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當香港反送中運動初起,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它將會延燒出何種後來。我和許多人一樣,看著六月十六日當天從空中拍攝的香港,那史無前例、萬人空巷、兩百萬零一人的街頭和平集會之中湧動的人潮,感到一股震顫從足心升起。香港已經把「改變必須發生」這個印記深深地打入地脈裡了。我不知道接下來將耗時多久,付出多少代價,那火熱的熔岩將從地下湧出重塑地表的面貌,直到在這世間鋪展出更人性理想的制度與生活。但是,幾乎可以確定,抹去一切回歸到六月以前──如某些統治者希望的那樣──是不可能的。改變已經就位。如我一位作家朋友所說:至此,二十一世紀才算開始了。
或許,統治者從遙遠距離外看到的「常態」、他們眼裡的「秩序」,他們大筆一揮在紙上想像出來的發展區,並不真的存在。相反,存在著的是他們不曾腳踏實地、屈尊俯就、謙卑認識的真實。那些真正重要的事,遠方的統治者不懂,生活在香港,足心貼著土地的文學家卻懂。韓麗珠這本《黑日》之中,有一種感官,接連在香港這座城市的脈搏之上,她在種種微小、逐漸、點滴的變化之初,即已開始洞察,緩慢安靜地書寫紀錄,竟爾寫進在這個世紀初最震撼人心、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一場反抗運動之中。這些其實全都是漫長時間之中的一頁,一日,變化早在天色未明時分已經生成。文學者的心因為很安靜,看得聽得比統治者更清晰。
因此這是一本我們的時代之書,是我們虧欠香港的一次深沉的凝視。我們所有曾經在網路上,在電視上,跟隨香港反送中這個新聞話題的人;我們所有在年少時曾經看過港劇、聽過香港流行歌,追隨過它的璀璨奪目的繁華的人,都虧欠香港這麼一個凝視。只有文學能到達這樣的凝視。
韓麗珠的《黑日》是這樣一本書。是她從2019年四月起不間斷書寫的日記體散文。日復一日,她直視著不斷在發生在香港的事態而寫,注視著街上出現墜樓屍身、海上出現漂流的浮屍;注視著學校變成戰場,警察撕破女性的衣褲,並對著無力反抗者瘋狂地打擊而寫。我們曾經看見過香港光亮華美一面的每個人啊,不可瞬目,要把這些文字讀進心裡。因為那是我們和曾經為之目眩神迷的一切,是同一個連貫的、也是並存的真實。
韓麗珠柔軟安靜的文字,引我們進入去年以來的香港,以及其之前與以後,早已埋伏生長的香港時空之繭。我相信很多人讀了這本書,一定會很驚訝:在那麼艱難的狀況下,韓麗珠竟然還能寫得那麼地溫柔!對自己、對他人、對貓、對所有行走的生物都是溫柔的。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那種冷靜、面對幽微變化的能力,確然是文學的力量。她令我想起蘇珊.桑塔格曾經親身到戰火肆虐下的塞拉耶佛,在其中與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堅持不輟地排演戲劇〈等待果陀〉。即使時代遍地磚瓦,也無法窒息這道靈慧、透徹、人文的目光。我認為《黑日》終將是我們這一代重要的經典。因為韓麗珠已為我們的時代,為這個二十一世紀,從動盪危城中開出罕見的文學之花。
張惠菁
衛城出版總編輯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