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問我們這個問題,包括我們的讀者。
其實對我們自己來說,這一直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下一期的封面故事是什麼?這個題目真的是讀者關心的嗎?我們該如何把編輯和記者看見感受到的資訊,正確生動的轉達給讀者,讓他們和第一線的我們一樣的感同身受?同時可以透過閱讀親子天下解惑和受到啟發?
親子天下雜誌的每一個封面故事出發點,都是要回應我們核心讀者,家中有0~15歲小孩和這個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最關心的議題。
有的時候這個關心的議題可能顯而易見、亙古不變。譬如教養的難題:孩子的情緒、數位教養、學習方法、怎麼培養專注力等。
有的則是我們觀察到新的脈動,但可能還未被父母發現,但未來應該會有深遠的影響,譬如2013年我們報導動手做的學習、2014年翻轉教育、2015年設計思考設計思考、2016報導STEAM新教育等。
怎麼決定封面故事?我們會從以下的線索去找到可能形成封面故事的關鍵字
一,讀者第一,持續關注讀者的需求、理解父母老師的痛點
記者和編輯平時在跑線的時候不斷被要求,多問問受訪者們最近關心什麼事情?最近忙些什麼?從中發現線索。
二,保有好奇心,不停止問「為什麼」?
從表象的現象挖掘深沈共同的原因。譬如過去幾年我們注意到受訪者們、身邊的朋友開始有人把孩子千山萬水送去實驗學校,為什麼?當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故事都出現,就要去把後面共同的理由串連起來,爬梳出脈絡,找到推動的力量解釋更大的故事。
三,探測深度,試著展開關鍵字
因為每一期雜誌的封面故事都會有至少40~60頁左右的報導,必須在採訪和研究的過程中,確認這個關鍵字影響是全面且深遠的,所以可以展開成豐富的報導內容,多層次的內容,提供多元的資訊。
每一年在年底左右和媒體中心的同事們有一個大型的會議,檢討今年的成果,分享每一個記者對於來年關鍵字的預測,然後一起討論,從中選定幾個可能的封面故事關鍵字,然後再經歷採訪研究的千錘百鍊,最後呈現在讀者面前。
所以呢?我們仍舊持續痛苦且好奇的尋找每一期的封面故事。
2. 呈前題,《親子天下》從紙本到網路媒體、社群經營都十分成功,是紙媒數位轉型的先行者,在這段路上有甚麼好/壞經驗可與大家分享?
親子天下雜誌創刊十年,創刊時智慧手機還不普遍,也沒有臉書和各種社群平台,但是跟隨著數位時代閱讀習慣的革命,親子天下媒體中心這五、六年間,幾乎每半年到一年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組織轉型,大家一直要學習做從來沒做過的工作、也增加了許多新的職缺,譬如數位企劃編輯、數位影音記者、數位編輯檯、教育創新秘書長等等。
工作上最實際的改變,就是多了許多的內部外部教育訓練,和部門內和跨部門的大大小小的會議。
主要就是回應環境的變化,讓我們學習用更多不同的形式報導,所以現在讀者可以透過FB粉絲團、line官方帳號、youtube平台、IG等平台或是在其他的合作媒體和社群平台的通路上,看到我們的文字和照片報導、圖文懶人包、影音報導、數位專題、電子雜誌、線上課程等等。
也可以每年參與我們的大型教育創新國際教育年會,或是其他的實體活動。
壞的經驗就是停不下的步伐有時覺得很辛苦、前方沒有正確答案、每天都是新的戰場。
好的經驗則是壞的一體兩面,工作不斷有新的學習,和新的成果,失敗不需要難過太久,誰都有可能提出新的解方,不用設限在過去的經驗。
3.對於"未來的雜誌"有甚麼新的想像可以與讀者分享?
紙本的雜誌是一種承裝資訊和知識,聚集一群有共同興趣的讀者的媒體。
以前,紙本是雜誌的唯一載體,「未來的雜誌」則可能有千變萬化的載體,紙本只是之一。網路即時稿、實體或是電子的專刊、數位專題、多媒材的敘事方式、線上和線下的活動都有可能,集合不同的形式,或大或小,都是未來雜誌的形式之一。
關鍵是,提供的資訊內容是不是回應了讀者的痛點?是不是理解讀者吸收資訊的方式和形式?是不是豐富了這群讀者的生活?是不是仍舊被需要。
努力的方向也仍舊是認識和理解你的讀者,然後學習用最適合的說故事方式和他們溝通。
《親子天下》最新期數
延伸閱讀
• 2019雜誌周年慶 |《幼獅文藝》雜誌—馬翊航
• 2019雜誌周年慶 |《本事》雜誌—本事編輯團隊
•2019雜誌周年慶 |《安可人生》雜誌—邱詩琁
• 2019雜誌周年慶 |《鄉間小路》雜誌—費工信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