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劇《昨日的美食》裡年過40的西島秀俊,手腳俐落地用電子鍋做舞菇鮭魚炊飯,還不是用華麗的土鍋或鑄鐵鍋呢,就只是一咖很普通的電子鍋而已,見他在鍋內放進一片昆布,我就整個對這鍋炊飯放了心。當我對這齣今年四月在日本播映的電視劇產生興趣,上網搜尋以後,這才知道它改編自吉永史2007年12月起在講談社連載的同名漫畫《昨日的美食》,故事圍繞一對同居的男同志伴侶,一個是個性嚴謹遵理的律師,一個是溫暖直率的美髮師,尋常的戀人生活就展開在下班以後的晚餐料理時光,兩個日本大叔的愛情與日常,在暈黃燈下的小餐桌上,有時哭有時笑,慢慢地我發現,他們幸福的時候像我,不幸福的時候也像我。
令我驚訝的是,在私人生活裡多半保守避談同志議題的日本社會,竟然在近幾年陸續推出如《問題餐廳》《弟之夫》《女子的生活》《大叔的愛》……等探討性別議題的連續劇,廣受日台歡迎。轉回來看我們台灣,同志議題走到今天,看似來到一個春暖花開的局面,今年5月24日,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登記首日,也就是說,隨著同婚釋憲將滿2年,從此同志就要受到法律的保護與約束,可以成家了。
問題餐廳
弟之夫
女子的生活
但這看似明媚的春暖花開,其實底下仍藏躲著各種隱性的拒絕與惡意。前些日子有篇校園報導引起一些家長的關注,在玫瑰少年葉永鋕離世19年後的最近,中部有個國三孩子,因不堪幾個同班同學長期在言語上的霸凌(跟班導師反映也不得其救),絕望之下這孩子從學校四樓跳樓輕生,身與心都造成嚴重的殘傷。讓我們試著同理並想像:你得扛著多沉的傷痛、扛多久,才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從四樓頂往下一跳呢?
嘲諷這國三男孩的內容,從身體、外型到父母的職業,甚至在全班面前笑鬧他:「你爸爸有愛滋病,所以才會生出你這個愛滋病同性戀!」同學們最喜歡攻擊他的性別氣質、性傾向,更不時對他進行身體碰撞和挑釁叫囂。
玫瑰少年走了19年後的今天,這樣的悲劇仍然在校園不斷上演,原來我們給孩子的兩性教育既沒有更文明,也沒有更進步……詩人騷夏在《上不了的諾亞方舟》的新書訪談裡,憶及年少時光她對自己性傾向的迷惘:「以前聽諾亞方舟的故事,覺得很棒,上面有好多動物,我喜歡動物;可是上船有名額限定,甚至還有一公一母的性別限定,但我希望能心愛的動物都能上船啊。上大學後,我才慢慢認定自己是一個踢,一個同志,也才發現其實我是沒有上船資格的。」讀到這裡你呢你怎麼想,耶和華有耶和華的意旨,那如果是兩個公或兩個母的諾亞方舟,你讓不讓它出航?
「刻板印象」不斷在戕害我們對世間事的判斷,剝奪生命本該有的多元面貌,於是母親節應該要有康乃馨,媽媽理當無怨無悔燃燒自己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時至今日,家的樣子仍那麼僵硬嗎?一公一母的家是你理解的「安全」,那兩公或兩母的家,那有違傳統的家庭圖像,誰來定義它可以或不可以?
之前因為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影片〈我的彩虹家庭:同性戀的小孩會是同性戀嗎?〉爆紅,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一位擁有兩個女兒的母親與她的同性伴侶共組家庭的真實樣貌。同志共同養育的孩子,會不會變成同志?會不會心有遺憾或自卑?當我們為同志婚姻和多元成家爭論不休,總要有當事人站出來給我們一個清楚的輪廓,對話的空間。影片中的13歲女孩瑩瑩,為她母親與女友琦琦所組成的「家」下了這樣的定義:
「最重要的是愛吧?愛不愛對方,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或者是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也互相幫忙。」如果是這樣,那它就是一個家了。
而她們的故事,由媽媽的伴侶李詣琦將她們一家四口七年來的相處寫成《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這是彩虹家庭罕見地完整公開與論述,李詣琦娓娓道來他們非主流家庭裡完全不亞於異性家庭的物理功能與心靈交流,同時也說出,最打擊最質疑她們家庭構成和性傾向的,不是鄰居、同學或老師,反而是原生家庭中最親密的家人。
出櫃之路多所波折和傷戕,標籤化的身分認同總是考驗著父母與孩子,幸而李詣琦勇敢抓住愛情出現的瞬間,和她的伴侶同心打造跳脫傳統框架的彩虹家庭,讓兩個女兒成長為大方、磊落、包容、聰慧的自學生。當阿公問她們要不要趕走媽媽的伴侶琦琦,她們也能自然、率真的反問阿公:「琦琦就是我的家人,趕走琦琦那我們要搬去哪裡……?」在那麼多大人無謂地恐懼校園的性平教育時,看到這孩子打破舊思維、有科學腦、肯定多元價值,突然我又覺得世界終究往善的方向在前進。
所以我們再打開2005年美國出版的繪本《一家三口》(And Tango Makes Three)吧,不論受到多少國家的出版審查,《一家三口》這發生在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裡頰帶企鵝的真實故事,兩隻雄性企鵝羅伊跟史力歐,共同孕育沒有血緣關係的企鵝寶寶「雙雙」,擁有兩個爸爸的雙雙,在「雙親」細心呵護下,完整學會所有企鵝該學習的一切。這是一個讓孩子動容、喜悅的故事,家的核心是愛,而不是上帝或部分異性戀者主張的一公一母世界,請讓每一個愛情中的人,都有結婚、成家的選擇吧。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