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性平閱讀.閱讀性平

女性、非技術職,容易成為科技公司裡的弱勢?《恐怖矽谷回憶錄》揭露矽谷職場潛規則

  • 字級



安娜.維納把這些年在矽的職場所見所聞,寫成《恐怖矽谷》 ©Russell Perkins


倘若你進入夢寐以求的產業工作,卻發現這個產業令你失望透頂,你會怎麼做?安娜.維納(Anna Wiener)比起一般人更能體會箇中滋味,因為這條幻滅之路,在她不到10年的職業生涯裡已走了兩回。

第一次夢醒發生在2013年,當年25歲的她意識到自己熱愛的出版業正逐步走向滅亡。自幼熱愛閱讀的她,畢業後進入紐約曼哈頓某文學經紀公司任職,看似再契合不過。然而短短數年間,面對出版市場不斷萎縮,維納發現這份工作不但薪資低,且晉升遙遙無期。她明白自己滿腔熱血的夢想,在步調緩慢的出版業已無揮灑之處。此時,舊金山矽谷一家新創電子書公司給了維納機會,讓她義無反顧地離開熟悉的紐約,背負藝文圈友人愛慕虛榮的罵名,獨自來到西岸,投身無數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科技業,一待就是5年。

5年的時間,讓維納意識到出版業縱然暮氣沉沉,但矽谷也不再是築夢者的天堂。至少對維納這樣非技術職的年輕女性來說,在男人主導的矽谷王國裡,面對的是性別專業能力的雙重歧視。二度夢醒的她,把這些年在矽谷的所見所聞,寫成《恐怖矽谷:回憶錄》Uncanny Valley: A Memoir

Uncanny Valley: A MemoirUncanny Valley: A Memoir

恐怖矽谷:回憶錄

恐怖矽谷:回憶錄(繁中版2021年2月出版)


光從書名就能明白,這段矽谷經驗對威納而言絕對談不上愉快。她在接受DATEBOOK網站訪問時提到,當時年紀尚輕的她,一心嚮往快節奏的生活,出版界緩慢陳舊的步調幾乎令她窒息。到矽谷工作,對她來說宛如一場實驗,初期一切看似美好,「我被矽谷的工作文化深深吸引,整個氛圍、能量,以及職場內的活力,無一不令人沉醉。我身邊圍繞著自信充沛的人,他們都深信自己有資格待在這裡,而且他們所作所為都充滿道德感。」

但維納很快就發現,她忽略了自己原來是這場實驗的最大變因。她與這些典型矽谷菁英有兩個最大的分別:一,她不是技術職;二,她是女人。根據維納所言,女性與非技術職人員,往往是科技公司裡的弱勢,而她正好就是這兩種身分。

她在VOX網站專訪中解釋了為何技術人員在科技產業中享有崇高地位,「科技業的重點在於快速成長,而能夠發揮立竿見影之效的人,就是技術開發人員,那些能實際做出產品的人,而非業務與行銷單位。這個觀念可說是科技業的核心精神。我書中引用了矽谷某位CEO的話,他說矽谷的文化聚焦於『行動』,而非反省或思考。工程師才是能真正產出商品的人,同時也是最難招募的職位。因此這個產業逐漸養成一種以招募且留住工程師為首要目標的文化。」

維納認為,科技業將員工區分為技術與非技術人員,是一種刻意貶低,畢竟在科技業工作,無論任何職位,或多或少都必須擁有一些技術知識。她認為這種職位區分暗藏歧視。

她以實例說明非技術職人員面臨的困境:假使你在科技公司負責內容經營,那麼衡量你的指標便是每則貼文有多少轉換率?你能替公司帶來多少營收?在矽谷,大家把內容視為一種營利手段,而非一種需要時間累積的知識體系。大家追求的是數據與實績,以感性層面談論內容經營,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因此身為科技公司裡的非技術人員,往往會面臨更高標準的要求,且必須不斷證明自己在公司的價值。

她也提到,「我認為數據主導一切的經營模式,就暗示著情感是次要的,或是根本無用的。在這裡每件事都要被量化,這也許並非科技業獨有的現象,但我認為科技業助長了這個風氣。除了藝術領域,我想不到任何企業文化是以情感為出發點推動的。」

而處在男性主導的行業裡,性別歧視與性騷擾更是女性的一大隱憂。維納自己沒有碰上太嚴重的狀況,不過職場中反覆發生的歧視與騷擾,有時反而更令人不知該如何應對。好比說,該如何面對同事對自己的外貌品頭論足?又該如何阻止同事把「婊子」這類詞彙掛在嘴邊?又或者,若發現自己用男性署名跟客戶通信,對方會明顯較為友善,面對這般毫不遮掩的性別歧視,女性員工該如何自處?

Photo by Proxyclick Visitor Management System on UnsplashPhoto by Proxyclick Visitor Management System on Unsplash


維納在DATEBOOK的訪談中詳細闡述了身為女性,處在男性主導的職場中的感受。「跟書中其他女性的經歷相比,我的經驗相對正面。但我確確實實感受到,自己彷彿處在一個男性俱樂部裡。我在矽谷的第一份工作,遇到很多性別歧視,不過都算不上性騷擾。我到了第三份工作,才真正見識到女性被當成二等員工,總是被低估,而且不斷被要求以更嚴苛的標準來證明自己。處在一個男性員工占多數,而且客戶也多為男性的公司裡,真的會讓你覺得無時無刻都在安撫男性,而且這些男性多數都比我年輕。面對男性我得畢恭畢敬、照顧他們的感受,還要以不傷人的方式給予批評。我很想說,這些技能是我在矽谷職場中培養出來的,但其實不只矽谷,女性幾乎一輩子都在面對這個問題。

維納在書中談到的每間科技公司都不指名道姓,而是用精準的形容讓讀者心領神會。例如,「每個人都痛恨的社交網路」其實指的是Facebook,「線上超市」是Amazon,「給千禧世代租用陌生人臥室的平台」則是Airbnb。她在Standard網站訪談中解釋,「我認為有必要描述這些公司做了什麼,讓人了解它們在社會的作用。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壟斷市場,它們擁有強大的力量與影響力,我想利用這種寫法凸顯其中荒謬之處。」不指名道姓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維納認為書中主訴的性別與職業歧視,是整個矽谷文化的一部分,而非特定公司的問題。

為了撰寫本書,她採訪了許多同業,也仔細翻找過往電子郵件。如今回首過去,她常不解當時自己為何沒有當機立斷離開。她對此提出解釋,「當你困在一個大量消耗心神的工作裡,會很難意識到其實出口隨時都在。況且當時我才20多歲,沒有太多工作經驗,一切看來都如此正常。看著別人都能在這產業裡安然度過,會讓我誤以為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問題。

在威納眼裡,科技業過度合理化自身的荒謬,此原則也適用於一般消費者身上。好比說,現今社會時常檢討個人用戶過度沉迷科技,維納認為這是一種倒果為因的論述。「每當談到如何負責且符合道德地使用科技,總把過多責任算在使用者頭上。我認為我們反倒更應該討論這些產品是如何刻意設計令人成癮。

如今維納仍留在舊金山,以科技業為主題擔任自由撰稿人,也算是在曾令她夢碎的兩種產業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只不過現在的她不使用Facebook、減少上網,也盡量不在Amazon購物,以實際行為向科技業提出抗議。然而維納並不是反對科技,她只是期盼能打破外界對矽谷的迷思。她在DATEBOOK網站訪問中表示,自己依然對科技業充滿期待,認為其潛力無窮。然而她同時也說了,「也說不定是我過於天真,無法拋下我的樂觀。」


恐怖矽谷:回憶錄 (電子書)

恐怖矽谷:回憶錄 (電子書)

\作者Anna Wiener談本書/

 


〔參考資料〕 
1.DATEBOOK
2.Standard
3.VOX
4.
QZ


 延伸閱讀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性別作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2:性別如何形塑,又如何在行動中翻轉?

性別作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2:性別如何形塑,又如何在行動中翻轉?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如何看穿這世界拉攏與懲戒女人的兩手策略?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套書,上下冊不分售)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套書,上下冊不分售)



你可能還會想看...



OKAPI 「性平專區」成立於2016年底,集中收錄OKAPI網站中關於性別角色、兩性平等、婚姻平權等相關議題的專欄、書評、專題,包含從歷史、文化、事件、心理、哲學等各種層面,或是透過小說、散文、紀實報導、繪本、詩集等文本表現的內容,目的是提供讀者思考不同性別光譜、取向的角度。

2019年中,我們開始觀察到在選舉氛圍催化下,政治人物接二連三的失言引發「性別歧視」、「厭女」等議題的討論,因而希望能在單篇收錄文章的形式之外,額外製作專題聚焦討論,並為此組成了「OKAPI性平健檢小組」,開始一連串的採訪和專題製作。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台灣性平健檢」和「診斷職場『厭女』度」兩階段專題。

若您長期關注相關議題,對於本次OKAPI推出的「台灣性平健檢」和「診斷職場『厭女』度」兩階段專題有任何指教或是希望參與討論,歡迎填寫問卷給我們建議和回饋,一起參與這個性平健檢計畫!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專題企劃的構想設計與我們欲傳達的主旨,歡迎繼續閱讀本次專題的「編輯室報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明星出書,願意自我揭露到多少?個人意見的明星書閱讀

    明星因為出書而顯得有了深度,出版社出版了明星的書有了人氣,這樣雙贏的生意世間並不多見,也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當代的名人文化已經自我揭露到幾乎無底線的時候,還能怎樣揭露,揭露到哪裡,這中間有一種高深的藝術在裡面,這次新的主題,我想看看明星寫的書。

    126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明星出書,願意自我揭露到多少?個人意見的明星書閱讀

明星因為出書而顯得有了深度,出版社出版了明星的書有了人氣,這樣雙贏的生意世間並不多見,也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當代的名人文化已經自我揭露到幾乎無底線的時候,還能怎樣揭露,揭露到哪裡,這中間有一種高深的藝術在裡面,這次新的主題,我想看看明星寫的書。

12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