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是一個被診斷出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他無法像同學一樣專注學習,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腦袋,天天惹老師發脾氣。在那個大家對ADD很陌生的年代,幾乎沒有現成的資源與方法可以幫助他,瑞德只能想辦法自救,整頓自己的思緒。在不斷嘗試與改良後,子彈筆記法終於幫助瑞德成功克服注意力缺失的困擾,但他發現,子彈筆記在生活中依然重要,因為記錄重點與組織資訊,正是我們面對數位時代的忙碌與超載,最關鍵的能力。
被雜事推著走,不知不覺又過一年
美國名作家瓊‧迪迪安曾說,寫筆記就是與自己對話,而這要靠自己的力量,「你的筆記本幫不了我,我的也幫不了你。」但也因為這樣,我們的筆記會成為最了解我們的朋友,成為我們各自不可取代的避難所。
子彈筆記在歐美爆紅之後,使用者最好奇的就是發明人瑞德如何在生活中實際運用子彈筆記法改變生活。在《子彈思考整理術》中,瑞德提出,我們在忙碌與各種責任擠壓之下,常常會進入心理的自駕模式,把「我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我真正喜歡做什麼」這些困難問題塞到心理最深處。久而久之,我們很容易厭倦生活、找不到意義,然後在年末或是過生日時,又更感受到原地踏步的無力感。子彈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現在的狀態,才有辦法設定目標、一小步一小步往想成為的自己前進。
年終如何設定目標,充滿希望地邁入下一年
子彈筆記的好用,其中一個原因是它高度彈性。新學到的方法,都可以變化一下,收進自己的子彈筆記中。一年又快過完了,年末歡樂溫馨的氣氛中,除了回顧一年的努力,我們也想在明年完成更多、成為自己更喜歡的樣子。但是設定目標很容易,達成卻很困難。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瑞德在書中寫道:目標讓我們有機會定義自己要什麼。如何設定「做得到」的目標?瑞德在書中分享了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5-4-3-2-1練習。激勵自己的一個好方法,就是讓自己意識到:時間不多。這個練習就是幫助我們把想完成的目標,放在時間的脈絡下檢視。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訂目標,這個方法非常好用。首先,列出所有你想要完成的事,以重要性排序,把筆記分隔成五列,從上至下分別填入:五年、四個月、三星期、兩天、一小時。接著,將目標分別填入各欄位。如此,無論是在專業上精進或是個人生涯規劃,都可以馬上被分為短期(一小時可以完成、兩天內可完成)、中期(三星期可完成、四個月可完成)、長期目標(五年可完成)。
短期目標很容易達成,但中長期目標常常令人無從下手。這時候就可以嘗試第二個方法:設定衝刺目標(sprint),把馬拉松分成數段百米短跑,以更短、更好管理的時間區段來逐步完成大型目標。這樣一來,就能降低無法負荷或是倦怠的風險。如果只是將大型目標分成不同階段,每完成一階段,並不代表任務完成。但是衝刺目標各自獨立,所以每完成一項,就能獲得滿足感、必要的資訊與動能,就更願意持續努力,或是能更早確定這不是我們想要的、趁早轉換。
如果想確認自己寫下的是不是衝刺目標,可以用三大原則來檢查:可以馬上開始、可分成明確可行的行動、完成期限相對較短。符合這三項條件的目標,通常就是高度聚焦、可被管理、很難有藉口拖延的有效目標。
《子彈思考整理術》是瑞德從自己的經驗提煉、更從廣大使用者社群需求出發、一套能不斷進化、能協助各種角色的思考系統。從學習一項新事物、記錄靈感、工作管理、到理財與規畫旅行,我們所有努力過的軌跡,都可以透過簡單的方法,收整進筆記中。就像是人生的定位系統,幫助我們記錄一路上的跌跌撞撞、看清腳下踩的每一步,也看見未來那個愈來愈好的自己。
文章由: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