有來自英國、墨西哥、奈及利亞、美國、加拿大等等,讀一本書等於共享了書中的世界,每位作者帶你去看親眼不能及的國度、文化衝擊,對於女性處境有更多層面的思考。透過小說,即可輕鬆閱讀另一個世界。
另外木馬透過改版或新譯,定期出版經典小說,諸如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海明威等這些經過時間的淘洗流傳下來的文學,用新時代的語言重新包裝詮釋,吸引新世代讀者,繼而再流傳下去。另一方面,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人生任何時候重讀都能讀到不同的況味或慰藉。《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席凡爾.戴松即使遠赴西伯利亞森林隱居半年,也隨身帶了六、七十本經典書籍上路,而他最推崇在天寒地凍時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
當然,有不少讀者覺得經典文學很難讀懂,其實我也是,但緩慢地讀一本文學書就像爬一座山,在攀爬過程中並無法掌握全貌,不需一次讀懂,漫漫旅途中必定會有所收獲,這樣就夠了。普通讀者讀了可能對書中提到的食材、掌故、音樂、文化感興趣;藝文創作者讀了或許會將理解到的文學技巧或是句構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上;電影戲劇的靈感來源、廣告文案……是的 又回到了前面所說,無處不文學,世界是充滿了互文性的文學載體。 接下來木馬還有更多更「困難」的經典出版計畫,例如年底明年初的《追憶似水年華》就要啟動,這部長達七大卷的大長篇,將是國內首次由臺灣譯者獨立完成的超大型計畫,後續也有各種週邊活動、講座,屆時歡迎讀者來挑戰這部影響吳爾芙、E.M.福斯特等現代主義文學大家甚深的超級巨著(相關故事與細節,有興趣請讀木馬十月新書《世界一分為二》)。
為什麼需要經典(文學)?沒有一定需要,但若只是擔心文字太多,喔,對了,可以讀讀圖像小說,推薦夏布特最新作品《白鯨記》,引編輯的文案:「這次,人人都能讀完白鯨記!四十萬字史詩巨著,最詩意動人的改編」。
戴偉傑
木馬文化總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