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如何準備一趟寫作的航行?—九月選書《黑潮島航》

  • 字級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自從去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規畫一場遶島航行後,我煩惱的並非體力或其它生活上不適應的問題,而是我如何在學期中找出兩星期的空檔?(現在連假期中都找不出來了)

這學期初上課時,我就開始「補課」。以「數位攝影與平面設計」這堂課來說,我每周都帶五位左右的同學進入華湖做生態觀察以及生態攝影的基本解說,讓他們使用我的攝影器材與望遠鏡,時間約一小時。

「小說創作」則在開始談論同學作品後,以每周三位同學的速度,進行午餐談話。我們在學校裡的餐廳用餐,並且隨意地談論作品、文學想法,以及其它相關話題。

「畢業製作」的課則是盡量勻出時間和負責的同學討論,也很感謝他們願意把開幕式提前到原本出海的前一天。

由於船每天都會靠港,我以在山上以及獨自步行的經驗,衣服兩套就夠了,貼身衣物則多帶些,既不占空間,又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清潔。兩套衣服分別是長袖與短袖的快乾排汗衣褲。還有簡單的個人清潔用品。

此外我帶的就是一台單眼相機,400mm、100mm、10-22mm三隻鏡頭,一台隨身相機Ricoh GR Ⅱ。

因為不知道連續航行的身體狀況,加上有隨船畫家王傑老師,我沒有攜帶畫具,僅有擔心手機或筆電故障所準備的筆記本與紙張。

我在研究所階段,寫作博論時一天可以寫一萬字,所以我對散文寫作緊張感不深,重點還是在腦袋裡的邏輯組織。我是一個思考時不太容易理會他人,也擠不出微笑的人,因此我唯一的要求是住宿時給我一個個人空間(由我個人付費),以便能完成每天日誌的寫作。

實際每日航程約從6-11小時,我們只有一位船長開船,他的體力保持很重要。這時間尚不包括上下船,以及從住宿地點的交通時間、開會時間。因此估計每天約有十五至十八個小時是集體行動的。也就是說,我的睡眠加上寫作時間,僅有六至九小時。

一天一萬字,且富有邏輯的寫作,是我在年輕體力正盛的時代的規律。我通常清晨起床後,除了吃飯與運動都在書桌前,才能有這樣的產量。且這產量背後是無數閱讀與踏查時光的累積,因此不可能「持續性」地每天寫一萬字。

另外,扣除寫作的預定時間(約二至四小時),睡眠時間只剩下二至五小時,持續這樣一周以上,我得有足夠的精神與肉體能量。

一邊航行一邊寫作的好處是,每天都會有具體的新材料、新經驗,而我過去的閱讀與踏查就是舊材料、舊經驗。我的工作就是把兩者整合起來。

在船上只要其他人開始工作,我就放下閱讀。因為想盡可能不放過大家工作的過程與細節。但我放棄了時時注意海上的專注(畢竟船上太多專業的解說員),選擇空檔的時間一半拿來閱讀,一半拿來閉目養神或補眠。

但只要夥伴談到有意思的話題,或者新的地景出現,就得立刻進入觀察狀態。

我還有一個工作是我較不喜歡的「談話」,但不經過談話無法知道對方內心的想法,只有表面觀察是不夠的。於是我選擇在觀察每個人的工作一段時間後,主動地短暫攀談。那時我心底都已經對對方有些許了解,省略了彼此自我介紹的時間。

在文章布局上,航程工作細節、船上人物、硬體設施、現場事件、歷史材料、科學材料、彼此間的話語以及我的情感都得兼容。換句話說取捨與結構才是最難的部分。

各位可以看到我第一天發現的一種標題寫法,有效地解決了我的困擾。第一個詞通常是一個中性詞,第二個詞是我們的航程,第三個詞通常是可以引向感性詮釋的句子。

我從一天的日常裡,抓住幾個重點,然後融入四段或五段的敘事裡。為什麼是四段或五段呢?這是我衡量自己體力能寫出的字數(約四、五千字),加上臉書閱讀耐性的極限所判斷的。(雖然我知道對多數人來說,這字數略嫌太長)

四至五千字是精省後的字數,事實上我一天約寫六至七千字,再花兩次左右的校對時間將其刪節。刪節完發布後盡快入睡,隔天上船前及上船後再花點時間校閱幾遍。所以第一時間讀到的朋友,請容我向您致歉。

Yi-Fen Kuo提及伊能嘉矩的踏查三原則:第一、不論生病或其他事故,當日調查的事情,一定要當日整理。 第二、為了達到科學調查的目標,要訣在於「注意周到」四個字。如果事後記錄之時,即使是很細微的事情,一旦有不明白或疑問之處,便是當時記錄不周到之故。第三、以周到注意力調查之結果,應以周到之筆來記錄。

我真是差得遠了。不過第一點我勉力做到,第二點我想船上的每位專家,都有被我煩的經驗,加上現在網路查詢比過去便利得多,我通常邊寫文章就邊覈實了。另外,每天我都有條列式的記錄,也就是把時間、地點、狀態都用條列式記在手機檔案裡。最後,我盡可能在有限篇幅裡用了「周到之筆」,而不只是我的「沉思錄」。

雖然不是我的沉思錄,但我身為文學作者,理當讓文字有自己的風格與節奏。因此我希望讀者當能在這系列文章裡讀到我的情感,並且在某些段落徘徊。

如果各位再多讀幾次,或許會發現我還用了隔篇對話的結構,有些「想法」或「科學資料」、與「經驗情感」,會在不同篇章呼應、提問、回答。這靠得比較是我走路時也在想、吃飯時也在想,可能睡眠時也惦記著的執著吧。也要跟夥伴們道歉,這趟行程我只跟大家吃過兩次飯(其中一次是因為靠岸僅有一家餐廳),我需要立刻摒除聲音,進到自己的意識世界裡。

如是,我也得感謝我隨身帶上的這批書(扛上扛下船的倉庫,對大家真不好意思,也因為如此,裝卸全船行李時我都必定參與)。它們多半我多年前就讀過,少數是第一次閱讀,我選擇的書除了考量特殊航程以外,分別在文學、工程學、科普、報導這幾個部分盡量兼顧。

在海上我常常讀著書陷入自己的情緒裡,或想到一個段落可以如何表達而心情激動感傷。但我盡量讓自己像礁石、島嶼。還好船行時常被濺濕,因此眼角有餘光亦是合理之事。

●以下是我行李中所帶的書籍,多半是我讀過但不一定有詳細筆記的作品。我在海上重讀它們,並且在陸上反芻。另外,要說明的是,我喜歡「翻書」,因此不是在海上讀這些書而已,重點是翻書這樣的行為儀式。


行人文化實驗室,《討海魂》,初版,台北:行人,2015年7月。
巴代,《暗礁》,初版,台北:印刻文化,2015年12月。
邵廣昭等,《雅美(達悟)族的魚》,初版,台東:台東縣政府,2011年11月。
夏曼‧藍波安,《大海浮夢》,初版,台北:聯經出版,2014年9月。
郭金棟,《海岸保護》,初版,台北:科技圖書,2004年4月。
大隅清治,《鯨豚博物學》,初版,台北:大樹文化,2000年3月。
阿部弘士,《康提基號北極探險記》,初版,張東君譯,台北:親子天下,2015年12月1日。
Dan Bortolotti,《藍鯨誌》(Wild Blues),初版,龐元媛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0年10月20日。
Frank Schatzing,《海》,初版,丁君君‧劉永強譯,台北:野人文化,2008年4月。
Marah J. Hardt,《海裡的那檔子事》(Sex in the Sea),初版,楊玉齡譯,台北:天下文化,2017年5月。
Morten A. Strøksnes,《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初版,郭騰堅譯,台北:網路與書,2017年5月。
Nicholas Tomalin&Ron Hall,《獨帆之聲》(The Strange Last Voyage of Donald Crowhurst),初版,聞若婷譯,台北:啟明出版社,2018年3月。
Rita Astuti,《依海之人》(People of the Sea),郭佩宜譯,初版,台北:左岸文化,2017年7月。
Robert D. Ballard,《深海潛航》(The Eternal Darkness: a personal history of deep-sea exploration),初版,湯淑君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11月。
Samantha Weinberg,《深海潛魚4億年》(A Fish Caught in Time),初版,姚念祖譯,台北:遠流,2001年11月。
Stephen R. Palumbi & Anthony R. Palumbi,《海洋的極端生物》(The Extreme Life),初版,潘震澤譯,台北:衛城,2017年6月。
王傑老師在小琉球「小島停琉」書店所買的一本讓我極有興趣的書:
Peter Godfrey-Smith,《章魚,心智,演化:探尋大海及意識的起源》,初版,王惟芬譯,台北:紅樹林,2017年9月

(出自2018年6月吳明益臉書專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戰爭如何摧毀靈魂?以色列作家用筆細細描繪

以巴衝突持續僵持,死亡人數節節攀升,透過作家們親眼所見所想寫下的以巴衝突故事,幫助我們理解更多戰爭可著眼的面向。

5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