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試讀偵探|無劇透閱讀

試讀偵探|8月號大來賓‧陳浩基:諷刺的是,導致悲劇的不一定是壞人─獨家開箱《反蘇格拉底》

  • 字級

 

陳浩基獨家開箱文

「敵人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故事中的要角安齋如是說。這句話可以說是本書首篇〈反蘇格拉底〉的重點,它的原文「敵は、先入観」甚至被放在日文版原書的書腰上,當成三句宣傳句之一。

反蘇格拉底

反蘇格拉底

故事以主角加賀回憶起小學六年級的時光展開。轉校生安齋來到班上,他不平常的觀點與識見就像投進湖水的石子,令加賀在待人接物的看法上泛起一個個漣漪;為了改變久留米老師,他們和同學佐久間與草壁秘密進行一連串作戰——他們的敵人不是老師,而是「先入為主的觀念」

伊坂幸太郎用一個充滿娛樂性和童趣的小故事,包裝了一個哲學與人生的大問題。篇名(同時也是書名)「反蘇格拉底」點出作品的中心思想:蘇格拉底提出了「無知之知」,即是「承認自己對知識的貧乏,是一種有智慧的表現」,而故事中安齋將相反的態度「明明對事情不清楚卻自以為知道一切」,稱之為「反蘇格拉底」。「無知之知」在東方也有相應的哲學概念,就是孔子著名的說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了解自己擁有哪些知識,承認自己對哪些事物無知,才是真正的有智慧。無論在東西方,偉大的思想家都提出相類似的見解。

但可惜的是經過了二千多年,人類還是沒能實踐這簡單的道理。

達爾文在他的著作《人類的由來》曾寫道「無知往往比知識更常招來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我們就是如此容易掉進陷阱,忘掉知識之海如何浩瀚,自身如何渺小,經常主觀地將某些個人看法當成事實,把偏見當成真理。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在一九九九年進行實驗並提出學說,指能力差的人通常高估自己的水平,產生一種虛幻的優越感。這概念以這兩位心理學家命名,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或簡化為「鄧克效應/達克效應」)。

故事中的久留米老師恰好示範了這種謬誤。我們很難認為他是個歹角,他只算是思想態度有點古板,不見得是大奸大惡;事實上,伊坂對他的描寫大概會讓不少讀者心生共鳴,回憶起小時候遇過類似的老師——經常誇讚優等生,驅使其他同學視之為榜樣;對落後的孩子嚴格,有意無意間挑這些學生的毛病,抱著「為你好」的心情鞭策他們。諷刺的是,導致悲劇的不一定是壞人,教育制度賦予老師無上權力,很容易左右孩子的一生。我們很少思考老師的態度對小孩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若然當中滲了一丁點偏見,基於「我是老師,所以我絕對正確」的想法而主觀地削弱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思想猶如白紙的兒童來說是一個足以決定未來走向天堂還是地獄的關鍵。

縱使這作品的題材既沉重又嚴肅,伊坂卻以最輕鬆、最易讀、最溫暖的筆觸與情節,透過有趣的角色和幽默的方法,去讓讀者理解不同的觀點。而且,孩子們能夠不卑不亢地反抗大人世界的陋習,本身就是一個很熱血的故事,它教讀者獲得勇氣,反思既然國小生也能做到,身為成年人的自己也可以為摒除社會偏見出一分力。「我並不這麼覺得!」故事中安齋提出的那句魔法台詞鏗鏘有力,我想我們只要鼓起勇氣,也能利用它來破除成見,解決「敵人」,開拓一個平等友善的世界。

對了,這句話的原文「僕は、そうは、思わない」也有印在日文版原書的書腰上,餘下的一句重點宣傳句是「世界、ひっくり返せ」——「來扭轉世界吧」!

 

獨家試讀內容!故事由此開始↓↓↓↓↓


反蘇格拉底

我在客廳沙發坐下,操作從餐桌拿過來的遙控器。剛買的大螢幕電視還沒融入其他家具的整體氛圍,就像是高高在上的轉學生,而且還是從東京都心轉到鄉下地方的學生,散發著不諧調感。耳邊響起主播實況轉播的聲音。

職棒冠軍爭霸賽也已經邁入最後決勝階段。直到夏季尾聲,首位的東京球團始終獨占鰲頭,第二名球團也展現驚人的急起直追之勢,追到只剩兩場比賽的勝負差。即便隔著電視螢幕,還是能感受到觀眾炙熱的情緒。

東京球團的投手以揮臂式投出手中的球,打者沒打中,裁判宣告好球。

螢幕出現的計分版上並列著零,佇立於八局上的投手丘上,以現役最高年薪傲視業界的王牌看來威風凜凜。

站上右打打擊區的是第三位打者。體格壯碩卻有張娃娃臉,據說確定是本季打點與全壘打雙冠王,擁有眾多女粉絲。打者碰碰耳朵,舉好球棒。

第二球被投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打者身軀優美旋轉,隨即傳出聲響。擊中了,轉播的主播發出高亢的聲音。

球擊中後的飛行距離滿長的,攝影機追著球,投手以一張苦瓜臉回頭張望。

球朝著中央看台最深處的觀眾席飛去,然後落下。球在空中劃出長長一條拋物線,所有觀眾莫不緊追著那顆球的移動。

以背影示人,往前狂奔的是,甫以守備主力之姿加入隊伍的選手,他個頭雖然不大,但是以奮戰到底的堅韌與選球眼光展現良好打擊率。他在本季原本都是隊伍的原動力,卻因為違逆過於專斷獨行的教練,常被摒除於首發陣容之外,體育報或粉絲也常因此為他打抱不平,抱怨教練因為個人恩怨,拖累球隊,到底是何居心。這位中外野手正飛快狂奔,那樣的高速彷彿在發洩平日與教練對立累積的鬱悶。

怎麼可能被你逮到呢!那顆球彷彿這麼說著進一步加速。

中外野手朝中外野圍欄跳去,騰空飛躍,身體在半空中往後拉直,然後著地。球呢?持續注視眼前這一切的觀眾鴉雀無聲,同時都在想這個問題。球在哪裡?

所有觀眾屏息以待,短暫時間過後,中外野手高舉的左手手套中露出白色的球。觀眾席響起足以撼動場內空氣的巨響。

中外野手彎曲前臂,當場做出彷彿用全身力氣緊握飄浮在空中的透明寶物一般的動作。看來也像是迷你版的勝利握拳。然後,他用雙手抹臉,像在嘩啦嘩啦洗臉的動作之後,隨即豎起兩根手指。→→→更多內文請看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