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常說這樣的人就是比較「會說話」。簡單的三個字裡面藏著「那沒什麼了不起」的心理,還有「他們是天生的」的逃避。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吃過「不會說話」的虧。
我到美國唸書的時候接觸到修辭學,才發現原來「會說話」是一門說服的學問,從古希臘羅馬一直流傳到今天,即使時空不同、媒介改變,但是原理原則不變。教授上修辭學,用亞里斯多德的說服技巧來解析經典的演講、分析生活爭執的應對技巧、甚至還拆解廣告的說服,非常有趣。兩千五百年的學問變成一面透鏡,讓我終於一窺語言魅力背後的竅門。
當我看到《說理》的書稿時,一翻開就放不下來,因為就好像再次走進了二十多年前修辭學的教室。作者不僅講述修辭論辯的原則,還將原則整理成許多實用的說服工具,用來解析流行的影集、電影、生活中的爭端,就像以前教授上課一樣。即使書厚達八百頁、想到要翻譯編輯八百頁密密麻麻的文字工作量嚇人,我還是想把這本書做出來。
修辭說服的技術,在今天特別重要。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舒服的「同溫層」,但是,不論我們是要提案、宣傳、帶團隊合作、甚至規劃家庭旅行,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要面對的是跟我們經驗有落差、意見不一致、甚至價值觀不同的人,「溫差」大的呢,但是我們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或同意。換句話說,我們經常需要說服。我們待在「同溫層」愈久,就愈不習慣面對意見不同的人好好論述自己的想法、愈不講究說服的技術。
《說理》是了解說服技術、培養自己的語言魅力很好的開始。
講說服、教影響力的書很多,是出版的大類。《說理》這個書名看起來比較有「學術味」,乍看不見得親民,是刻意選擇的。這本書規規矩矩的把修辭的原理原則講清楚,不花俏,是它的特點,也是優勢。了解原理,就像是掌握了核心骨幹,從改變思維開始,讓人更有彈性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應用,練習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說服方式,就像這本書把原則反反覆覆套在不同的對話、劇情中一樣,是更快養成說服力的方法。
從掌握原則開始,即使只閱讀了部分、只了解一部分的原則,也可以立刻運用,提升自己的說服力。例如《說理》一開始就談到所有說服都涉及三點,責難、價值或選擇。責難追究誰對誰錯,是過去式;價值討論什麼是對的,是現在式;選擇探究該怎麼做,是未來式。如果想要解決問題,說服應該聚焦未來、多用未來式。了解了這一個概念,思考的焦點就立刻改變。想想自己曾經碰到的情境,這是不是蠻有道理。
修辭的智慧,真的很有意思。這是會讓人自然有魅力的一門功夫。
吳韻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