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主義們》
2022年6月10日《20世紀的主義們》在誠品台大店辦講座,主講人朱家安還沒開始就拋出一個問題:「只用直覺來判斷,依照你目前對自由主義形象的理解,你是否會認為自己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在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自由主義」的情況下,主講人給聽眾十秒鐘給出自己的答案。我完全沒有想10秒鐘就舉手了,然後在整場精彩的短講與對談當中,卻不時出神地想自己的問題:「你憑什麼這麼確定自己信奉某種意識形態呢?」這個問題好像可以再進一步:「你為什麼認為自己是自由主義者而不是社會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呢?」
《自由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1》
也許你有過跟我一樣的經驗。以前有人問我:你喜歡什麼?你希望變成哪種人?你想要做什麼?還是青少年的我只會說:不喜歡這個、不希望變成那樣、不想做那種工作。進入社會之後的我,學會了投人所好的技能:只要工作需要,我可以是XXX(但就不是自己)。但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職場生涯後我發現:其實我一直在努力做自己,那些不喜歡、不想要的事物,是被我的價值排序給拋棄了,一路走來,我透過價值的並列、競爭、猶豫、選擇,慢慢成為麥可.弗里登在《自由主義》書中所標舉的七個核心價值的信奉者。
既然提到小時候的冥頑不靈,就順便講一下當年的好勇鬥狠。雖然只剩下依稀的記憶,連對話的雙方有哪些人都忘了,但當時的氛圍卻始終留在腦海裡。那是尚未解嚴的1980年代大學校園,因為某種機緣在社辦見到幾位韓國學生。當時的改革派在校園裡把運動搞得如火如荼:爭取言論自由、要求教官退出校園、代聯會主席直接選舉等等,說起話來有點氣燄高張。沒想到韓國人隨即把他們上街頭跟警方對抗、被打得頭破血流、被逮捕被關押的社會實況拿出來較勁,然後說台灣的學生運動「實在太溫和了!」
見識過三年來香港如何從佔領中環演變到理大圍城,香港人如何從和理非演變到勇武的你,也許也會對1980年代的我們說,台灣的學生運動「實在太溫和了!」我沒有要反駁你的意思。同樣是亞洲四小龍、同樣是前殖民地,同樣是面對威權政府,同樣位居地緣政治的衝突點,同樣擁有身分認同與統獨問題,為什麼韓國戰後對日美的態度跟台灣如此不同?濟州四.三事件可以跟台灣白色恐怖參照嗎?前後兩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與光州事件有類似之處嗎?晚了四十年的香港民主運動,有哪些跟台韓相同又有哪些不同的特徵呢?
《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逆天抗命: 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
康明思寫《朝鮮半島現代史》從「兩班」講到金大中,韋安仕寫《逆天抗命》從小漁村講到國際金融中心,希望你有耐心地慢慢讀下來。一個社會的階級形成、地域分立、政治制度、生產模式、分配方式、對外關係、以及在全球脈絡當中的位置,都會影響到這個社會的樣貌。《燃燒烈愛》裡,在坡州打零工的小說家李鍾秀與住在江南豪宅的神祕男子Ben之間的比拚較量,《天水圍的夜與霧》裡,四川姑娘王曉玲與香港老公李森的權力不對等,只有放到一個更大的結構裡面才能找到悲劇之所以發生的根源。
《西藏,焚燒的雪域:中共統治下的藏民族》
香港巨變後,常常有人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應該延伸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昨日西藏。「一國兩制」的原型是西藏:在1951年的《十七條協議》,中方承諾「和平解放」西藏後,「現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變更」,「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此一承諾八年之後變調,藏人起義,達賴喇嘛出逃,中共血腥鎮壓。故事還沒有完。在《西藏,焚燒的雪域》書中,茨仁夏加會仔細跟你說,西藏如何從一個地處邊陲的自治體,一步步被吸納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還有往後的幾十年間,西藏人又如何不放棄地進行抵抗。
最後,請容我引用吳叡人老師在《20世紀的主義們》導讀該篇的結論,作為對你的呼籲:
不是今天的台灣的話,這些書恐怕不容易懂,也恐怕不會有太多人關心,正因為今天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眼中的「完全的民主」以及「充分自由的國家」,我們終於有了足夠的歷史基礎,來欣賞這些書所描繪的繁複多彩的人間戲劇,並且將他人的經驗經由台灣歷史的稜鏡,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精神養分。
聰明好學的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發現自己?
作者介紹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