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特輯

【2018童書年終禮物季】課堂中站在孩子背後的會計小姐《沒有學校可以嗎》

  • 字級



沒有學校可以嗎?

沒有學校可以嗎?

文、圖——徐玫怡

小福已經習慣把不懂的課程拿來問我,這是因為自學期間我們建立起來的模式。

但小學階段的知識畢竟簡單,稍微研讀一下,都能應付。一上國中,回到體制之中,小福依然像之前一樣把學習上感到疑惑不解的測驗題拿來問我。但,我已經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解答了?

「咦?這左右兩條是什麼意思?」數學的符號我差不多忘光了,怎麼不記得有左右兩條線這種東西?第一題我就不會寫了!

兒子解釋給我聽,左右兩條線表示絕對值。

「什麼是絕對值呢?」我繼續詢問。

小福這一點很好,凡是我問他再蠢的問題他都願意解釋給我聽:他不厭其煩,我不恥下問。我從他那裡得到許多有的沒的我不知道的事情,這個階段我跟著他重新複習國中生該有的知識。

正當我還在研究第一題時,小福自己發現了他的第二題出現錯誤。

「媽媽,等一下,我先去修改一下第二題。」

把作業簿帶到餐桌上,重新整理了一遍,小福再度把作業簿拿給我。

我說:「第一題跟第二題我不看了,我從第三題開始看,反正前面兩題你自己檢查過了。」

第三題又更複雜了一點,我只好又發問。

「負平方也是負負得正嗎?」天啊,我忘了!我甚至連問題都不知道怎麼問?

兒子:「不是,負它必須變成分母來想。它不是負負得正。」

我:「喔喔⋯⋯」我敢說這一整個測驗,我一題都寫不出來。

小福此時說了:「沒關係,那一題和後面的都很簡單,你不用看了。你幫我看第二大題吧!」

我再度打起精神認真想第二大題所謂的「指數律」。

指數律?

我是否該用手機查一下?正在猶豫時,小福又把作業拿走:「媽,等我一下,我發現有一個地方我看錯了。我去改一下。」

就這樣,整個過程我因為剛忙完家事一直躺在床上,而且沒有真正回答任何問題,只是幫忙「看」而已,看不懂的時候我請兒子解釋,就這樣竟幫兒子看完了功課。

真的太欣慰,但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怎麼變成這樣?我曾經做了什麼好事嗎?

我竟能獲得這種體驗——不教,其實是教。

「牆洞」電腦實驗

我多年前在TED看過一段影片,是印度教育家Sugata Mitra做的「牆洞」電腦實驗(The hole of wall,影片連結見文末)。片中提到2006年他執行一項學習計畫,只提供電腦與一篇文章給完全不會英語的孩子讓他們自學生物科技,兩個月後又聘請一位當地的會計,這位會計平常只跟孩子一起踢足球,並不懂生物知識。但Sugata Mitra跟她說,妳不需要教學,只需站在孩子後面一直讚美小孩。於是,位於印度南部資源貧瘠的孩子藉著自行操作電腦與一篇生物科技文章,自學大約半年,最後成果相當正面,孩子的生物成績竟從0分進步到50分!

我好幾年前就看過這段影片,當時半信半疑,但心裡對這樣的理論充滿好奇且認同。我認為「動機」是學習的第一要素,接著就是鼓勵孩子追求他們想了解的事物。當孩子被引發了學習的好奇心,老師的角色只是「引導人」而不是「填充知識的機器」。安排一個引發動機的場景之後,老師甚至只需在背後不斷給予讚美即可。

影片是如此樂觀,但這可信嗎?

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就是那個印度鄉下地方的會計小姐,什麼都不懂,站在孩子後面一直讚美,孩子就能自己去找答案。(我還是躺在床上呢!)

當然我兒子還是有老師,他上國中之後各科都有老師。他也和所有國中生一樣,幾乎天天有作業與考試,只不過他讀的是體育班,三點半之後有體能訓練與網球練習,直到六點才返家。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有十二個小時花在學校教育的要求裡。但,這一次重新進入義務教育的體制中,他竟沒有厭惡上學也不排斥作業,適應良好且天天都帶著笑容回家。

 


「沉迷」的雙重含意

Youtube上還有一支Sugata Mitra教授2015的影片,提到他2013年執行了「雲端學院」計畫兩年後的心得(連結在文末)。影片中他提出幾項目前一般家長憂心的問題,比如:現在的孩子不再拿筆計算、不再書寫、閱讀、不再向人詢問而是向機器,會不會有問題?影片中,教授並沒有直接回覆這些問題。但之後他所說明的雲端學校計畫中,我看到我家小福似乎符合了這項實驗計畫的成果。

過去幾年,我有些放任小孩接觸電腦。說真話,若我以一般社會主流家長的眼光來看,表面上只會看到小孩「沉迷」於電腦遊戲,講也講不聽,要強迫他停止正在興頭上的遊戲並非易事。

「沉迷」雖是一個負面的詞彙,但我同時也了解沉迷亦是快速學習的一項方法。我在青少年時代沉迷於彈吉他、沉迷於看漫畫,這些都讓我後來的人生得到許多好處,我實在不願意認為「孩子沉迷於某樣事物」必須被嚴格禁止!

事實上,我完全無法執行「處處小心翼翼、斤斤計較的各種對孩子的限制」——孩子一天只能使用多久電腦或iPad?只有假日可玩?考得好可集點、做家事可集點,然後兌換上網時間?屬於知識性的可開放、非知識性的不開放⋯⋯這類限制讓我感到不耐及瑣碎。大人對孩子設下枝枝節節的柵欄,讓我感到做為大人的囉唆與小氣,我不想當那樣的媽媽。

認真說,我很少限制小孩怎麼使用網路或玩遊戲,我通常把重點放在「討論自制」這件事上,不但討論孩子的,也讓孩子討論我。

「兒子,我們一起來練習『自制』好不好?。每天晚上九點我們一起關電腦。」
「媽自己都不能停止上臉書,我真的好糟!」
「我說追劇只要追到第三集就要睡覺,竟然一直追到第五集!兒子,你要罵我啊!我沒自制力!」
「為什麼我們兩個都那麼沉迷?我發現我不是沉迷,我是因為⋯⋯,那你呢?」

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我們在這方面的「互相指教」也逐漸深入,一直到六年級下學期的自學期間到達了一種和諧。

在完整的在家學習時間當中,我發現他在雲端上課或是外出上課時,總是讓我看見他的表情有一種充實感。尤其雲端的課之後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翻譯完英文歌詞之後,他有一種比玩遊戲更高的愉悅。我希望他能慢慢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幾次上課後他自己也發現了與玩遊戲相異的開心愉快。好幾次他毅然關掉電腦,似乎感受到「一直玩電玩是很快樂,但是一直玩一直玩好像是一種空空的感覺,必須有個停止點。」

「動機」的威力

小福在遊戲中算是有正面發展的小孩,他在其中學到「只要有興趣、多看、多聽,加上自己找答案的動力」,就能進步。他大約在八、九歲時因為沉迷於線上遊戲,突然間開了英語的竅,也因為追了外國的Youtuber,聽力變得比我更好,從此在英語的表達上充滿自信,這是我第一項感到意外的結果。

當孩子出現了學習動機,他們甚至不太需要老師就能夠自己主動把得到的資訊在腦中重新整理。我兒子雖有法國血統,但是他完全在台灣成長,能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只靠網路和英語流行音樂練到這種英文程度,我不得不開始認同「牆洞計畫」帶來的啟示。(p.s. 我兒子在英語這項目中出現讓我意外的成長,但您的孩子或許項目不同。這一點請各位讀者務必自行斟酌參考。)

國一數學也因為先前自學期間透過網路的「可汗學院」以英語學習數學,他發現好好聽課(影片教學)、好好思考就能學到知識。孩子都有自尊心與成就感的需要,他以通過網路教學的課後測驗題為目標,每次只要能全部答對,就會感到快樂。

我的工作就是一個類似伴讀書僮的角色,這些我教不來,但我一直發出馬後砲的鼓勵和安慰。我的工作就是一個類似伴讀書僮的角色,這些我教不來,但我一直發出馬後砲的鼓勵和安慰。

或許我就像那個站在孩子背後不懂生物科技的會計,什麼也不懂,只是支持而已,也能讓孩子得到學習。

我不把事情想得太戲劇化,只有半年的自學有那麼大的威力嗎?或許沒有,必須把自學之前好幾年已經架構的親子互動方式包容進來。但自學期間讓我有機會把這些模糊的概念徹底實驗,讓孩子與我都能看見彼此的優點也看見個性的弱點。

孩子上國中之後突然變成願意讀書且懂得自我控制,與媽媽相處和諧,脾氣也變得好溝通。或許我真的做了什麼好事,在懵懂的育兒教養路上,手牽著小孩不小心走了一條風景越走越漂亮的道路。

(本文原載於SOS reader 徐玫怡專欄「沒疑問生活提案」)


參考影片
 

【延伸閱讀】

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家長須知,也是教師指南

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家長須知,也是教師指南

第一本親子英文單字書:孩子,英文單字好簡單(國中小1200單字學習技巧篇)

第一本親子英文單字書:孩子,英文單字好簡單(國中小1200單字學習技巧篇)

漫畫大英百科【藝術歷史】(共5冊)

漫畫大英百科【藝術歷史】(共5冊)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地理【上冊】: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用旅行者的眼光發現世界【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全彩插圖版)

給中小學生的世界地理【上冊】: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校長爺爺,帶你用旅行者的眼光發現世界【全美中小學生指定讀物】(全彩插圖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界地球日 反思環境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

#世界地球日 從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到山岳知識,擴及人與環境,包含觀光產業與我們賴以維生的飲食供應鏈連結到經濟層面,讓我們一同反思環境與日常之間的關聯。

1929 0