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我們都曾經歷、卻不曾有人好好敘寫出來的成長史──11月選書《我的青春,在台灣》

  • 字級

我的青春,在台灣

我的青春,在台灣

一直以來,不乏有人從性別、家庭等角度,深刻寫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引發共鳴,例如近來暢銷(甚至成功改編為影劇)的《俗女養成記》《台北家族、違章女生》等。這些書之所以能夠受到歡迎,往往是讀者群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然而,在台灣政治環境如此特殊的情況中,卻少有人單刀直入,直接從政治角度寫起:我們怎麼在政治中長大的?

這本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口述的類自傳作品,即是這樣一本罕見的成長史。隨著她的腳步,我們深深走進她的歷史,走入台灣政治民主化與個人生命交會、碰撞的時刻。

那些時刻,在《我的青春,在台灣》裡鋪陳為三條書寫的線索:一是傅榆個人的生長過程,二是她長期以來拍攝紀錄片的理路,三是彷彿背景音存在的台灣政治社會氛圍。

這些線索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依。

若非台灣社會有著對政治既冷感又熱衷(或說對政治冷感、但對選舉熱衷)的極端反應,傅榆也不會在這冷熱之中,感受矛盾、誤解甚至是無法抒發的憤慨。

正因為有了這些,她才會選擇拍攝與政治有關的紀錄片──從長輩人生經驗的角度理解個人政黨傾向的形成、彼此立場相對的人是否可能對話取得理解,繼而到重視攸關台灣未來的年輕一代族群對於政治的價值觀與想法。更廣而遠之,她也開始思索與實作跨海峽的公民社會對話,期望為台灣的政治未來開啟更多的機會與出路。

尤為特別的是,傅榆本身性格的天真實誠,讓她願意在作品中袒露自己的無知與困惑,還有創作者似乎不該示於人前的侷限與軟弱。她情願自己不是「神」,而是一個「媒介」,映照出普通人夾於政治紛擾、困於菁英話語之間無能發聲、無從選擇的焦慮。

這段成長的回顧,也可以說是傅榆走下頒獎舞台、離開鎂光燈的路。這條路非常艱辛,因為她在作品所觀察凝視的對象,包括藍綠統獨意識形態之爭、以及來自大國的壓迫,仍在舞台、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具體而暴虐的上演著,使得下台的路充滿著背光與陰影。

但那或許是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都必須經過的路。

我們必須一起克服那些背光與陰影,才能看清想要去的遠方,有著某些共同理想的遠方。

賴虹伶
衛城出版主編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書衣版)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書衣版)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硬漢偵探馬修.史卡德的一生

    從1976年到2019,19本小說中的退休警探史卡德活過他的一生,在2023年作家勞倫斯.卜洛克交出《馬修.史卡德自傳》,讓這位偵探自述生平,從偵探本人口中描述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呢?

    371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硬漢偵探馬修.史卡德的一生

從1976年到2019,19本小說中的退休警探史卡德活過他的一生,在2023年作家勞倫斯.卜洛克交出《馬修.史卡德自傳》,讓這位偵探自述生平,從偵探本人口中描述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呢?

37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