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8年博客來報告│論壇側記】年輕人還讀紙本書嗎?出版如何面對挑戰、找尋新讀者?

  • 字級

 


【主題短講】尋找新定位,開啟新對話
主講人: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葉美瑤 女士



當我還在大出版集團時,公司需要「Title數」(出版品項數)這項指標,一個編輯一年可能要負責三十多本書,這樣的數字追求對大出版來說是必須的,但對編輯來說卻是一個負擔。我當時的想法是編輯需要很多時間,因為需要有餘裕做書;讀者也需要時間,因為他不可能消化完這麼多書。我剛進入書籍出版業時,對編務相關的知識幾乎一竅不通,當時遇上出版的黃金時代,各個書籍通路都在茁壯,起印量四千是基本,可以說是書只要印好了就會賣的年代,在這樣的年代追求數量很正常,但2009年之後,我感覺到這樣的出版節奏不是我作為一個純粹的讀者喜歡的,我想要有更多的時間與一本書相處,想要做出來的書三年後仍會以它為傲,我希望追求一種精品出版的可能而非Title數,並且能深入作者、作品與讀者。

去年開始,新經典文化展開了【讀書的魅力】系列講座,從2009到2016,我逐漸感覺到現在的時代文學已經不是必需品,作為文學書的出版人,我思考著誰還需要文學書,尤其2013年之後Facebook盛行,書寫與大量閱讀都停留在網路上,所以我從兩個地方去尋找閱讀文學的理由,一是回頭從資深閱讀者身上學習,所以舉辦了講座;一是從年輕閱讀者身上理解,去尋找什麼東西是年輕讀者在網路之外,還願意從紙本閱讀的。

自由

自由

我們在2011年出版強納森法蘭岑《自由》的時候,還不需要依賴FB把書訊推廣出去,現在有許多編輯卻必須把FB當作工作一部分。FB教會我的CONTENT MARKETING是,你不能永遠當媒介,你的內容必須比你強。

《自由》的作者強納森法蘭岑在2010年作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者登上《時代雜誌》,當時他是美國極為重視的中生代重量級作家,新經典引進本書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把被視為Master、Great Novelist的他引進來,更麻煩的是書名《自由》不像一本小說,我們必須去解釋這本書跟台灣讀者有什麼關係。法蘭岑寫這本書時距離上一本書9年,這段時間內美國發生911、FB出現等改變,他把這些都融入在一個美國中西部家庭衰變的故事裡,要如何讓讀者感受這個題目?我們當時做了一個小冊,說明美國人為什麼覺得他厲害,由王志弘做的書設計非常費工,所以我們也到印刷廠拍紀錄影片,讓讀者感覺像是參與一本書的誕生,也吻合當初我們給的「見證一本世紀小說的誕生」的定位。最後,為了讓讀者覺得這不是一本翻譯書,我們做了很多影片與活動,邀請讀者寫書評,替我們說這本書有多好看。

旅行與讀書

旅行與讀書


2015年我們出版了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詹先生也是出版人,這本書原稿交給我們時其實已經編完而且書名已定,剩下只是印刷出來,但我覺得只是這樣太無聊了,若是在大出版社裡,我當然只需要細心把書編好、寫好文案就能出版,但好不容易能編到詹宏志的書,加上這本書叫「旅行與讀書」,我們便跟設計師王志弘討論要找日本攝影師上田義彥為作者拍照,於是規畫了跟詹宏志去旅行兩天一夜兼拍攝的旅程,而作者端回饋給我們的,是他會想幫這本書做更多事。

談旅行與讀書,實際與詹宏志先生去日本旅行。(圖/葉美瑤提供)


深夜食堂 20

深夜食堂 20

童年

童年

2010年我們買下《深夜食堂》版權,當時沒有漫畫出版社要出,我們評估後決定把它當成文學書來出版,以編輯來說,必須重新學漫畫編輯的工作,才知道裡面有很多手寫字與加工的東西,也才知道漫畫定價相對低,但我們的封面跟紙張都不是一般漫畫能夠承擔的價格,以及台灣漫畫市場當時是針對年輕人,這套漫畫在日本本來就非大眾主流,且是針對中高年齡層,也不像《孤獨的美食家》有實際景點可去。我們的目標是把這樣一個不存在的食堂打造成讀者心中嚮往的地方,於是當時創設了深夜食堂粉絲團,粉絲團裡自成一個世界,許多常客讀者對作品中的內容可能比我們都還熟記,後來《深夜食堂》變成一個IP,後續續集出版時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群常客留住。

桑貝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作者,我選《童年》出版的心情其實是給大家找了麻煩,因為開本很大且內容是長篇訪談,價格高、不易翻看,對讀者來說較難入手,所以對這本書最好的就是在寬敞的地方、把畫變大展示以感受到它的能量,當編輯提議為此書辦展覽時,基於上列的考量我同意去做,做展覽要考量的是投入的金錢不會馬上回本,而且必須投入所有人力,以KPI來說也許不是成功的項目,但以做出版來說是很棒的學習過程。

為了桑貝《童年》出版,辦了實體展覽。(圖/葉美瑤提供)

 

國宴與家宴(經典回味版。收錄詹宏志專序、親自下廚重現五道江浙菜)

國宴與家宴(經典回味版。收錄詹宏志專序、親自下廚重現五道江浙菜)

延禧攻略(共三冊)

延禧攻略(共三冊)

《延禧攻略》則是我們今年最驚險一本書,我從八月開始看劇,發現不到30歲的同事也在追,我們兩個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覺得好看,就更覺得這部劇有意思,後來注意到它的熱度持續提高,八月下旬決定要做,九月底就出版,中間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原劇不願授權劇照,所以必須重新找圖並設計封面,動用了所有能量才完成。很多劇劇都很紅,但這部作品不像《甄嬛傳》《瑯琊榜》等劇是先有原著小說,而是跟著戲劇播放時同步有小說改編出來,我決定下手的原因在於它刺激了我們想像這個世代的閱讀者、觀看者在意的是什麼。

《國宴與家宴》則是讓我嘗試錯誤的一本書,〈國宴與家宴〉當初是刊登在人間副刊的一篇宣一姐懷念母親的散文,我在時報出版時負責本書的原版,因為書名叫《國宴與家宴》,我便請宣一姐提供食譜,作者回說這不是一個食譜書,但仍然給我10道菜的食譜,而這些食譜其實不僅是食譜,而是一個家庭的記憶。當初書出版後很暢銷,但要到宣一姐過世之後,詹宏志先生因懷念妻子而決定重現這些菜而推出新版,我在第二次做這本書的過程中,才發現書裡有很多當時趕著出版時感受不到的能量。據說詹先生40歲以前不會燒開水,為了遵守太太的承諾,一道道料理重新學習,我與編輯看著這些過程,不再覺得它是食譜,而是想念的過程。

詹宏志到上海重作宣一宴。(圖/葉美瑤提供)


最後,編輯花很多時間想做的事是那些?是希望成為:

  • 一個精彩內容的有力重述者。
  • 一個書寫主題的共同探索者。
  • 一個時代的感知者。
  • 一個對話的設計者。
  • 一個熱情的理解者。
  • 一個跟作者一起守護書本價值的專業工作者。

對一個一年只出20本書的小出版社來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書做到最好,等到三、五年後拿出來都還是能以它為傲。



 繼續閱讀 

►【主題短講】看見新需求、黏住新世代
►【主題短講】經典新價值 圖像新高度
►【綜合座談】競爭年代出版革新的關鍵思考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